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计算中心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任务出发,较详细地阐述了计算中心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机构建设的必要性,为师专类学校的计算中心建设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全国各个高校对于计算中心的定位均不相同,应抓住机遇实现计算中心职能的拓展,结合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环节,建设现代化的计算中心,充分发挥计算中心在高校中的地位,使之成为学生们提高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基地和公共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计算中心机房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到位,如何拓展机房的实验教学服务,提升教学服务功能是当前计算中心面临的紧要工作。结合计算中心的工作实际,文章就改造建设中心机房内外网络和拓展提升基于网络共享平台的各项教学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校园网的建设主要分为网络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系统两大方面。网络系统集成部分主要包括主干网络及接入网络建设、核心设备及接入设备等硬件体系方面的建设;应用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各类型信息资源应用服务,如校园网网站系统、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等软件体系方面的建设。本文结合我校使用FreeBSD系统在校园网建设工作中的情况进行基本介绍,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是面向全校学生,立足本科教育,全天14小时开放的校院两级管理,以学院管理为主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计算中心从长远角度出发,重视系统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以及管理系统的建设,部署了系统安全防范体系,采用千兆(原计划采用百兆网络)骨干网络连接所有8个实验室,百兆连接到桌面,构成了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的一个亮点窗口,跨入了国内一流计算中心之列.……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144-146
随着对高性能计算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部分高校开始采购大型的高性能计算集群。南京大学在这方面起步得比较早,并在国内率先成立了高性能计算中心。该文针对高性能计算中心的建设进行了介绍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中心是面向全校学生,立足本科教育,全天14小时开放的校院两级管理,以学院管理为主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在建设过程中,计算中心从长远角度出发,重视系统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以及管理系统的建设,部署了系统安全防范体系,采用千兆(原计划采用百兆网络)骨干网络连接所有8个实验室,百兆连接到桌面,构成了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的一个亮点窗口,跨入了国内一流计算中心之列。  相似文献   

8.
高校计算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探讨了高校计算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几项措施,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做到人财物充分利用,实现计算机技术管理现代化是加快计算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0(4):F002-F002
陕西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前身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投资建设的学院计算中心。1997年,计算中心与院电教中心合并组成信息技术中心,2001年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网络》2010,(4):37-37
近日,清华大学计算中心(下文简称计算中心)在北京承办了教育部“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金教工程”一期)总体技术组第二次全体专家工作会议。会议由计算中心主任、总体技术组组长蒋东兴主持,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副司长陈盈晖、办公厅副主任王洪元、金教办成员、总体技术组专家及业务代表近6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走出高性能计算中心的建设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集群技术的不断成熟,高性能计算中心在学科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高校关注。因此许多高校都在考虑新建高性能计算中心,那么,建高性能计算中心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需要避免哪些误区,针对此,日前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召开了一次关于高性能计算中心的研讨大会。  相似文献   

12.
机房建设和维护是高校计算中心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根据延安大学中心机房的建设和软、硬件维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实验平台新理念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大型计算机公共实验室或计算中心已成为教学基础设施。对这一新型教学机构属性的认定将有助于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在分析高校计算中心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属性定位为计算机实验平台。认为计算机实验平台是不同于常规实验室的新型的实验机构。文中还就计算机实验平台理念的实现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2009年教育信息存储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网格计算中心副主任林新华对该校高性能计算中心的发展作出这样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科学计算中心的建设情况,以及中心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支撑服务。中心面向拔尖人才的层次化能力培养以及面向协同创新的多元化服务通道的探索与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该科学计算中心共享平台能够较好地满足各学科的科学计算需求,为校内外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高质量的计算服务,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是北京大学计算中心成立第五十个年头,也是北京大学信息化、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由数字校园、电子校务向智慧校园、智慧校务建设迈进的崭新一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开放大学向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转型,聚合海量优质资源并充分发挥应用服务效能成为开放大学体系在新时代的突出任务。面临着资源管理不够规范、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建设模式趋于固化、教学设计创新乏力、应用服务缺少协同等共性问题,今后省域开放大学的学习资源建设需要突破原有思维惯性,以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在科学统筹资源建设规划、搭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完善资源建设标准规范体系、拓展资源推广应用等方面创新赋能,从而实现高水平建设、高效能聚合、高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建设公共计算机房已经成为各类学校的重要建设任务之一,文章通过本校计算中心的机房建设和使用,总结了建设经验和使用情况,提出了一种建设高效、实用的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阐述计算中心在高校教学、服务及自身体制变化等方面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论述在网络环境下机房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展望下一步计算中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17日~18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协办、《中国教育网络》杂志承办的“2008教育网络管理与应用大会暨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