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实验目的劳埃德·伯西瓦尔的盲投实验 ,证实了篮球运动员投篮过多地依靠视力而不依靠肌肉感觉反馈作用的欠缺。他选了两组大学生篮球运动员 (投篮成绩都是投 5 0个进 2 0~ 2 1个 ) ,进行每次 2 0分钟的定点投篮试验 ,四周后 ,第一组投篮成绩为投 5 0个进 2 3个球 ;第二组辅以肌肉感觉协助投篮 5 0个进 39个球 ,超过第一组。投篮是篮球比赛得分的唯一手段 ,得分多少将决定比赛的胜负 ,为了提高投篮教学效果我们在大学一年级篮球教学活动中 ,模仿劳埃德·伯西瓦尔的实验进行了篮球盲投教学实验。2 实验时间、对象、项目实验时间 :1 999年…  相似文献   

2.
出手用力时的下肢发力是投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投篮力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下肢适宜的发力是投篮时上肢协调、自然完成动作的保证,有利于手对球的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篮命中率。本文将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投篮时下肢发力遵循的基本原理、发力动作的基本形式及其对投篮力量、出手速度、出手角度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在乒乓球技战术分析中首次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目的:1)分析张继科发球类型对王皓得失分的影响;2)分析张继科的发球类型、王皓的接发球类型和张继科的第三板技术,前三板技术组合对王皓得失分的影响;3)分析王皓的发球类型、张继科的接发球类型和王皓的第三板技术,前三板技术组合对王皓得失分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确立研究设计;用录像观察法收集原始技战术统计数据;用Logistic回归法对乒乓球比赛前三板建立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王皓接张继科发侧旋球要好于接逆旋发球。侧旋发球是张继科逆旋转发球的有益的、重要的补充;当张继科发逆旋转和侧旋转球时,王皓接发球控制的效果要好于进攻的效果;张继科发转不转球和长球对王皓的威胁较小;王皓的发球轮中,王皓发逆旋球、张继科进攻、王皓第三板进攻可能是王皓最好的套路组合。对于张继科的优势接发球技术“拧”,王皓在数据和场面上都有优势的。总体上分析,王皓输在自己的发球轮而不是接发球轮中。  相似文献   

4.
直拍四面攻打法的可行及其技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作了实验研究 ,并对其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了解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特点。研究表明 :1.直拍四面攻可以用正手正、反面和反手正、反面的四个面击球进攻 ,各个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以及主要技术在比赛综合运用上没有技术死角。 2 .在击球速度上正手反面攻球不如正手正面攻球 ,正手正面更适合于扣杀。3.在拉球的旋转上正手正面不如正手反面 ,并且正手反面拉球带有明显的侧旋。4.正手正面攻球与反面攻球在力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5 .在发球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要加强发抢意识 ,提高发抢命中率。6 .在相持能力上必须解决好正、反面的拉打转换 ,充分发挥反手能用两个面拉打的威力  相似文献   

5.
旋转在篮球投篮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运动学和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对篮球投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论述篮球各种旋转对各种投篮的运用和要求以及教学训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可调式倾斜球篮,通过大量的投篮测试表明,不同的出手力量对投篮命中率有着不同的影响,增加投篮的距离或采用过高过低的抛物线投篮,实际上是增大了出手力量,因而命中率较低。同时也观察到,在不同条件下的投篮均存在着一个利于命中的用力范围,即适宜的出手力量。试验表明,运用适宜的出手力量进行投篮练习,命中机会最多,并可得到较多的强化,有助于增加练习者兴趣,加快动作的形成,因此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三维摄影和三维测力台测试,分析投篮过程中食指、中指底骨与小多角骨、头状骨之间"塌陷"对球偏向的影响;腕关节桡偏持球和尺偏持球投篮时上肢表现的生物力学特征,对不同距离投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进攻队员在不同区域投篮或跳起投篮至篮球碰篮板、球篮所需要时间的统计与分析 ,对防守篮板球挡人时间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提出为了有效地抑制进攻队员冲抢篮板球 ,防守队员应该注意先挡人 ,再转身抢篮板球的观点 ,并提供了进攻队员在不同区域投篮或跳投时 ,防守队员挡人时间的参考表。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据统计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对第27、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及对手的20项常规技术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发现在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在得失分、总投篮次数及总命中次数、助攻4项指标上相对于上届均有所下降,在抢断球、失误上依然与对手有较大的差距,在两分球投篮次数与投中次数上有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动员运动感知觉能力与投篮命中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主要进攻技术,是得分的唯一手段,一切技、战术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强队之间的差距愈来愈缩小,以一球、一分定成败的场次比比皆是。因此,投篮命中率的高低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在比赛中发挥正常的投篮水平,提高命中率,是每位教练员所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篮球运动员的距离感、方位知觉、肌肉用力感等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得出一定的规律来指导教学、训练与比赛。  相似文献   

11.
几何具有广泛应用性,在体育训练中也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介绍立体几何在篮球投篮训练中的应用,以提高投篮的命中率。采用观察比较法、实验等研究方法,运用"立体几何公理3"量化投篮动作,解决篮球投篮的技术难点。结果表明:运用"立体几何公理3"指导投篮教学训练对规范投篮技术动作,提高投篮的命中率效果显著,并为以后的篮球运动投篮技术教学训练提供新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山西师范大学篮球队定位投篮的实验指出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心理因素有:恐惧心理、环境、观众情绪和临场经验,进而提出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竞技水平的篮球比赛中,球员使用的投篮方式也有着差别,它们受球员位置、投篮距离和投篮角度的等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五种不同竞技水平篮球比赛的投篮方式的研究,调查它们中的投篮方式、投篮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结果显示:成人比赛和青少年比赛之间的投篮方式差距较大;青少年比赛中相对较多的投篮出手是以单脚起跳或单脚站立执行和相对较多的投篮不能被归类,青少年比赛中还会出现较多的运球或内切到篮下完成.在NBA中由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好,与欧洲联赛和CBA相比,扣篮出现的频率较高而勾手出现的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界外球固定进攻战术配合是篮球比赛中简单、有效的特定进攻战术配合方法,在掷边、端线界外球时所运用。随着现代篮球比赛逐渐向高强度对抗下的激烈争夺方向发展,战术运用更趋灵活多变,但是赛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在比赛中不少球队往往因缺乏有效掷界外球战术配合而错失好局。随着篮球规则的变革,掷界外球进攻的机会越来越多,目前在各类比赛中,对于这种进攻方法重视得还不够。因此加强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掷界外球固定配合训练,并有针对性地合理而熟练地运用,对掌握比赛的主动权,扭转比赛的局势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序化行为对篮球罚篮命中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教学方法对篮球罚篮命中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常规教学法,即采用传统篮球投篮技术的教学方法;程序化教学法,即在常规教学法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投篮前的程序化行为;两种教学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篮球罚篮命中率,都是提高篮球罚篮命中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程序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篮球罚篮命中率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整体实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参加第28届雅典奥运会和2005年斯坦克维奇洲际篮球冠军杯比赛的数据及比赛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结果显示:突出身体和力量的对抗,在球队整体攻防体系之上发挥个人能力,高、快、准、凶是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外线投篮命中率低,身体对抗能力差,个人能力不强,比赛缺乏经验,导致整体攻防质量不高是中国男篮与欧美强队对抗中失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篮球运动是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受儿时“石头上的鸭子”游戏的启示,在综合美式橄榄球、长柄曲棍球、英式橄榄球及足球等球类项目的方法与原则的基础上而发明的。篮球运动最初使用的球是足球而不是橄榄球。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篮球运动时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使球投中目标的决定因素不是“力量”,而是“准确性”,篮球运动伊始确立的“准确性”原则规定了此项目的发展方向,至今仍是该项目的核心所在。当代竞技篮球运动实践应始终把握这一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NBA篮球技术层文化是以篮球核心技术——投篮为载体的,而扣篮这一独特、富有激情与想象的技术,所展现的是美国篮球的个性文化、球星文化、审美文化。NBA扣篮展示文化符合了现阶段篮球运动发展的特征、规律,引领着美国篮球乃至世界篮球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篮球训练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以第28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队与对手的技术统计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方法,从攻守两方面对中国队控制篮板球能力明显提升、总投篮次数和命中率低﹑犯规质量不高等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注重锋线、外围球员进攻能力的培养,加强快速、精准投篮技术训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北京、伦敦、里约三届奥运会男篮决赛、半决赛共计12场比赛各项技术指标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29和30届、29和31届及29、30、31届奥运会的相关分类变量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对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指标进行Phi和Cramer,s V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规则修订后,三分球投篮总次数、内线队员篮板球总次数、区域联防失误总次数、踩线违例次数均增加,而突破总次数均下降;2010年规则的修订对区域联防失误后的犯规、内线队员个人进攻命中率、限制区内线队员身体接触后的命中率、内线队员抢篮板犯规情况、三分球投篮命中率均不造成影响(P值均>0.05),在29、31届和29、30、31届奥运会上与身体接触后的犯规情况低度相关(R=0.265>0.2、R=0.205>0.2),在29、31届和29、30、31届奥运会上与突破后的犯规情况存在极低相关性(R=0.145<0.2、R=0.149<0.2),在29、31届奥运会上与突破犯规后包括"2+1"在内的得分情况存在极低相关性(R=0.176<0.2);各指标数据说明奥运会比赛效果正逐步沿着规则修订的意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