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和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模型,完善了西方的择业理论,但仍无法解释大学生择业出现的如人才回流、大学生村官、中西部地区学生留在本地工作等新现象。为此笔者构建了大学生择业除受到职业、组织和地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国家政策影响的大学生择业的社会生态改进模型。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既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要求大学生把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己.树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就业观.  相似文献   

3.
当下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凸显了体制转型的失谐,其成因套用西方就业理论解释显得捉襟见肘;而仅仅归因于政府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制度缺失或归因于高等教育、社会中介、社会观念等因素也显得差强人意,它们虽重要但非主要。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的变量有两个:一是劳动用工制度或就业市场体制;二是工业化战略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因素。前者属于“生产关系”性质的因素,后者属于“生产力”性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当下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凸显了体制转型的失谐,其成因套用西方就业理论解释显得捉襟见肘;而仅仅归因于政府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制度缺失或归因于高等教育、社会中介、社会观念等因素也显得差强人意,它们虽重要但非主要。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的变量有两个:一是劳动用工制度或就业市场体制;二是工业化战略中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因素。前者属于"生产关系"性质的因素,后者属于"生产力"性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个人因素.如何有效帮助大学生应对就业问题,应当从营造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增强大学生就业主观意识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系统的分析,破除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个人、学校和社会的不利因素,需要学生本人、学校和社会全方位、多层次的关注、教育和引导,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就业难的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实利益,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通过社会实践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对毕业生求职择业予以指导,使大学生成功步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6,(1):109-111
对滁州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利益化"和"自我化",原因主要有高等教育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互影响以及来自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要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取向;设立就业心理咨询机构,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效开展"三个课堂"一体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个人能力、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支持、就业成就感和就业自我效能感等多个维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基于对大学生就业认知现状的调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正向影响有待深入挖掘.为此,高校应聚焦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资本,有针对性地提升人力资本,将文化软实力更好地转化为发展硬实力.  相似文献   

10.
心理韧性作为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机制,受社会、学校、就业环境及人际关系等影响,其提升策略应注重发掘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的负面影响.文章从社会环境、就业环境、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等不同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因素,提出了通过职业意识教育、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引入导师制、调动社会支持等途径,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环境和高等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特征和模式,提出了可供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特点的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怎样的就业市场,是当前业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现实,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等均呼唤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并且从就业制度改革的程度、毕业生谋职择业的成本、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及高校本身的职能等因素来看,均强调毕业生就业市场应以高校为主体。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校扩招前后大学生群体的比较,人们普遍认为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变差了。我们在认同这一观点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另外一个问题:在教育扩张的背景下,如果个体读大学与假设他不读大学相比,就业状况会如何?利用扩招前后两个年份的全国性人口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基于倾向分匹配估计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相对于高中毕业生在就业上仍旧延续了优势地位,并且没有明显的变化,现实中观察到的扩招后大学生失业率的上升更多的是由于个体能力和家庭背景等因素造成的,高校扩招在其中仅起到微弱的作用。其政策含义是,就业政策应更加关注低学历人群的就业和就业保障,我国初中后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仍具有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就业倾向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的就业形势的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状况堪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误区.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政策导向、专业调整、改革教学模式等措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作者叙述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提出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措施。高校可从低端行业就业、生源地就业、性别就业等方面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就业全方位覆盖,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7.
普通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在陕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这既与国家当前总体就业形势有关,也与毕业生传统就业观念有关.师范院校应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对毕业生的引导,积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就业中,政府、高校、大学毕业生应在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内各司其职,有所作为——政府理应担当起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任,高校应在思想教育、人才培养、就业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学毕业生自身应在就业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参与竞争中学教师岗位,自立择业成为高师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趋势等条件下,高师院校必须就学生分配就业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和对策。一要强化师池意识,立足于为中学等学校培养师资;二要努力6提高高师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参与竞争的能力;三要转变高师学生就业观念;四要建立高师毕业生的就业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2007—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去向直接影响着毕业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本文根据2007—2009年甘肃省理工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描述了理工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求职途径、求职投入以及就业期望,并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