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教孩子早日学会说话,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语音训练法学习说话始于模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指导孩子尽力发出声音,模仿各种声音。通常孩子对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汽车、火车的声音很感兴趣,因而,要先教孩子模仿这些声音,如小猫的“喵”、汽车的“嘀嘀”等。有时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手势,  相似文献   

2.
孩子: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从事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区的父母对孩子最常说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而同时接受调查的18个省市的6000多个孩子,却表达出强烈的愿望: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专家们说,“听话”是命令式的语言。的确,父母比孩子懂得多,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人生的智慧与经验。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非命令的、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的平等沟通,才能营造良好的、适宜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孩子们对“没出息”的反应最为强烈。有相当多的孩子说,父母特别爱用“笨蛋”、“废物”之类的词刺激我。专家们说,父母的这些话可…  相似文献   

3.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自己把孩子当宝贝,凡事都为他着想,可孩子就是不领情,怎么说他都不听话。这时候父母要问问自己:“我是怎么和孩子说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和孩子说话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语气和语调,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和孩子说话呢? 一、别把孩子当大人有些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像  相似文献   

4.
常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太调皮,和别的孩子比起来差远了,其实这并不能全怪孩子,作为家长也得找一下原因,平时你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现代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很多时候家长们往往感情代替了理智,说话时不注意说话的内容、方法,不注重与孩子沟通,或者有求必应,一味迁就;或者出言不逊甚至打骂孩子,如果这样,就不能把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完全推给他们。因此,要让你的孩子听话,家长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说话,讲究一些说话的方法,切不可将“教子忌语”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5.
鹰与风筝     
郑乐平 《家庭教育》2001,(12):41-41
让孩子成为“鹰”,还是“风筝”,实际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养育子女的理念。把孩子视为风筝,实际上将孩子看做一个被动者,一个由父母牵引、操控的“物体”。按照这一理念,孩子的一切行动,就得向父母汇报。由此,查看孩子的日记、信件,询问与同学、朋友通电话的内容,而不管孩子本身是否愿意,就成了十分自然的事。持此一理念的父母,还容易将自己的愿望、梦想强加给孩子。他们为孩子设计好了一  相似文献   

6.
沉默在家教中有其独特功效。如果父母亲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便能对孩子传递出难以言表的丰富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沉默用于暗示。根据少年儿童心理没有成熟喜欢模仿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以暗示,使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从而收到“不令而从”之效。  相似文献   

7.
一、从细节做起,时时做"楷模"大人的一个眼神、一种表情都时刻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加之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很多孩子不仅长得像父母,就连说话的腔调和走路的架势都极像父母。长相咱暂且不说,说话的腔调和走路的架势这些大都是先模仿,  相似文献   

8.
若若 《母婴世界》2013,(1):106-107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讲话? 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不同,说话的早与晚,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早讲话的不到一周就会牙牙学语,而行为能力较强的孩子要快两岁才开始表达。一般一周岁内孩子的发音是无意识的和一些简单的单音,也就是所谓的咿呀学语。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早期教育》2004,(3):U003-U003
1.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学前期是发展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家庭又是发展语言的最佳场所。因而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十分必要。新生儿对声音已很敏感,并能作出反应。“听”是学说话的开始。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妈妈常常自发地一面喂奶,一面对他说话。这看起来像是在“对牛弹琴”,其实这种活动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等到孩子八九个月呀呀学语时,妈妈和其他家庭成员就应该自觉地多和孩子说说话,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听和说的机会,以促进其语言的发展。孩子学说话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反复使用逐渐学会的。因此,让孩子有更多的日常生活体验是学习说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07,(3):61-61
林格在《父母只做3件事》一书中提出,有3件事,是父母应该学着做的!其一,不当“法官”,而是要学做“律师”——所谓的不当“法官”,就是要求父母不能等到孩子“犯了事”后才管教孩子,而应当防患于未然,父母对孩子要像律师对待当事人一样,了解、调查、倾听孩子的心声和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2.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愈大,便愈难与他们沟通,甚至不知应该怎样去交谈,往往说不了几句,孩子就表现得一脸不耐烦,或别过脸去,或返回自己的房间。这显示了亲子之间尚未能建立起积极正向的情感反应。父母对孩子说话时,应该有正向的目的,例如提供知识信息、解决疑难、说故事、分享情感、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父母如果能表现友善,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沉默”也是有效的沟通,可以避免冲突的语言伤害,更能  相似文献   

13.
两岁多的亮亮发音含混不清,父母为此带他跑了几家医院进行咨询。医生表示,亮亮舌头下面的那根筋长得太短,对发音不利,需要割一下。亮亮的父母这可犯了难,孩子这么小,要冒这个风险吗?如果不割的话,会影响他以后说话吗?其实,发音说话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除了受大脑的语言中枢控制之外,口腔、喉腔  相似文献   

14.
从孩子学话想到的我的邻居,近来常训斥他的读一年级的小孩,问孩子为什么说话总带着“这个”。孩子说是跟老师学的。“人从儿童时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亚里士多德语)。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学着老师说话,是十分自然的。这件事使我想到,一...  相似文献   

15.
听比看更能引起婴儿的注意,满月以后,婴儿的听觉随着视觉的集中而逐渐完善,一点微小的声音都能引起婴儿的警觉,而且能寻找声源,这就为日后的语言发展做好了准备。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激发婴儿发音的兴趣,经常有意识地逗引,面对着婴儿,用慢而清晰的语言多和孩子讲话。孩子听得愈多,开始说话的时间愈早。父母说的每个词、每句话,对孩子来说,都是最好的语言听力训练。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都必须借助于语言实现。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从优化学生语言训练入手,采用“仿说──导说──放说──创说”的教学方法,以说促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仿说所谓仿说,就是模仿说话。模仿是小学生智力活动的本能,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学生仿说的机会,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做法是:(1)教师示范。在教学算理、法则…  相似文献   

17.
1.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  相似文献   

18.
《家教指南》2007,(2):33-33
一招:多多说话。心理学家认为,让幼儿早一点掌握语言是很重要的,因为语言对促进智能十分有帮助。实验结果发现,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父母和孩子说话的量,对孩子词汇量的多寡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有这么一个故事:乔治已经8岁了,可从来没讲过一句话。父母为此很着急。一大早晨,乔治看了看桌上的早餐,忽然说道:“麦片粥放点糖好吗?”听到孩子能够开口说话,父母异常高兴,问孩子为什么憋到现在才说话。孩子耸了耸肩膀:“你们把一切都安排得挺好,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相似文献   

20.
有这么一个故事:乔治已经8岁了,可从来没讲过一句话。父母为此很着急。一天早上,乔治看了看桌上的早餐,忽然说道:“麦片粥放点糖好吗?”听到孩子能够开口说话,父母异常高兴,问孩子为什么憋到现在才说话,孩子耸了耸肩膀:“你们把一切都安排得挺好,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