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瑢 《现代教学》2009,(4):27-27
《我的爸爸》这篇课文,是革命先烈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李大钊教育子女要认真学习,“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二是李大钊教孩子唱《国际歌》,教育子女懂得革命道理。  相似文献   

2.
品读     
《江苏教育》2012,(31):2
学校教育应做而且只做这两件事:打开人的经验世界,发展人的抽象能力。———台湾学者黄武雄教授在《学校在窗外》一书中,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这个追问为引线讲述了学校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他还指出:"如果说学校  相似文献   

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把开展深入持久的社会宣传作为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阳泉市实验幼儿园以"家园共同学习贯彻《指南》"为抓手,教师不仅学习《指南》、落实《指南》,而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引领家长理解《指南》、贯彻《指南》,家园共同把《指南》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实际行动。一、家园手牵手,学习解读《指南》  相似文献   

4.
赵静 《新疆教育》2013,(14):160-161
《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针对这一问题和《纲要》的指导精神,我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鼓励孩子来做检查员,请家长朋友来做志愿者,和孩子一起在家长朋友接完孩子游戏,来提升家长和幼儿的安全意识和积极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意识,取得很好的效果,特和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5.
看了这位家长的来信,我的心情很沉重.首先我想到了两件事:学习原本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如果老师一不留神的好心做法让孩子厌学了,这该怎么办?第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和目标是一致的,如果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导致互不理解,互不支持甚至产生误解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陶冶性格的熔炉”。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注意选编教材,改革教法,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社会化。现分述如下: 一、用优美歌曲来强化热爱集体的感情过去小班老师习惯用《我上幼儿园》这首歌作为对刚入园的孩子进行常规教育的材料。但我们发现到有的孩子是一边擦泪一边唱的。因为孩子还不理解爸爸妈妈上班与他上幼儿园的关系,歌词中提起  相似文献   

7.
一、主题内涵 新《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至关重要。孩子出生后的教育一开始就具有社会化的性质,即成人通过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让孩子来适应一定的社会规范、习俗和文化,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品读     
<正>我主张学校教育应做,而且只做两件事:打开人的经验,发展抽象能力。而做这两件事,是基于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有与世界联结的原始旨趣,借这两件事充分发展孩子与世界联结的能力。从与世界互动的能力出发,孩子自然会发展出他的维生能力,也会延伸出丰沛的创造力。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  相似文献   

9.
施胜 《快乐阅读》2013,(30):112
教学相长是教育永葆活力的主题之一,我们的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两件事使我感触良深,受益匪浅。一、转换角色诚心地给予帮助《学会放手》是一篇写关于女儿周岁学走路,父亲从不放手到放手,孩子从依赖不会走到独立行走的事,其父母从中受到了启发。我——一名小学教  相似文献   

10.
课文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回忆李大钊烈士生前教育子女的两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理解关键iHJ句的意思及感情朗读的训练上,弄懂李大钊怎样教育孩子学习,怎样做人,体会革命前  相似文献   

11.
我们紫薇小学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一如简简单单的校园一样,我们的德育工作也极其简单。这几年,我们也就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构建阳光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是以人文关怀为主线,让教育充满阳光般的温暖,服务孩子,尊重孩子,发展孩子,滋养孩子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91):13-14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法治教育内容包括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等,所以对于刚进入小学校园的孩子来说,建立规则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为后面更好适应校园生活打下良好基础。而规则意识的培养也是法治教育的启蒙和基础,如何让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快速熟悉校园里的各种规则,并严格遵守这些规则呢?笔者以《校园里的号令》(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一课为例,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人们常用这句话来比喻家长对子女的影响和教育的重要性。近日,发生在我们家的两件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压力》是韩国吴恩瑛博士的家教畅销书之一。她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心跳的研究。她是哈佛大学特邀专家,韩国最权威的教育心理专家,也是诸多妈妈心中最值得信赖、喜爱的育儿导师。在《孩子的压力》这本书中,吴恩瑛博士娓娓道来的都是孩子的真实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及作者的分析,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孩子,之后我们才会懂得:原来我们的孩子面对着这样多、这样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爸爸》一文中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小时候爸爸教育自己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爸爸教育“我”做事要认真踏实,不要三心二意。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读懂这部分内容并不难。但第二件事情,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比如:爸爸为什么说学校里新教的歌“学校像美丽...  相似文献   

16.
【案例背景】《我从哪里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我像小树苗”这一饱含期待的话语,以儿童个体成长为视角展开了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本单元呈现的教育资源既有成长的要求、成长的快乐,又有成长中的烦恼。《我从哪里来》这个话题让很多孩子产生好奇、困惑。为了正面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我精心设计了《我从哪里来》一课。本课试图消除教育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营造开放、…  相似文献   

17.
想说几句话     
今年“七一”是建党七十周年,《中小学管理》编辑部让我写几句话。 我是从六十年代开始做教育工作的,30年来,我深深感到有两件事最重要,但也最不容易做到。 一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党的根本路线,  相似文献   

18.
《张海迪和她的妹妹》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讲张海迪不仅自己顽强地学习、生活,还时时关心着妹妹海燕的健康成长。后者主要通过两件事来说明,一是海迪教育妹妹要热心帮助残疾人;另一件事是海迪制止妹妹摘花,教育她要做个像花儿那样美丽、纯洁的人,做个对祖国、对人民...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和后天环境(包括教育)作用下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吕 《教师博览》2022,(26):72-73
<正>电影《瞬息全宇宙》不同于穿梭宇宙拯救世界的大梦想“超级英雄片”,而是通过杨紫琼饰演的母亲来展示爱是体谅、理解和感同身受,拯救孩子才是拯救世界。这种世界观的内核,依然是以“回家”为主题贯穿全片,但这个“家”不同于好莱坞《阿凡达》、《星球大战》系列、漫威系列电影中拯救“大家”的概念,更多的是偏向“小家”中用爱包容一切的亲情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