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做教师到办刊物,这一 路走来,我感触最深的 是要担负起关注孩子的责任。否 则,愧为人师,愧为父母。为了担负 起这沉甸甸的责任,我不敢有丝毫 懈怠。 我曾读到一篇题为《娘,我的 疯子娘》的文章。读着读着,心为之 一颤,于是叫来女儿阅读。女儿当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从网络上看到原载于《北京晨报》的纪实散文《娘啊,我的疯子娘》时,心灵深处感受到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来描摹的。时隔一个多月后的今天,一个远方的朋友,又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这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依旧还是泪眼婆娑。这是一篇多么好的歌颂母爱的文章!我决定把它拿到班级去读给同学们听,让他们也在这朴实无华的叙述中,认真体味这厚重的母爱。  相似文献   

3.
正一、审视课题,猜想内容师:读书贵在生疑,回想一下,你在第一眼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课题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几个学生分别谈自己想到的)师:希望大家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后,可先根据题目猜想一下,文章可能写什么,怎样写?这样可以形成阅读期待。等读完后,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为什么用这样一个题目。希望大家养成这种习惯。【点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孙老师要求大家形成根据课题猜想文章内容和读后思考为什么这样命题的读书习惯,这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抓住课题,引导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齐读)。师:文章的题目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给读者诸多思考,吸引读者去开展阅读。现在请大家说说对这一题目的思考。生:这一题目很吸引人,我想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生:我想了解谁才是最弱小的?生:课题中的"我"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但并没有否定自己的弱小。我很想知道"我"是与谁比,才觉得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悉心指导的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该篇文章题目的特点——凝练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导入新课审题时,引导学生进行了阅读预测与质疑,从课题开始尝试着引导学生作阅读探究。从课堂教学实况来看,效果较好。现将该教学片断实录如下: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莫泊桑拜师。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有没有引起你们的兴趣?在读题时,你们想到些什么,有些什么推测?(学生小手林立。)生:读题时,我想到课文写的这个人——莫泊桑可能是…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无意间翻开一本书,看到了一篇文章——《疯娘》。多奇怪的名字啊,顿时,我有了读下去的想法。母爱到底是什么?读完此文,我陷入了沉思。母爱是火海中,母亲奋不顾身,勇救女儿,烧毁颜容,毅然决然;母爱是地震中,母亲咬破手指,以血代奶,延续儿子生命的悲壮……情到浓时,感天动地!但在《疯娘》这篇文章中,母爱的表现不是轰轰烈烈,“疯娘”甚至没有一个正常母亲应有的清醒意识,但正是这种非正常状态下折射出的深沉厚重的母爱,才令人感喟,让人为之掉泪。文中的“树儿”刚开始无法接受自己的母亲是一个疯子这样的事实,但当他看到自己被欺负,母…  相似文献   

7.
刘祥 《班主任》2005,(4):42-42
第一次看到<北京晨报>的记实散文<娘啊,我的疯子娘>时,心灵深处感受到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来描摹的.时隔一个多月后,一个远方的朋友,又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这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依旧还是泪眼婆娑.这是一篇多么好的歌颂母爱的文章!我决定把它拿到班级去读给同学们听,让他们也在这朴实无华的叙述中,认真体味这厚重的母爱.  相似文献   

8.
正师: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诚实与信任》,文中的哪句话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呢?生: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师:这句话是谁说的?生:小红车主人。(板书:小红车主人)师:小红车主人对谁说的这句话?生:作者"我"。(板书:"我",提示要加双引号)师:"我"和小红车主人素不相识,从未见面,怎么会有联系的呢?生: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次小  相似文献   

9.
特级教师于教正老师曾经说过:一位教师是不是成功了,可以问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位教师.如果学生说喜欢,那么这位教师就成功了."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只有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我曾在班里对学生进行调查,题目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参与调查的学生共53人.我认真阅读了学生的直言文章,经过梳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大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道德高尚,宽容待人,幽默风趣,讲课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欣赏1.欣赏好题目。师:平时看报吗?你喜欢看什么版面?生:挑有兴趣的看一下。师;通过什么来判断有兴趣?生:题目。生:作者。师:对,我看报刊,看到认识的人的文章,一定要看。不认识的,就看标题。标题很重要。报纸上,别人读不读你的文章,标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记住,给文章取一个好标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写作能力。我很喜欢《老许》这个题目。(幻灯出示,学生朗读,下同。)  相似文献   

11.
<正>一、抓预测,从题目猜想感知人物特点师: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生活中那些鲜活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走进(指课题)——生:(读)刷子李。师:从题目中预测一下刷子李是干什么的。生:是粉刷墙的。生:是个粉刷匠,能挣钱。师:(出示题目《狼牙山五壮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同《刷子李》相比,同样是写人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生:《刷子李》一读题目就知道主人公有拿手行当。  相似文献   

12.
一、自读课题,感受“爱国情”1.讲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2.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师板书生谈的感受,指出“爱国”。(生再一次读课题)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又是文本的文眼,教学初,教师抓住这一有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学生两次读题目,感受题目中的情,为学生更好地走入文本而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基调,更好地实现披文入情。二、自读课文,感知“爱国情”1.让生默读课文,标出文中能够表现肖邦爱国之情的句子。2.组织交流,让生说自己所标出的句子。设计意图:在学生的情感被…  相似文献   

13.
时间:2008年10月地点:东南大学礼堂课堂再现:一、文路阅读师:今天孙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高年级的长文章。高年级长文章怎么阅读呢?孙老师尝试着和同学们学习几种阅读方法,我们先看题目,课题是——(读)生(齐读):老人与海鸥。师:相信你们还能读得更好一点,更整齐一点,题目  相似文献   

14.
一、揭示课题,猜想内容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出示图画)特意为我们四年级的小朋友写的。(出示课题)猜想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看到课题,你猜一猜路甬祥爷爷会写什么。生:我猜想课文会写什么“是呼风唤雨”。生:我猜想路甬祥爷爷会写什么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生:我猜会写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猜想阅读,极易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往往急于验证自己的思维,因而读课文的目的性更明确,阅读速度更快。猜后联想和想象的内容与审读课文得出的内容形成认识差,这认识差将成为质疑和解疑的起跑器,激发…  相似文献   

15.
走进新课程,面对新的理念,只有学习内化并付之于实践,才能有所得。而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则是促进教师行动研究不可或缺的环节。佛语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通过一堂又一堂平凡的课,培植出孩子心中一系列的美好情感,成为我们师生共同经历的一个大世界,也给自己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例如:《秋天的怀念》学完了,我又给学生推荐了《我与地坛》、《有关土地庙的回忆》等文章来阅读。文中那位重病缠身的母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的照顾深深打动了我们师生。何不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用正反事例来写一篇读后感,看看今天的孩子们心中又是怎样解读母爱的呢?:习作讲评课上。我发现学生表现母爱的事例格外感人。于是又要求孩子带习作回家,请妈妈过目并写上妈妈的话。  相似文献   

16.
教学案例阅读《再见了,亲人》第一节,为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朝鲜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的深情,畅谈文中人物之间血浓于水、跨越国界的军民一家人的纯真友谊,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当大娘,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巡回随机“采访”,请看教学片断:师:通过初读,第一节主要讲的是什么?生:第一节主要讲的是志愿军就要回国了,大娘来送别,志愿军在向大娘话别时的情景。师:志愿军在向大娘话别时回忆了大娘做的哪几件事?生:志愿军在向大娘话别时回忆了大娘做的三件事:第一是为志愿军洗补衣服,第二是为志愿军送打糕,第三是抢…  相似文献   

17.
流泪的阅读     
照例是一节阅读课,同学们静静地阅读着各自手中的课外书,我也坐下来走进了书中。一篇题为《疯娘》的文章,让我潸然泪下。这篇文章在几年前我已读过,曾为文中的母亲唏嘘不已。今又读之,文中母爱的光辉依然感动着我。文中讲述了一个又丑又哑的弱智农妇,流落到"我"村,30多岁娶不上媳妇的爸爸让她成为了  相似文献   

18.
师 :草》这一首古诗讲的是什么事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生 :这首古诗讲的是草。我是从题目看出来的。师 :好!从题目里能看出文章的意思 ,题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那么 ,你知道诗里写的是什么地方的草吗?学生 :一个接着一个说 ,是高原上的草 ,是平原上的草 ,是原野上的草 ,是原来的草。师 :同学们都大胆发言 ,很好!好多同学都说的不错 ,是高原上的草、平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但是有个同学说是“原来的草”。对吗?生 :(纷纷回答)不对!不对!……师 :为什么不对呢?(学生面面相觑 ,教师稍作停顿)咱们问的是“什么地方的草” ,高…  相似文献   

19.
“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能否深入。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阅读期待”,使“阅读期待”发挥作用呢?一、在期待中投入案例:《我的外公》师:用“我的外公”说一句话。生:我的外公很爱读书。生:我的外公学问很大。师: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生: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轻声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外公为什么能有满肚子学问?师:你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请你继续认…  相似文献   

20.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特殊的葬礼》一文的题目堪称是该文“深邃的眼睛”。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先后做了如下两种揭题尝试,现实录如下,并作肤浅点评,以抛砖引玉。揭题设计一:[上课伊始教师即板书“:葬”]师:今天,首先让我们学习一个生字,齐读。(学生齐“读葬”,读准字音。)师:猜想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