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中外,宦海波诡云诘,险恶异常,对手们不惜一切手段,欲搞垮对方,根本就不讲仁慈、良心、规则。在国外,曾几何时,"水门事件",让尼克松下台;"拉链门",让克林顿蒙羞。在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的人不会不知道尼克松。知道尼克松的人不会不知道水门事件。知道水门事件的人不会不知道,那是两个小记者掀起的轩然大波——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中被拉下了马。 1972年6月17日,美国的一帮警察在华盛顿的水门大厦里——那是美国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抓住了5个装窃听器的人。6月18日,《华盛顿邮报》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事件。6月19日,尼克松的新闻秘书称这一事件是“三等盗窃未遂案”。尼克松则否认白宫与这一事件有任何关系。 《华盛顿邮报》负责这一事件报道的两位记者不吃这一套。他们一个叫卡尔·伯…  相似文献   

3.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3,(1):63
美国公布"水门事件"机密档案美国政府近日公布了"水门事件"机密档案,其中包括对涉案人员的一些受到法律保护的私密对话和刑期评估。这些公开的资料内容并没有对40年前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许多白宫高级官员和政治助手遭到刑事起诉的水门事件提供任何新的重大披露。但这些文件揭露了负责审理这一案件的美国地区法院法官约翰·西里卡以及检察官和辩护律师的幕后考量,从而为历史学家们提供了有用素材。  相似文献   

4.
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是“水门事件”,而导致“水门事件”大曝光的则是一张——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05,(21):12-13
让美国媒体和历史学家一直猜测和分析的“水门事件”的幕后线人“深喉”,终于现身。5月31日,美国前联邦调查局(FBI)副局长马克·费尔特站在记者的摄影机前,宣布自己就是传说中的“深喉”。同一天,欧康纳-费尔特的律师在美国《名利场》杂志上披露了这一消息,随后,消息得到了《华盛顿邮报》的证实。而这个秘密被鲍伯·伍德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31日,美国《名利场》杂志揭开了一件30年的历史谜团:当初提供《华盛顿邮报》揭露“水门事件”重要线索的关键线人——“深喉”终于现身,他就是当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现年高龄91岁的马克·费尔特。“水门事件”对政治界与新闻界影响深远,这一事件对美国政治腐败行为不啻为当头棒喝,而为新闻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4):7-13
《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报道,是新闻史上一个巨大的成功,也是调查性报道的典范之作,关于其新闻成就已被非常充分地认识和阐释。然而,在传统的研究框架下,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大和扭曲,从而呈现出单一的"媒体对抗政府"的神话色彩。本文梳理了水门事件作为一个"媒体神话"的形塑和解构过程,解析水门事件中一些被遗忘和忽视的重要因素,再度审视和评价水门事件对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新闻业尤其是调查性报道的影响,并藉此观照今日调查性报道的一些新闻操作与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傅海 《新闻三昧》2005,(3):49-50
上世纪70年代初《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调查性报道让世界认识了它在监督权力运作、揭露社会弊病方面的巨大威力。尼克松总统因为那一系列的调查性报道而引咎辞职,负责该报道的记也因此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相似文献   

9.
美联社华盛顿2012年11月30日电:美国政府周五公布了超过850页的水门事件机密档案,其中包括对涉案人员的一些受到法律保护的私密对话和刑期评估。本月早些时候,一名联邦法官决定公布水门事件的一些材料,但其他档案仍对外保密。  相似文献   

10.
现在很多人乐于把伊朗门与水门事件做比较,其实这很不必要,反而使里根问题更加复杂、使人们更难理解了。那些做此种比较的人,也往往很难提供更为具体明确的所谓“相似”之处。值得庆幸的是,水门事件就象是演出了一个老掉牙的剧本,结果只有一个,而里根的命运还将有不少转机。但不管怎么说,“新水门”事件还是使人回想起了那段混乱时期——懵懵懂懂的新闻界实在搞不清,自己应该是旁观者的角色,还是参与者。我们不必说那次的结果了吧!  相似文献   

11.
1998年的这件事将写入新闻史:美联社仅用了6秒钟就将13万字的斯塔尔报告发给了其用户。在水门事件发生的那个年代,传送相同字数的电讯需要30多个小时。近年来,整个媒介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又为美联社制造了许多新的竞争对手,迫使其改革应对。  相似文献   

12.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63-66
“水门事件”太有名了,它导致美国一位强势总统黯然下台,造就了两位全世界新闻记者心目中的偶像——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乃至人们把他们合称为“伍德斯坦”.人们也不会忘记“水门事件”中那位秘密的消息来源——“深喉”.事实上,“深喉”一词随着中国的开放早已为国内新闻界所熟知,并且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30日,美国国家档案馆根据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兰伯思大法官的判决,宣布解密20世纪70年代"水门事件"审判中七名尼克松亲信的涉案档案,共36个卷宗约950页文件。早在2009年5月1日,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尼克就上书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请求解密"水门事件"相关档案。经过多年的酝酿,2012年11月2日,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下令解密除私人档案、非法窃听获得的证据档案及有关大陪审团信息的档案外的全部档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代表团到美国时,正是水门事件发生之后,尼克松接受调查的关键时刻。临行前,周恩来交代:若有人问起对水门事件的看法,要给尼克松"抬轿子",不作负面言论1973年5月17日下午4点半,由新华社社长朱穆之率领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乘坐的波音747飞机,到达了美国纽约。飞机在纽约上空盘旋时,时任《光明日报》编辑部负责人的张常海从舷窗往下看,地上的一栋栋高楼,就像"西安的碑林一样"。82岁的张常海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闻界第一次正式访美。来机场迎接他们的,有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华尔街日报》和道·琼斯公司的负  相似文献   

15.
傅海 《新闻传播》2005,(11):60-61
20世纪70年代初《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调查性报道,让世界认识了它在监督权力运作、揭露社会弊病方面的巨大威力,尼克松总统因为那一系列的调查性报道而引咎辞职,负责该报道的记者也因此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同时,调查性报道在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大显身手,揭发了大量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新闻界开始了调查性报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二十年前,即1972年的6月17日,华盛顿警察局破获一件窃案,五个男子撬开水门大厦,进入盗窃。事为《华盛顿邮报》一位年轻记者所闻知,他直觉认为,这不能看作普通窃案,因为民主党总部就设在大厦之内。经过他深入挖掘,不久,真相给公开出来,造成一场猛烈的政治震撼。这就是载入史册的“水门事件”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我就是‘深猴’”,当91岁的美国原联邦调查副局长费尔特站出来宣布这一消息之时,世界为之震惊。发生在1972年-1974年间的“水门事件”,使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惟一引咎辞职的总统,他指使下属在民主党总部安置窃听器的举动,最终在弗尔特的举的和《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之下彻底败露。  相似文献   

18.
出版     
12月15日这一期的《纽约时报书评》以封面专题的形式,推介伍德沃德(Bob Woodward)的政论新著《战争中的布什》(Bush at War)。正值联合国核查人员重返伊拉克,美国紧锣密鼓准备攻打伊拉克的前夕,此书在全美热卖,已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呆了三周,这一周仍然位居冠军宝座。 鲍勃·伍德沃德是美国鼎鼎大名的政论作家,这不仅源于他任职《华盛顿邮报》期间揭露水门事件时的突出贡献,更因为他著述极丰,近年来他几乎  相似文献   

19.
所谓调查型记者,就是记者独立承担对某一个案件的调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记者可能动用法律范围内的一切调查手段,包括改变身份甚至卧底等。西方现代历史上,有许多丑闻就是这样被揭发的,如美国的水门事件、德国的图片报丑闻等。提起中国的调查型记者,业内人士  相似文献   

20.
隐性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在不被采访对象知悉采访意图的情况下进行的采访活动,也有人称之为暗访、私访、偷拍或偷录。美国的水门事件被揭露,央视新闻调查等的成功均有赖于这种采访方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