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俗音乐作为大众音乐具有广泛的欣赏群体,同时拥有很大社会需求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通俗音乐在强大的传播媒介支持下获得了无以复加的流行性。通俗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现已充分融入到社会文化结构中,并以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影响着大众的生活。作为通俗音乐的教授者——通俗音乐教师,势必要建立属于自己适合的知识框架,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从对通俗音乐的概念入手,对通俗音乐的美学特征以及在我国当代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并对当代通俗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俗音乐因为其流行性强,通俗易懂的特点,在全世界人民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深受大家的喜爱。通俗音乐的普及性之广也是其它类型音乐无法超越的,通俗音乐起源于民间音乐,这两种音乐相互联系都各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将对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来让大家对民间音乐与通俗音乐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通俗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关注人的情绪与情感、成长与生活,成为了很多人宣泄情感、张扬生命的方式。它具有主题内容通俗、简单性、娱乐性、流行性以及多元文化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促使通俗音乐成为各种心灵压抑不同的人的情感宣泄地带。高中学生精神上的压力是极大的,通俗音乐的曲调和歌词能张扬他们的内心世界,宣泄他们的情感,减轻他们的沉重压力,使他们有轻松的精神去迎接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介绍二、过程描述20世纪的音乐是多元化的,其中,通俗音乐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而在通俗音乐这块领地里,学生最为喜欢、熟悉的也许就要数通俗歌曲了,这是因为通俗歌曲不仅短小易懂,而且,具有较强的时尚性、娱乐性、叛逆性、宣泄性等,正好符合这群身心朝气、喧闹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6.
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音乐欣赏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通俗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欣赏、通俗音乐与高雅艺术的相互联系,阐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音乐欣赏课程增设通俗音乐有关内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渗透通俗音乐内容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通俗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通俗音乐与高雅艺术的相互联系,阐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通俗音乐文化有关内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通俗音乐是劳动群众创造的;通俗音乐是音乐艺术中的瑰宝;通俗音乐的情感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俗唱法以普及性、独立性及通俗性的演唱个性,成为当今音乐领域的一股潮流。本文针对通俗唱法声音质朴的要求,论述了呼吸状态、腔体把握以及发声技巧三个方面的技巧训练教学。  相似文献   

10.
以改革开放以来大陆、香港、台湾通俗音乐的发展为脉络,对中国通俗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音乐剧等)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编曲和配器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俗音乐是介于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之间的音乐品种。今天,在校的青少年成了通俗音乐最大的“消费者”。青少年在欣赏鱼龙混杂的通俗音乐作品时,应该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欣赏层次和鉴赏选择的能力,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毋庸讳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基础相对薄弱,审美水平不高,但大部分高职学生对通俗音乐比较喜爱,而且目前通俗音乐已经走进高职音乐课堂,发挥它特有的音乐教育价值.如何有效的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进行通俗音乐教育是高职院校音乐教师需要关注的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冯玉奇,现代通俗小说家,四十年代在上海滩红极一时,但在文学史上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历史地位。冯玉奇"剧作家"身份的解体这一重要文学事件在文中得以厘清,《舞宫春艳》和张资平《苔莉》的横向对比透视出冯玉奇创作中存在的媚俗弊端,由《礼拜六》杂志拒登冯玉奇小说探讨"媚俗"这一文学倾向对当代文学的警示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市井”色彩,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京味”和幽默,较为典型地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通俗”倾向。他们的这种倾向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拨了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创作的低级“媚俗”之趋,而且也代表和展示着中国现代非通俗小说创作雅俗相化的两种基本方式——即在脱俗中通俗和在通俗中脱俗。  相似文献   

15.
艺术属于人民,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根本。苏区文艺是人民大众的文艺,是为革命斗争服务、为工农民众服务的文艺,大众化、通俗化是其重要特征,但它通俗而不庸俗、粗鄙,这与当今某些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所谓通俗文艺大异其趣,其根本区别就在于苏区文艺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灵魂的,追求崇高和美好,通俗而不媚俗,是雅俗相成的  相似文献   

16.
1-1想给“通俗音乐”(或说流行音乐)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使其能够适用于词语所指称的文化事象是困难的①,据《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谭冰若先生所撰通俗音乐条目,说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快活、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②,此条目应是当前音乐界关于通俗音乐比较权威的解释了。然而从逻辑学的角度看,“通俗音乐”这一名称首先是作为描述性词语来运用的,是相对民族音乐、严肃音乐、艺术音乐、新潮音乐等称谓而言。而这些概念,就其内涵和外延来说…  相似文献   

17.
通俗音乐(或称流行音乐、轻音乐),在全世界正迅猛地发展着。从通俗音乐产生开始,支持和反对它的两种意见一直针锋相对。在中国当代,通俗音乐领域曾经是一个森严壁垒的禁区,将流行音乐称为"靡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通俗音乐的概念与特点进行分析,并探析通俗音乐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高中音乐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构成上看,我国大众化主要包括影视化、印刷品化、广告化、网络化、通俗歌乐舞化。大众化产品表现了快餐、闲适、宗教、媚俗、玩世、精神漂泊等6种情绪。大众化的发展应由政府、化主管部门、媒体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南振邦 《学周刊C版》2021,(16):173-174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特别是在音乐领域,各种唱法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将声乐教学推进了新的高度,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及喜爱。在当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通俗、民族、美声三种唱法已经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本文将针对通俗、民族、美声三种唱法对高中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意在使通俗、民族、美声三种唱法充分发挥作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