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中国教育报》在2014年1月6日刊登了一位家长的来信,题目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目的是期待通过一位普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思考,让更多的人关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的,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深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的重要性,也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实践,但在真正落实方面做得不好,成效不显著;我们始终坚信这个理念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被灌输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从教育子女这个角度讲,家长同学校一样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单纯依靠学校或单纯依靠家长,是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因此,只有开展家校合作,发挥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此,我们在"家校合作教育"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加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现代教育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课题。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是我国教育法规赋予家长的神圣使命,是民众的合法行为。我国有近2亿中小学生,牵连着2亿以至...  相似文献   

4.
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也对学校教育有很大影响。在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优势,促成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适应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意义甚大。以中小学校为主导开展的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学校了解家长的需求,也使家长明确学校的要求,是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为更好地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我们对当前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考察我国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双龙一中的朱法武校长早已把这句话当作教育的经典,对教师他是这样讲,对广大学生也经常是这样说。他认为,教师的师德应以爱为核心,因为只有教师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尊重学生,诱导学生。这种爱与教育的理论现在已深入到他的教育管理之中。一封特殊的家长来信一天,朱校长收到一封特殊的家长来信。这位家长姓单,孩子在学校初二年级就读,家长带着沉痛的心情  相似文献   

6.
教育好我们的学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也有极少数家长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存在着对学校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对学校教育评价不一。 家长对学校认识的主要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校教育的不了解,认为学校教育不当或教育不力少数家长的教育思想陈旧却爱外行地对学校教育指手画脚;也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压根就是道听途说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当学校里有了一些新的教育举措,他们总会用自己的框框来套一套,不符合他们的意志的,统统视为学校教育不对。  相似文献   

7.
经常有家长打电话或来信,咨询孩子趁家长不注意拿家里的钱,或买零食,或玩游戏机。孩子的这种行为会不会发展为偷窃?该怎样制止这种现象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一位山东家长来信说:“……我的儿子正上初一,特别爱玩游戏机,家里不给他钱,他就偷家里的钱。现在,他已拿过3次了,第一次我们批评了他,没打他。第二次我们打了他。可没多久,他又第三次偷拿家里的钱。最可恨的是一次偷拿同学的40元,我们痛打了他一顿。我们为这事儿特别着急,每次批评他、打他,他却说知道自己错了,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请问孩子偷拿家中的钱去玩,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邹嫡婵 《湖南教育》2003,(24):49-49
多年来,家长和学生视学校的家长会为告状会、批评会、捐款会……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慎重思考“家长会应该怎样开”这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位置需要摆正。教师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与家长人格完全平等的位置上,时时铭记:家长与教师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共同承担者。批评家长,甚至训斥家长往往会造成教师和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中出现尴尬局面,事倍功半。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多数家长的共同愿望。仅就学习成绩而言,学生学习好不好,不一定是家长或教师的差异,更可能是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我们必…  相似文献   

9.
从九月份开学以来,我们陆续收到很多家长的热信,主要是围绕给孩子请不请家教,怎么请等问题来问的。在来信中,提到的孩子们的情况各异,有在小学刚升入新年级的、有明年要参加小升初的、有要参加中考的等。不论孩子处于什么样的情况,家长们的主要目的是:给孩子请一个一时一的家庭教师,辅导孩子功课,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此,我们邀约了学校老师、家庭老师、专家等对请家教的问题进行了多方探讨,希望他们的意见和认识能给家长朋友们以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达到比翼双飞。"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家庭教育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今教育对家长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在的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已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他们首先面临着如何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问题,然后才能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我校曾对考入北大、复旦、人大等8所重点院校的37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有25人当选为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同学们说:“这得益于我们在母校的锻炼。”许多家长来信,衷心感谢学校对孩子的培养。常刚,一名成绩平平、升学困难的学生,在摄影老师的指导下,以优异的特长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他的家长在来信中说:“常刚能考入重点大学,简直是个奇迹。这完全归功于学校的成功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最大的愿望。然而,家长对孩子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往往适得其反,甚至把孩子推向深渊。一、要注重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相似文献   

13.
目前有不少中小学生不会写毛笔字。我们在进行家庭访问中,常常听到学生家长这样说:“孩子念了七八年书,连个毛笔字都不会写,实在可惜。”家长的批评是很中肯的。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要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小学学生毛笔字的练习,以适应四化的需要。我建议学校方面,对此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对学校、老师敬而远之,他们在家庭中支持、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却不太关心、过问学校教育,很少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异议,大多数家长对学校教育有较高的“满意度”,对学校教育赞同多,批评少。新生入学时,家长一句“老师,孩子就交给您了”的重托,既反映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一致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才竞争的加剧、家长素质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增高、教育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5.
本刊编辑部为了及时、有效地外理读者来信,从八月份超,会将读者来信与一般来稿分别登记管理,由专人负责处理。凡有关批评、建议,反映情况的来信、来稿,一律作为读者来信处理。惟读者来信询问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问题,则仍由编辑部各栏编辑负责答覆。从八月一日起至十月三十一日止,编辑部共收到读者来信一○○四件。其中有关批评、建议的来信有四百多件,其余,有大部份是反映情况的,有一小部份是对国内外时事的反应。这些来信中已有五十六件,分别在本刊第六期至第十二期的“读者来信”栏单独发表。根据来信提出的批评建议,反映的情况,我们并发表了一篇“短论”(第六期),两篇“来信述评”(第六期、第十期),一篇“来信综述”(第十一期),一篇综合稿)第十一期)。  相似文献   

16.
暑期过后,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对孩子和家长来说,这都是一件大事。如果把孩子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看作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那升入小学就该是又一次“社会性断乳”了。面对独立性要求更高、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和崭新的教育环境,孩子能适应吗?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呢?这期“难题解析”。我们编发了一篇家长来信和一篇如何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文章,以满足此类家长和儿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家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家长的参与程度影响着学校的变革进度和发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不仅是权利的体现,而且对学校民主化和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家长心声     
《新教育(吉林)》2005,(2):26-26
一封封家长的来信,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表达的是感激,呈现的是信任,诉说的是真情,给予我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感动……读着这些热情洋溢的文字,我们感动着,不仅因为家长那一句句真诚的感谢,一句句浓浓的祝福,更感动于学校里那些爱岗敬业的教职工们,是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一片爱心,满腔热忱,用自己的真情和汗水,擦亮了附小南校的品牌。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孩子从小活泼可爱、聪明机灵、人见人爱。可自从上了小学便好像变了个人,不论大事小事,只要大人批评教育他,他就“强嘴”和我们对抗,让我们非常生气。现在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情况越来越糟糕。真不知以后怎么办。张东孩子“强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打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强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强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才“强嘴”的。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解”。这时候,家长应该耐…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批评学生,本是一种教育方法,但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却屡屡发生学生殴打老师、家长控告学校的事件。老师正在日渐变成弱势群体,一些地方和学校甚至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进而出现了"过去是教不严,师之惰,现在是教得严,师之错"的教育困局。当师道尊严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似乎我们该反思,对孩子乃至未成年人的保护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