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果说鲁迅的小说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那么小说中那些具有显明特征的知识分子便是这座丰碑上最鲜亮的碑,他通过这些带有痼疾的典型人物,概括了那个代当中知识分子的特征,自身弱点及不幸曹遇,使这些形象具有了启迪,警戒后人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四先驱者鲁迅先生从“立国”先“立人”的思想启蒙出发 ,在《呐喊》、《彷徨》时期 ,通过狂人、魏连殳、涓生、子君等现代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描写 ,展示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表现了启蒙者的孤寂和隔膜、被启蒙者的愚昧和麻木。并以冷静的自审和自剖 ,从文化启蒙到政治革命的转折过程中探索了现代知识分子由此引发的矛盾、痛苦、迷惘和追求的心路历程 ,反映了我们民族在新旧交替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其中有些是封建教育的牺牲品,有些是对黑暗社会进行过抗争,但最终又被黑暗所吞噬的人物。作者借他们的性格缺点和悲剧命运深刻批判了产生这些性格的黑暗社会。与他笔下的落后的农民形象一样,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冀借这些形象来唤醒一些人,给自己一些鼓舞。他没有塑造出更多知识分子中的勇士形象,但他所达到的思想深度、高度,在现当代文学中还是罕有其匹的。  相似文献   

4.
从"五四"运动的肇发期起到它的落潮期,鲁迅对处于新旧更替历史大潮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极其关注,在他的许多小说作品中,鲁迅积极而深刻地探索、分析了20世纪初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就鲁迅小说中所叙写的觉醒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生活情形和人生选择进行阐述,并认为这同时也是鲁迅刻画20世纪初中国觉醒知识分子形象的重要创作支点.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知识分子,以四铭、高尔础等为代表;一是受封建教育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以孔乙己、陈士成为代表;一是具有新潮思想的知识分子,以方玄绰、吕纬甫、子君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6.
描写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命运是鲁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分析鲁迅笔下三类知识分子的形象和悲剧命运为基础,揭露封建社会的残酷本质和对广大知识分子的迫害。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扼杀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物,鲁迅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呐喊,号召知识分子要勇敢地与当时的黑暗社会作顽强的斗争。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悲剧性促使悲剧意识的产生。从主体的角度说,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认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清醒的把握。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隐藏着这种悲剧意识,一个主体意识充分自觉的人很容易在文学艺术中感应到它。鲁迅小说深沉的悲剧意识使之超越了现实层面的意义而在更为广阔的时空意义上带给我们无尽的启迪。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和认识小说悲剧意识的思想内涵便成为阅读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五四”思潮对封建传统的反叛唤醒了沉睡的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高昂的理想主义和乐观情绪鼓舞着人们的斗争精神,但狂飙过后,无边的黑暗窒息着苏醒的灵魂,广大群众仍处在愚昧麻木之中,人生的出路在哪里?“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159,鲁迅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评判,并没有停留在愤恨和不平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以其悲剧性人生际遇和精神世界中深刻的悲凉,使其小说充满浓郁深沉的悲剧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其小说的悲剧主题、悲剧意象和悲剧结构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剖析鲁迅小说中启蒙知识分子(包括作者自己)形象,揭示了"五四"前后初具启蒙意识的知识者从反抗、挣扎到沉沦以致死亡的悲惨命运;同时结合鲁迅精神发展所经历的悖论情境,力图把握附着在主人公身上的作者的心路历程;挖掘出鲁迅反抗绝望终至虚妄的痛苦的深层原因;分析该类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中所塑造的狂人母亲、祥林嫂、单四嫂子、夏四奶奶、华大妈、女娲始母等一系列母亲形象建构了独特的母亲意象群落。此意象不仅涵融了深广的历史化内蕴,又浸透了创作主体深层内心的复杂意识,表现了鲁迅小说创作的几个重要母题。  相似文献   

12.
鲁迅以自觉而明确的态度创作出了许多撼人心魄、发人深思的悲剧小说,以实现他“为人生--反封建、启蒙思想、改造国民性、变革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悲剧的冲突成因和审美感受两个角度,鲁迅的悲剧小说可划分为“社会悲剧”与“个性悲剧”两种构成形态,以及“情感型悲剧”与“理智型悲剧”两种接受形态。  相似文献   

13.
鲁迅许多小说的文化特性是以质疑与颠覆中国封建文化常规性的内涵作为起点的,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品格。作为一种内在的文化精神底蕴的选择与反省,鲁迅首先是对“吃人文化”的生动概括与尖锐批判,形成了他小说对于现实存在的不幸人生境况及其客观环境和民族生存危机以及已然封闭、停滞的文化现实进行描写和评价的核心内蕴。其次是鲁迅以“不撄人心”“不相干”来概括与指责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救获现世民众又不能自我拯救的巨大困境和悲剧性。鲁迅以此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爱与拯救的力量,他要创造出一个具有真正的人的灵魂的与自我实际生存密切相关更切实、更直观的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鲁迅精神的具体表现,即他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剖析和批判、对中国新文化的建构和指引以及在这两个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对传统、对外国文化的态度和策略,并简要讨论了鲁迅精神的实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屠格涅夫和鲁迅是两位自觉"以小说参与历史发展"的小说家。屠格涅夫以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勾勒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鲁迅则以几类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反思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和民族命运。在艺术手法上,他们也存在着异同。  相似文献   

16.
思辨是鲁迅小说的重要因素,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思辨性体现在鲁迅小说艺术构成的各个层面。往往与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的艺术格调密切相关,甚至是作品渊深思想内涵、巨大的精神穿透力和独有意味得以生成的关键,是鲁迅式的艺术思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文艺理论上推崇白描,在创作实践上运用最多最出色的笔法是白描。鲁迅小说的白描是继承、借鉴中外文化传统的产物,具有广阔深远的文化背景。鲁迅小说“白描”笔法所表达的越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而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人文心态诸方面尤为夺目。  相似文献   

18.
鲁迅对柔石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启蒙观念、关注重心与小说模式方面。鲁迅对柔石深刻的影响使柔石成为一个地道的人道主义作家,柔石向鲁迅的学习是成功的,他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