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择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择校问题成为义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其核心原因是作为义务教育择校中直接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及其家长在择校行为中形成了一种互惠的利益关系,并在追求利益过程中运行着择校活动。择校活动损害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解决义务教育择校活动的策略是,理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归复应有的公平契约地位,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是家长、学校和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利益落差的追求直接导致“择校”产生,学校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直接助长“择校”之风,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纵容了“择校”行为的存在,国家政府对教育利益分配的不均是“择校”产生的根本原因。解决当前择校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规范,高度警惕各种变相重点校,严禁人为地制造和拉大学校差距;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补偿措施,大力改造和扶助薄弱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择校政策和择校现象的演变过程,是国家价值导向在不同时期的体现,更是各利益主体间博弈的过程。通过建构与分析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政府与家长之间的博弈模型发现,择校行为是各利益主体博弈的必然结果,化解各主体利益不均衡性是消除择校行为危害性的根本途径,建立兼顾公平与特色的双重系统是义务教育制度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蒋光祥 《中学教育》2009,(10):34-36,39
择校风久刮未止,负面影响深远。针对其背后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上海市2007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委托管理模式,至今对20所郊区农村薄弱学校第一阶段的委托管理工作已近尾声。选取其中上海市金山区L中学发生的择校变化,表明这一范式下的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做法有助于消解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5.
择校行为代表了个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与义务教育承载的公共理念产生了极大冲突。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舒缓择校与义务教育间张力的做法,揭示了两个结论:(1)择校引导社会重新定义义务教育中公共与个人利益的空间;(2)将选择加入公共资源配置,程序设计是制度设计的核心构件。  相似文献   

6.
择校风久刮未止,负面影响深远。针对其背后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上海市2007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委托管理模式,至今对20所郊区农村薄弱学校第一阶段的委托管理工作已近尾声。选取其中上海市金山区L中学发生的择校变化,发现统一于这一范式下的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做法是导化择校问题消解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来自浙江、四川、山西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发现,生源均衡是治理择校最关键的机制,师资均衡是最直接的治理机制,管理团队均衡是最持久的治理机制,弱区建名校及设施均衡是最基本的治理机制。同时,利益相关者对5种6项择校治理机制的支持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设施均衡、团队支教、弱区名校、招考配额、教师轮换、生源摇号。5种择校治理机制各有利弊,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择校治理机制,以提高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是指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在质量评估活动中投入的生理和心理能量状况。权利机制是利益相关者参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主要动因;合作伙伴关系或联盟是其基本模式;利益相关者委员会是其网络组织。  相似文献   

9.
尹可珍  王琦 《中学教育》2010,(12):13-16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事实上是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社会再生产的一种体现。学校作为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场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将文化、地位、权力等人们争夺的资本合法化,这种被转化为合法的社会资本,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实现阶层之间的流动,还给人们带来预期的利益。择校是人们占用这些合法化利益的预演争夺,这也解释了为何作为失范社会行为的择校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11,(1):122-123
近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对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10项要求。教育部表示,各地要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是教育部官方首次明确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教育部同时还表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