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立意是确立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意境是主观情感和客观风物的融合,是散文的生命。把握了作者立意和创造意境的目的,对教学散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何为好题,很多专家及同仁对此已有一定的见解:好题应该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凸显对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怎样,大家都有个共识:好题能最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查,它是正确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3.
何为好题,很多专家及同仁对此已有一定的见解:好题应该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凸显对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怎样,大家都有个共识:好题能最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查,它是正确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4.
立意与思维     
古人云":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深,无以中要。"(清刘熙载《艺概》)其中之"识",除了认识、见识之意,还有思想、思维之意。就现在盛行的"话题作文"而言,它不设审题障碍,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但放开手脚的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来立意。而且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阅历有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 :“文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可见立意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所供材料写议论文 ,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形式。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内涵进行立意 ,乃是这类作文写作的重要环节。材料议论文的立意角度如何选择 ,立意中心如何确定呢 ?下面我就这个两个问题 ,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立意思维材料议论文如何选择立意角度呢 ?首先要认真地阅读材料 ,理解材料 ,对不同的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筛选和压缩、概括和归纳、分析和比较 ,找到材料的突破点 ,然后确定相应的立意角度。具体地说 ,选择和确定立意角度有…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可见立意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所供材料写议论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形式。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内涵进行立意,乃是这类作文写作的重要环节。材料议论文的立意角度如何选择,立意中心如何确定呢?下面我就这个两个问题,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文艺美学所特有的概念和范畴,它可以体现在文学、音乐、绘画乃至戏曲等的一切文艺创作中。而在文学方面,它主要体现在抒情性的作品中,包括诗歌和散文。 当然,因为意境有特定的文化渊薮,所以并非一切抒情作品都能创造意境;在题材上,它有一定的限度,大都以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题材为主。 意境的创造及其理论的形成可追溯到很远。在先秦时代的庄子、屈原的作品中,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8.
园林艺术与诗文绘画一样,以意境作为审美的最高追求。园林意境的营构借鉴了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山水的意境;二是山水诗画意境。诗画艺术源于自然,并且指导第二自然———园林的营造,影响了园林的要素和结构布局等艺术形式,赋予园林境界深刻的文学和哲学寓意。一方面,综合性的园境具有与诗画相通的一般意义上的意境的特征;另一方面,园林作为实用的物质生活环境,还具有移步换景和四季变迁的多变性、相关个人经历的场所性、个体体验的多样性、众美荟萃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10.
立意     
作文的立意,就是说通过你的文章要告诉读者什么——抒发某种情感,或是阐述某种思想。立意,通俗一点可理解为写作目的或常说的中心思想。"意高则文胜",就是说立意对一篇作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切题与否,是写文章成败的关键,倘若审题失误,便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是至关重要的,仅此一点还远远不够,还要选择立意的最佳角度.只有选好立意的角度,才能写出观点新颖,意境深远的好文章.一、立意要“新”所谓“立意要新”是说从常见事物的事理中挖掘出新的思想,把人们熟视无睹的东西赋予新意,从而使读者另见一重天地.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大师的名句.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称颂.这句话主要从人们从事创作需要广泛涉猎的角度来阐释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是不无道理的,但是我们用辩证观点分析,就不难发现杜甫在这里只强调了读书的数量而忽视了读书的“质量”.而一味追求读书数量,忽视读书“质量”就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如果我们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改为“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这样一改,文章的新意就出现了.“破”字的位置一变,将论证归结为质量和数量上这样展开论述,就使论述更合情合理了.由此可知,要想做到写文章立意新颖,必须做到以下三点,①立意深刻新颖,发前人之未发,扩前人之已发,即所谓的新意,或者前人虽有这种体会,但文章却能把这种体会加以扩展,深化,即所谓深意.②用的材料有特点,即能阐明中心,又不落俗套.③结构上要努力做到严密精巧  相似文献   

12.
意境与情怀     
高治军先生寄来新诗集《明月清风吟》,出于礼貌,即以五律一首相赠:“思绪一腔满,清风明月吟。情关今打事,笔写地天心。旅伴夸才捷,诗朋感意深。中州多俊彦,骚雅孰追寻。”并答应有点体会再相告、交流。  相似文献   

13.
含蓄与意境     
含蓄,是艺术的普遍性品格;是构成意境的要素;又是创造艺术美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我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关于意境的论述,几乎都涉及到含蓄问题。解放后,有的文章甚至认为含蓄即意境,把含蓄看作意境的同义词。这种看法未必有什么理论意义,但它至少说明了,在艺术的审美本性中,含蓄和意境同样重要。含蓄未必构成意境,但没有含蓄也就没有意境。正如水份未必构成生命,但没有水份也就没有生命一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第十  相似文献   

14.
意境与月     
通过对月的形象塑造的分析,看意境的特点,补充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的不足,便于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意境与境界     
在我国传统文艺学研究领域,意境与境界是常常被混为一谈的,而实际上二者判然有别。"意境"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它并非是简单的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结合的并列结构的"意加境",而是艺术作品所开辟的由主观生发出的一个审美想象空间,是偏正结构的"意之境"。"境界"作为连绵词最早被周秦人所使用,是同义词"境"与"界"并列合成的,它是一个有高度和深度的层级概念,是文学作品所达到的审美层次。  相似文献   

16.
立意肤浅是我们写文章常犯的毛病。虽说深刻的思想并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但明白肤浅的原因,搞清肤浅的表现,进而把握一些让文章深刻的途径,未尝不是一条摆脱肤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空白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白"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创造和人们欣赏时联想与畅神的空间媒介,它所蕴蓄的无限的、悠远的、空灵的审美"意境",使其在世界画坛中独领风骚."意境"也是中国画竭力追求的理想境界,意境的产生总是由"虚象"甚至"空白"来引发.所以,中国画家在艺术创作中,往往视"空白"重于"实象",在"空白"中探寻"意境"的妙趣.  相似文献   

18.
意象与意境     
一个时期以来,意象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文艺理论、特别是诗歌理论研究中,并将其作为诗歌主要审美条件之一。相对来说,对我国诗歌长期使用的意境这一概念,似乎就较为冷淡,有人甚至认为,新诗是不必有意境的。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意境是我国传统诗歌的审美术语,有的人便以为过了时,而意象,虽然我国古代也使用,且比意境概念产生更早,只因为西方有个意象派,经引进,又变成了舶来品,便似乎比意境先进了许多。  相似文献   

19.
意境与天人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主导性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主客合一 ) ,“意境”便来自于中国古代艺术对“天人合一”的深切体认 ,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产物。但古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却未能总结意境理论。今人主导性的思维方式是“天人相分”(主客相分 ) ,从这种基本立场出发也不适宜寻找和总结“意境”的本意 ,其追寻的结果是对“意境”的肢解。因此造成对意境理论的解析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对意境理论的总结 ,需要有理论的自觉 ,还需要有对“主客二分”的超越 ,进入到更高一级的“天人合一”,才是最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逻辑学认为,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牲的总和。一个概念的内涵往往是由几个方面组成的,也就是说,事物统统呈立体的、多侧面网络结构特征。虽然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是确定的.若要单纯解释某个概念,则要求全面、准确和严密;但写文章的目的不在于面面具到的诠释概念,而在于抓住概念内涵的一个方面去加以阐明、抒发或表现,以达到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之目的。因此,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抓住内涵的一个方面作为突破口,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