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映潮老师是特级教师的楷模之一。 几年前,余老师应邀来芜湖作报告。我读过他的著作,零距离相见还是第一次;听他的报告,真是如沐春风。他报告休息时,我向他请教校本语文教材编写问题。他不顾口干舌燥,含笑作答,没有一点架子,实在让我感动。  相似文献   

2.
浇粪     
星期天,爸爸叫我和他一起去给田里的菜浇粪。我一听,急忙往后躲:我不去,太臭了!妈妈也说:算了,孩子不愿意去就随他去吧!他又帮不上忙,回来还得让我给他洗衣服。爸爸听了,沉下脸说:不行,他得去!不吃点儿苦,怎么知道读书的好?没办法,我只好跟着爸爸去田里。  相似文献   

3.
人家小学读五年,我嘞,要读七年才能毕业。为什么?你想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不过,不过要暂时保密,不报告老师。好,我信得过你,现在就讲给你听吧。 我是七岁多才上学,学校离家里可远啦,在郊区,要不是舅舅在那儿当老师我还读不到  相似文献   

4.
刚满7岁的刘松是一年级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把他寄养在我家里。他脾气倔,动不动就哭。问他什么,不问十几次他就不会答应。自己不会刷牙,不会洗脸。我常常为如何教育他而犯愁。他一切只能听老师的,可我既不是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家长,要教育好他还真需要找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卓玛:我喜欢上了一个开朗、阳光的男孩,他不仅会安慰关心别人,还会做一手好菜,是个百里挑一的男孩。他很愿意听我诉说烦恼,因此我对他产生了依赖,有伤心难过的事就想对他说,就这样我喜欢上了他,达到了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想他的地步。现在我每节课都不能仔细听,都在做与他有关的白日梦,我的成绩从全校第一百多名滑到了第四百名。我真的很烦,为什么我总是在做一些虚无缥缈的白日梦?秋天落叶  相似文献   

6.
同样是当教师,有的忙得头朝天脚朝地,累得要死,而工作成绩却并不见佳;相反,有的工作量虽然很大,但却干得轻松愉快,工作成绩显著。魏书生同志属于后者。因工作关系,最近我有机会听了魏书生同志的课,听了他的报告,还同他谈了几次。之后,我又翻阅了他写的书和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还读了一些别人介绍他工作经验的文章和书籍。我想通过这样的努力,对于这位敢于改革、敢于创新、闻名全国的特级教师有所了解,有所研究。  相似文献   

7.
刚满7岁的刘松是一年级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把他寄养在我家里。他脾气倔,动不动就哭。问他什么,不问十几次他就不会答应。自己不会刷牙,不会洗脸。我常常为如何教育他而犯愁。他一切只能听老师的,可我既不是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家长,要教育好他还真需要找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兄妹之间     
【原稿】我有个哥哥 ,他让我感到烦恼 ,同时 ,又使我高兴。哥哥嘛 ,高高的个儿 ,大大的眼睛 ,浓浓的眉毛 ,长长的头发 ,穿着街上最流行的大脚裤 ,俨然一个帅哥。别看他一副绅士风度 ,他可是我的眼中钉。在家里 ,他是老大 ,我什么事都得听他的。尤其看电视时最气人 ,我要看电视剧 ,可他却偏要听流行歌曲 ,还净是些什么情啊爱的歌。真是讨厌到极点 !可也拿他没办法 ,谁叫我是小妹呢 ?这还只是皮毛呢 ,更气人的还在后头。别人都说大的应该让着小的 ,可我哥偏偏相反 ,什么事都跟我争 ,争房间 ,争座位 ,争用具……总之 ,好的都归他 ,坏的都留给我…  相似文献   

9.
你一定不知道,唐朝的李世民之所以能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是因为他到现代来游览了一圈!你一定会问我是怎么知道的,那就听我慢慢告诉你吧。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早晨,忽然一个士兵来向李世民报告:“报告,敌人正向我军袭来。”李世民说:“好,准备出战!”说着李世民踏出营帐,他正走着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手     
父亲在我的记忆中,很老,尤其是他的那双手——一双典型的老人的手。在父亲去世多年以后,这双手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父亲的那双手丑陋而灵巧。听母亲讲:父亲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年轻时他的手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那双手也曾写过字,打过算盘。我还记得父亲打得一手好算盘,当他用指头把算盘珠拨得噼噼啪啪响的时候,你简直想不到是他那看似笨拙的手所为。父亲还写得一笔好字,当时算得上是村里的“秀才”,因此他从土改开始就  相似文献   

11.
我和朗诵     
我的兴趣广泛,我有一副好嗓子,吹得一口好笛,拉得一手好手风琴;素描、水彩画、国画,自以为画得不错;我还写得一笔好行书……但我感到,二十几年来,对我语文教学帮助最大的,莫过于朗诵。我的父亲是铁路职工,自小在铁路学校读书,耳濡目染,普通话说得比较标准。记得1959年后半年,我患伤寒病在家休养,父亲怕我在家中闲呆着寂寞,和我母亲商量,花了80元钱,买了一台收音机。早晨听新闻联播,上午听阅读与欣赏,下午听少儿节目,晚上听广播  相似文献   

12.
汤礼春 《家长》2013,(10):48-49
一晃眼,我把那本记录本送给儿子已经6年了,儿子在这6年中经常翻看那本记录本,可以说是百看不厌,有时他还挑出一段来,念给我们听,我和妻子一边听一边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味中,全家充满了欢乐和温馨。  相似文献   

13.
鹏鹏讲故事     
刚接手这个中班,我发现孩子们都爱听故事,他们还喜欢把自己听到的新故事讲给别人听,我觉得这是发展语言的好机会,就鼓励孩子们轮流给大家讲故事。有一天,轮到胖胖的鹏鹏给大家讲故事,他站起来只说了几个字,就“哇”的一声哭起来,他边哭边断断续续地说:“我……不会……讲……”我想可能是他从来没  相似文献   

14.
认可平淡     
偶遇故友.闲谈中他问:"你还在上学吗?"我说,"我不上学干什么?"他问:"你上什么大学?"我说:"师范!"他说:"作教师,一辈子平平淡淡有什么意思,年轻有为,干点别的多好!"我说,"我觉得作教师挺好的."他听了我的话欲笑未笑,那意思分明写在脸上:都什么年代了,还死守老一套不放,迂不迂?!  相似文献   

15.
我儿子3岁半了,小嘴巴甜甜的,在幼儿园很讨老师喜欢,在家里更是被爷爷奶奶当作掌上明珠。他有个特点,特别喜欢听好话。谁要说他一句不好的话,他就和谁翻脸。有一次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游戏,别人做得比他又快又好,他就把别人推倒在地。老师表扬了别的小朋友,让他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了。没想到第二天他就哭着不肯去幼儿园了。还有一次,他在家里乱扔玩具,我说了一句:“你真不像话,快整理好!”他就一天不理我,还不吃饭。这个孩子怎么一点都说不得!我该怎么教育?江苏无锡许帆答:喜欢听好话,不乐意听批评是人之常情,无论婴幼儿还是成人都一样…  相似文献   

16.
一张奖状     
记得我小的时候,爸爸还在上班,妈妈的身体也很结实。爸爸常对我说,他小时家里很穷,只上了三年学,大字不识得一筐。所以,他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盼望我能够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做一名好学生……期末考试之后,我总是捧着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兴冲冲跑回家,拿给爸爸看。爸爸马上接了过去,一字一句地认真读  相似文献   

17.
在11岁以前,我对“爸爸”这个词还很陌生,因为不懂事的我,总感受不到那所谓的父爱。爸爸中等身材,在民政局是个领导,他总是好忙好忙,听妈妈说,爸爸有很多应酬,也是被逼无奈,日久天长,就习惯成自然了。因此,我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05,(4):2-3
在外地出差,晚上没事,和钱理群教授聊天,他没有孩子,却又喜欢孩子,说:"讲讲学生的事,好吗?"我说了这几件事,钱理群听着,眼圈红了,他就像个孩子一样,任泪痕挂在脸上。夜很深了,我还在说。《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9.
邱学华先生的大名,我是在70年代末开始熟悉的。最初,觉得他写的东西思想新,方法好,信息量大,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大约是1981年,我利用到上海出差的机会,绕道至常州,见到了邱先生,还听了他两堂给小学教师上的教法理论课。这次我更感到邱先生与众不同,他抛弃了陈腐的理论与方法,走的是一条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朋友的故事     
以下的事都是我听朋友说的,我那朋友今年已大学毕业。他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都曾在教会学校上过学。听他说来,那故事就真像故事,不像真事。他读小学一年级,上课时脑袋转左转右,不肯安宁。老师终于打出王牌:“叫你父亲明天下午到学校来。”他回去跟父亲说了老师有请,父亲说,好啊,我去听老师的赞扬。第二天,老师一见他爸,忙不迭就说,你家小涛是个坏孩子,上课自己不听,还逗同学讲话,没一刻安静。他爸一听脸就一沉,但没开口。老师唠叨完多加管教之类的话,在办公室坐了快一小时了,才放他走。他爸迈出校门就问他,你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