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心理需要是宗教信仰的一个深层动力和重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我们认为心理需要是宗教信仰的一个深层动力和重要原因。原始宗教是人类生存的需要,道德宗教是人类安全和伦理道德的需要,宇宙宗教是人类认知与理性探索的需要,命运宗教是人类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外射,是对自身本质力量的一种观照和再现。宗教将不断地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伴随人类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2.
傣族人民既信仰原始宗教,也信仰小乘佛教,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傣族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西双版纳傣语地名为例,论述了傣族宗教信仰对傣族地名命名的影响。并通过佛教地名蕴涵的意义变化得出佛教是从勐海县传入西双版纳,然后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的,这一结论也与傣族历史和傣族文献有关记载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景颇族“目瑙纵歌”盛会以董萨带领其神职人员为群众祭献以“木代”为首的诸鬼为序幕,以祭祀“木代”为开场,以献歌舞祭祀送鬼为收尾。以巫师作法杀牲祭祀为基本形式,祈福镶灾为根本的宗旨,表现了景颇族具有原始宗教信仰的祭祀性质。  相似文献   

4.
傣族稻作文化中的宗教因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百越后裔的傣族有着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稻作文化中除了有大量的原始宗教因素存在外,也包含着许多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二者能互容共生,从而表现出傣族宗教信仰的二元化特征以及精神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文山学院学报》2016,(5):15-19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的大型祭祀活动,也是最盛大最隆重的民间节日。目瑙纵歌集中体现了景颇族的传统文化,是景颇族原始宗教、口头文学、诗歌、音乐、舞蹈、雕刻与绘画的现代呈现。以民族文化的角度探究目瑙纵歌的综合艺术形态,可以窥见景颇族的传统文化蕴藏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6.
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丧葬文化作为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它是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关系.普洱地区少数民族丧葬文化中,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较为突出,小乘佛教对傣族、布朗族丧葬习俗的影响较为明显,伊斯兰教只对回族丧葬习俗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垄林"傣族纯朴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林”是傣族原始宗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实质是傣族人民纯朴的生态观。章分析了“垄林”的七种主要生态功能,提出对“垄林”化必须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北村是新时期文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形式的先锋性实验转变到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从热衷于小说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宗教信念的“布道”,经历了新时期小说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变革,试图在汉语小说里建立文学终极关怀的意义向度。  相似文献   

9.
北村是新时期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形式的先锋性实验转变到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从热衰于小说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宗教信念的“布道”,经历了新时期小说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变革,试图在汉语小说里建立学终极关怀的意义向度。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一种超世的信仰,但具有巨大的世俗价值:宗教信仰给生活在并不完满的俗世中的人们以巨大的心灵安慰;宗教满足了世俗社会对伦理道德的需求,有助于俗世人强化善恶因果律和天理良心观;宗教为俗世民众正视人生苦难提供方便之门,给人类超越死亡恐惧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布傣族群最早居住在左江流域金龙镇。其祖先可能来自一度活跃在中原地带的百越先民,与越南边境的傣族长期往来密切。布傣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创作了多部具有很高文学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的长篇叙事歌,目前已收集到8种,均为同时使用汉字、古壮字、傣字抄录的抄刻本。研究布傣长篇叙事歌的意义在于它清楚地显示出了中原文化向越南跨境传播的一条基本的路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云南省德宏州傣族佛寺教育的主要特点,简要地分析了佛寺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探讨了它对傣族社会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傣族地区发展佛寺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云南省德宏州傣族佛寺教育的主要特点,简要地分析了佛寺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探讨了它对傣族社会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傣族地区发展佛寺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傣族地区,在历史上受南传小乘佛教影响深刻而广泛,在社会中形成了全民信仰佛教的局面,使小乘佛教成为人们生活当中须臾不能或缺的元素。在这一充满宗教氛围的社会环境中,傣族剪纸与佛教紧密相联,呈现出人、佛、自然交融的特点,具有浓郁的佛教特色和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为了巩固和加强对西南边疆傣族等地区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当地的文化教育,采取了“文教为先”的政策,如将入学习礼作为土司承袭的必要条件,积极设立和倡建义学,向新式教育转变等,使傣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在清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面貌也因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面对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金沙江傣族传统文化中一些积极的文化精神在得到传承、发展,但家庭及社会经济观念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并同现代化产生了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要调适、解决这些矛盾冲突,一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二是要转变人的观念,吸纳外来优秀文化,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古代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畲族官学之开办有其特殊性,是封建政权出于教化畲民,维护统一政权之目的设立的,畲民长期处于被动受教育地位。在畲汉交界地区的畲族官学,推动了汉文化在畲区的传播,培养出一批畲族知识分子,促进畲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但其对处于深谷之中的畲民影响有限,畲族官学仍是非常落后的。  相似文献   

18.
渝东南文化旅游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土家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区域内与土家族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以土家族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简单介绍,分析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葫芦丝是傣族宝贵的音乐文化的遗产与结晶.虽然这门乐器历史悠久,但真正在全国流行与普及还只有十余年.由于起步较晚,在教学中还存在教材的知识点不统一、内容不完整、旋律的版本复杂多样以及绝大部分葫芦丝质量低劣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对葫芦丝的学习与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