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升网络任务分配均衡度,延长网络生存周期,提出一种基于负载分割理论的无线激光通信网络任务均衡分配系统设计方法,首先设计无线激光通信网络任务均衡分配系统框图;然后根据无线激光通信网络任务总完成时间、能量消耗以及网络负载情况计算网络任务分配目标函数;以无线激光通信网络任务分配目标函数计算结果为依据,利用负载分割理论实现无线激光通信网络任务的均衡分配。实验结果分析证明,所提方法避免了网络节点剩余能量的浪费,延长了网络寿命,从而缓解了网络拥堵状况,且系统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电力系统无线激光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质量、降低路由能量开销,提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力系统无线激光通信网络路由算法研究。在云计算的框架下,构建一种节点间的能量消耗模型,基于云计算技术强大的运算能力,确定激光通信网络内有效的通信距离和节点位置;分析节点间的数据传输速率,预估激光通信网络中最优的总跳数,并选定能耗最低的后续节点,组成整条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路由算法设计能够有效提高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质量、缓解网络时延,同时还可以降低节点能耗、延长无线激光通信网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引入外加黏附信号,利用传统无线中继传感器通信系统中设备,借助外加黏附信号的补充信号能量和维持信道特性的功能,实现无线中继传感器远程通信。提出的引入外加黏附信号的无线中继传感器远程通信方法,通过中继器的黏附纯化和黏附交换形成高黏附度信号对,进而建立远程无线中继传感器信道,通过对无线中继传感器通信链路进行黏附交换实现了复杂网络的无线中继传感器远程通信。仿真实验表明,构建的远程无线中继传感器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随着系统通信用户的增多而增加,该系统能有效提高无线中继传感器通信的传输效率和通信距离。  相似文献   

4.
无人机不受载人限制,可以设计成合适大小且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在军事侦察,通信导航、测绘及民用航拍等领域广泛应用。激光无线传能技术使无人机滞空时间更长,补给方式更加灵活,使得无人机的优势更加充分发挥。通过全新的能量供给方式,实现中小型无人机完成大型长巡航无人机的任务,降低无人机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增加无人机使用范围,降低无人机使用费用和对专业保障团队的要求。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发展,提供了一整套激光无线传能无人机系统解决方案,为我国激光无线传能无人机系统发展提供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强干扰环境下,通信节点受到干扰影响和能耗限制,导致节点之间的通信信道失衡,需要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节点进行鲁棒性选择,提高网络通信的覆盖和均衡能力。传统方法中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鲁棒性通信节点选择采用节点间互助转包轮换路由分发协议,由于邻居节点的自私性导致对节点通信的抗干扰性不强。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层能量均衡的强干扰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鲁棒性通信节点选择模型。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节点布局模型,然后进行通信节点的最优节点密度分布设计,基于自适应分层能量均衡方法实现对强干扰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鲁棒性通信节点选择模型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强干扰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鲁棒性通信节点优化部署和选择,降低了数据传输丢包率和延迟,减少了计算开销,提高了网络的连通性和覆盖度,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无线射频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讲机由传统的对讲机逐步发展到可视化对讲系统。本文基于无线射频通信技术、MEMS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设计了无线射频可视对讲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7.
结合沈阳地铁一号线的实际情况,介绍了800MB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的优势、集群通信专用网的网络结构和无线集群系统的功能管理,以及沈阳地铁一号线无线集群系统容量规划方案和专用无线网络覆盖方案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专利检索,截至2020年4月,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专利申请文献高达7000余件,本文通过针对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国内外专利文献数据分析,结合其他非专利文献,从专利视角对该领域专利布局、技术构成、技术活跃度、竞争对手识别等方面进行多维分析,探讨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激光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创新者开阔...  相似文献   

9.
主从式无线传输信道自适应跟踪技术是实现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关键,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在传输和接收信号过程中,由于通信干扰和信道畸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研究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抗码间干扰和信道均衡技术,设计无线传输信道自适应跟踪,提高通信质量。提出一种主从式无线传输信道自适应均衡处理的无线传输信道自适应跟踪技术,构建短距离通信系统信号包络模型,设计短距离通信的信道均衡技术,根据检验统计量和门限关系,用似然比估计的方法实现信道参量估计,达到无线传输信道自适应跟踪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短距离通信传输,信道估计精度提高,对局部平稳性影响较小,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0.
奚小明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326-326,329
本文介绍了蓝绿激光对潜通信的原理、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讨论了蓝绿激光通信相对于超低频(ELF)和甚低频(VLF)通信的优缺点。并认为蓝绿激光通信具有渗透海水较深,传输速率高、信息容量大、隐蔽性好、不影响潜艇的机动性、实时性强等特点,是未来对潜通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热码汇     
《科技新时代》2007,(10):I0005-I0005
罗技Alto无线版笔记本电脑托架;罗技VX Nano笔记本电脑无线激光鼠标;罗技MX Air无线可充电式空中鼠标;罗技G9激光游戏鼠标;罗技无影手Wave无线键鼠套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全球通信向宽带化、无线化、个人化及分组化趋势发展,无线宽带代表最新的发展趋势.宽带移动化和移动宽带化正成为无线宽带通信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文章从经济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无线宽带通信发展对西部的影响,建立影响因素图,并进一步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矿用无线透地通信系统透地通信距离测试相关要求 在特殊情况发生时以大地地层为信道传输介质的无线透地通信系统对于提升矿山企业的应急通信能力是必要且重要的。透地通信距离作为矿用无线透地通信系统的核心指标,其通信的信号传播环境以及传输介质的构成都是十分复杂的,透地通信距离的性能检测难以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如何能准确的测试出透地通信距离成为了系统验证中的一大难题。往往需要去一些有代表性的现场测试,但由于矿山环境的复杂性和地域性,如何能在非矿山条件下对透地通信距离进行验证成为了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对大气激光通信过程中的各主要环节进行了介绍,同时,对这些环节中可能对通信性能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讨论了在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建立时,怎样减小通信过程中的干扰和影响,从而达到更满意的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叶佳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8):178-179
随着人们对信息数据传输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数据传输系统逐渐得到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对基于DSP的嵌入式无线视频图像数据传输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完成了数据采集模块和无线数据传输通信网络模块的硬件设计,对于进一步提高利用DSP嵌入式技术开发实时无线数据传输通信系统及其应用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小灵通已经被强制退市,迫切需求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实现井下无线通信。本文提出了运用WiFi无线宽带技术于煤矿井下无线语音通信系统中,结合现有的WLAN网络实现无线的VoIP语音通话。  相似文献   

17.
高速解调以激光可靠通信为目标,突破高速激光通信技术瓶颈,为建立可靠、稳定的激光通信奠定基础。为了满足信息速率高、容量大的应用需求,进行高速解调研究,并且对载波恢复和并行帧同步的原理及实现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吕春雷 《今日科苑》2014,(10):105-105
阐述了空间相干激光通信系统中的部分关键技术,对相干检测技术在空间激光通信应用中特殊性-多普勒频移、跟踪误差、天空背景光、偏阵态、大气湍流对相干检测效率的影响进行重点研究,最后对空间相干激光通信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系统主要由Altera公司生产的FPGA芯片EPC10K10LC84-4、激光发射头、激光接收器组成。其功能可以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无线传输文本及文件。利用计算机并口的EPP(EnhancedParallelPort)模式来实现计算机高速数据输出和输入。FPGA芯片完成数据的并串与串并转换,其程序由VHDL硬件描述语言编写。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完成串行数据之间的传输。与两台互相通信的计算机端口的操作和数据的发送与读写有关的程序由VC编写。整个系统完全由USB口提供5V电源,无需另加外置电源。整个传输过程只需由人用鼠标键盘做简单的控制,即可由计算机和激光传输系统自行完成,将其显示在屏幕上。  相似文献   

20.
我们国家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从诞生至今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不管是在通信技术应用的层面还是在通信技术设备层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进步和发展也为人们来带了通信方面的有利条件。从目前国家倡导可持续性发展的情况来看,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朝着绿色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本文首先对于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于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探析,最后对于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绿色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