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左德新 《考试周刊》2011,(63):169-169
文学艺术犹如春天的风和雨,能让万物复苏,让枝头吐绿。它通过关的事物和美的形象,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影响他们的情感,感化他们的思想,从而推动他们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去学习、去生活。文艺的愉快性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作者在物理教育实践中,尝试运用文艺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学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其在人的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结构 ,文学艺术具有社会认识作用、思想教育作用、科学武装作用、美感愉悦作用和精神怡养等作用。文学艺术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方面具有自觉自愿和全局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文学艺术视野中的战争与人类神经历史上的实际发生过的战争是既相互关联又有着不同质的规定性的两种关系,二者的关系是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的具体,而且是人们并非普遍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学艺术亦可发挥其美育功能.笔者从历史典故、诗词、音乐戏剧、书画艺术、遗型艺术等方面论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的渗透;主张在讲述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理解它们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且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李东 《华章》2010,(10)
本文拟从文学艺术有利于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健康、有利于化解社会内部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探讨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学艺术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青春敏感期的大学生缺少文学的渗透与塑造,面对各种压力和快餐阅读,其心理素质在不断变化中.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指出文学艺术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文学艺术对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要通过传统文化的约束力来实现培养更高层次的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建设和谐社会培育新一代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前进的根本方向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时代使命,民族主体性的现实根基以及面向世界的开放品格,是文学艺术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舞蹈实践来看,运气是舞蹈动作、技巧乃至表演的基础."气"则大半属于内部器官组织的运动.气是内在的动力,它对外部动作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气的运用同舞蹈技巧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新闻理论排斥或不接受新闻写作中的文学艺术手法 ,单一的白描手法已远不能满足现代丰富多彩的新闻表现需求。而从新闻和文学的渊源、中外理论探索以及新闻写作实践来分析 ,新闻的文学性是一种必然存在和现实需要。新闻写作可适时借鉴文学中的表现手法 ,使新闻报导具有可读性 ,从而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余茜 《文教资料》2008,(14):11-12
<红楼梦>以"以情补天"开篇,道出了天人皆由"气"生,皆由"情"发的"天人舍一"之本源.众人的聚散,家族的兴衰,体现了天道与人道循环周始的永恒规律.一部<红楼梦>,成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之精神、关联的完美诠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富于生命精神,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和支撑力量,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心扉的奥秘所在。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体艺术都以表现主体生命为基本使命,艺术作品实际是主体生命的结晶。表现生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使古人对诗、乐、舞“三者本于心”、“诗画同源”、“书画同体”等理论命题确信不疑,这些理论命题也恰恰揭示了古代各体艺术都源于人之生命,都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由此我们可以说,人之生命是中国艺术之根。所以,只有从生命学角度透视古代文学艺术,才能对其本质特征作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2.
学作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是社会生活的典型化。教师如何讲授才能使学生透彻理解这一学理论命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这是章所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抱扑子》一书是研究葛洪思想的主要资料。书中关于文艺思想的论述主要有四个方面:文德并重思想(关于文学的地位问题);文以刺教(关于文学的作用问题);今胜于古(关于今文、古文孰优孰劣的问题);对美学的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4.
阿尔都塞认为“每一种艺作品,都是由一个既是审美的又是意识形态意图产生出来的”。这个观点隐含着二元论的倾向,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是不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美的规律简言之就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最大程度地把握客体对象,同时最大程度地伸张人的主体自由性。因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美的规律的性质必然是统一的,而不是多样的。美的规律不是意识形态,而是实践的指导法则和要求。艺作品里意识形态性的强弱是依照美的规律的需要而增减的,而不能与审美性形成此起彼伏的对立面。阿尔都塞的观点在中国产生的不好影响应该被澄清。  相似文献   

15.
把文学纳入艺术教育范畴,开展以文学为媒介的艺术教育。在这一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文学的艺术教育功能,以有效地培养受教者的感知、理性、情感、想象等能力,提升境界,塑造灵魂,为新世纪造就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一些中国民间歌谣中所包含的宝贵的民间文论思想,诸如文艺本体论、创作论、接受论等,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因此,搜集和整理民间歌谣中的文论思想,显得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社会的剧变,对于新文学的发展和变革提出新的要求,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主义,二是文艺大众化、旧形式和民族形式。其中有关现实主义的讨论是基于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而文艺大众化,则指向文学与人民的关系。《文艺阵地》是茅盾主编的一份大型的综合性文学刊物。对于上述问题,都曾积极介入并展开充分的探讨和争鸣,极大地丰富了抗战时期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从文艺美学学科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要求来分析这个学科在上世纪80年代的应运而生,指出它的形成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同时认为,文艺美学在中国的诞生还有它的民族性基础和历史性基础: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表述方式,是中国传统文艺实践的评价准则。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理论的学科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上、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的方法上以及研究所用的学科话语上。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汾湖叶氏家族作为苏南地区的一个文学世家,其家族成员的日常生活与文学活动充分展现了当时苏南士族的生活态度与审美趣味,对于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认识明清之际的古典艺术精神和文学思潮演变轨迹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古典艺术是以美为本质的话,现代艺术则应当以丑为主题。相对于美,我们对人生负价值的具体内涵及其对人类的意义,知之甚少。因此,我们的时代任务,就是重新建立一个对人生负价值的体验为根本点的系统的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