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国维论词标举“境界”,“境界”的实质在一“真”字。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即除了求“真”、求“善”,还应求“美”,“境界说”显然是有缺陷的。顾随论词标举“高致”,“高致”的实质是在肯定“境界”、肯定“真”字的前提下,强调“善”字,强调“美”字,即既要“立诚”,又要有“心行”,又要有“文采”。“高致说”是对“境界说”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20世纪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中“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指“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是“开其意”,“发”是“达其辞”。“愤悱”是指学生,“启发”是指教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察言观色、调查研究,当学生欲知而不知,想说又说不出时。就是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愤”与“悱”的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教师在此时只要略加点拨指引、启发诱导,学生即意开词达、豁然开朗,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作者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的角度对普洱茶之“普洱”二字作了考证研究,提出了四个论点,即一,“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音根是濮人族群的佤语。二,“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三,“普荼”即是“濮茶”。四,古代濮人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作者的结论是:“普洱”一词实际上是一个佤语布朗族名称,是一个种植交易集散“濮茶”的地名,是一个“普洱茶文化区”特殊地域和出产茶叶的茶名,“普”即是“濮”,“普茶”即是“濮荼”。  相似文献   

4.
“甘”、“今”同为“含”的本字,所不同是,“甘”是“口含甜美之物”,而“今”是“甘”的倒文,表示“口含苦物”。“甘”一变为“今”,再变为“含”;“今”由“含在口里的这会儿”引申出“是时”、“今时”之义。  相似文献   

5.
计、虑、谋、图、求、寻、觅 “计”本义是计算、算账,引申为盘算、思谋.与“虑…‘谋…‘图”同义,区别如下:“计”是个人心里盘算、计划,如《触龙说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虑”是反复思考、深思而熟虑.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图”是考虑而后图求,如“弃旧图新”;“谋”是磋商、谋求,如《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图”“谋”都有“求”的意思,但“图”没有“磋商”的意思,所以“不谋而合”不说“不图而合”。“求”可表示“寻求”,如“缘木求鱼”.与“图”“谋”同义;也可表示“寻找”,如“刻舟求剑”,与“寻”“觅”同义。“寻”多用于找物,如“寻向所志”(《桃花源记》);“觅”多用于找人,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过.这种区分并不十分严格。  相似文献   

6.
韩小鹰 《神州学人》2000,(10):29-29
贪污腐败,业已成为新千年之始国际和国内的首选“难症”。 既为“症”,应有“药”。各方贤达纷纷开“药方”:速效的、慢效的,治“表”的、治“本”的……。而笔者认为,真正能解此“症”的“良药”应只有“一味”:速效且又“标本兼治”的“法治药”。 为何是“速效”?因患的是“顽症”。为何“标本兼治”?因非此,则无法“根治”。为何应“法治”?因这是唯一有效的“反贪”武器。 所以,对中国的“反贪”,笔者总的观点是:只有从体制上、从“源头”上、从综合治理(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教育、思想文化,等等)上和从治“本”…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连不断地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方案”、“ 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的著作,拍着胸脯自我吹嘘什么“揭开了神童 之迷”云云,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 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 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 是神童 “批发站”。其实,这完全是自吹自擂,是在制造“神话”,鼓吹“现代迷信”, 是根本无法兑现的虚…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歌唱中,正确理解“情”和“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情”,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时用情感来揭示歌曲的思想内容;“声”是指怎样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也就是歌唱技术,在歌唱表演中,“情”和“声”是辩证的统一。在“情”和“声”这一对矛盾中,“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声”是传情的手段,是为“情”服务的,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使用气、发声、咬字行腔,服从于“情”。因此,作为歌唱技术中的基础部分:“怎样学唱和教唱一首新歌”,是我们中学学生及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实践教学的摸索中,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徵”、“征”、“祉”是中文里的三个汉字。其字音分别为:“徵”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一为“zhi”,一为“zheng”;“征”与“祉”均为单音字,都只有一种读音,前者读成“zheng”,后者读成“zhi”。  相似文献   

10.
劳动,一个久违的词。过去还能听到“热爱劳动”、“劳动光荣”这样的话,现在很少遇到它们了,换成了“劳务”、“职场”、“上班”。如今世上有很多职业和职位,都带有泡沫、虚妄、无聊、投机、腐败、挥霍的性质,甚至不乏公害和反文明的成分。提起“劳动”,我首先想到的是体力劳动,准确地说,是农活,是“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的那种。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翻译的标准呢?是“忠实通顺”还是“形似神似”?是“忠实流畅”还是“准确流畅?”是“信达化”还是“信达切”?是“达意传神文采”还是“正确通顺易懂”?如此多的翻译标准,该采用那一个呢?笔者认为,还是采用严复当年提出的“信达雅”为好,因为以上所说的标准,都没有超出“信达雅”的范围,“忠实”、“达意”、“谁确”都是一样的意思,是“信”的变相说法而已。“通顺”、“流畅”的意思也就是“达”的意思,“文彩”、“切”、“化”,也只不过是“雅”的另一种说法。所以,把“信达雅”作为我们今天翻译的标准,仍然挂非…  相似文献   

12.
乙白莲 《教学随笔》2014,(10):48-48
“二”和“两”这两个数词从意义上说几乎相同,但用法不全一样。“二”表示次序,是序数,如“二月”、“二妹”、“第二”;“二”有时也是基数,表示事物的数量,如“二尺”、“二斤”。“两”除了“两点钟”外只是基数。  相似文献   

13.
通常情况下,yes译为“是”、“对”,no译为“不”、“不是”,但在反诘疑问句和前否后肯的反意疑问句这两种疑问句的答语中,yes译为“不”,no译为“是”、“对”。这两种情况是初中课本中的重难点,学生较难理解。  相似文献   

14.
邓蕙 《天津教育》2009,(9):6-11
写在前面的对话:“传统”与“当代”的对话 “传统”与“当代”如同根与叶的关系。对于学校来说,“传统”是初创历程、发展脉络、核心理念、历史名人、社会风评、精神气质的总和,“当代”则是当今时代学校发展的新鲜经验、变革步伐、服务意识、教育活动、社会地位等要素的累加。从时间轴上看:根是原点,叶是时下;“传统”是历史文脉,“当代”是时代表征。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要在时光的流变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认识到“传统”与“当代”并非具有同一性,也绝不容许断裂。也就是说,“传统”与“当代”有着一以贯之却各自不同的特征,“传统”必须得到“当代性”的解读和传承,而非不加选择和更新地照搬“传统”,这就是“传统”与“当代”的差异性而非同一性。同时,“传统”与“当代”应是相互渗透、彼此丰富、共同发展的,而不是彼此断裂的。一方面,“传统”提供给“当代”对教育问题的解释和相关经验;另一方面,“当代”的进步元素也会为“传统”注入新的生命力。从表现形式上看:根为无形、内化,叶为有形、外显;“传统”多为无形的历史、风格、常识、规范等教育资源,“当代”多是有形的硬件,如建筑、设施等和可以量化的软件,如人才、智力成果等。无形可以变为有形,“传统”可以作为精神财富渗透、体现在当代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中。一所有着辉煌历史的学校,要正确看待无形和有形的教育资源,恰当融合“传统”与“当代”,既不能将“传统”作为档案永久地尘封,也不能把“传统”视同为“当代”,而不去更新观念、联系实际、改造现实。  相似文献   

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力较强、身心健康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教育的高端发展。然而,当下的中国教师却承担着种种沉重负担,忍受着种种巨大压力,遭受着种种严重“病痛”,步履维艰地爬行着,艰难痛苦地支撑着,真可谓是“累并快乐着”、“烦并坚持着”、“痛并幸福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什么会“累”、“烦”、“痛”?“累”、“烦”、“痛”在何处?  相似文献   

16.
黄南州是一个“区域封闭、观念保守、产业单一、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学生不仅接受了现代思想的熏陶,吃着“肯德基”、“麦当劳”,聊着“NBA”、“超级女生”,而且,宗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着科学,念着“阿弥陀佛”。更为严重的是,黄南州素有“小西藏”之称,是达赖集团分裂渗透的重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1年3月-2007年10月,孟建柱同志在“主政”江西工作期间,以一个党的高级干部暨专家、学者的“双重身份”撰写的这部农业专著,是他七年来对如何“问鼎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一个中部农业省的探索”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探索、践行与总结。全书分为“科学探索”、“战略思路”、“城乡统筹”、“粮食安全”、“林权改革”、“旅游经济”与“文明和谐”七大部分,共59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深邃独特、思考缜密、内涵丰富,而且文笔流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是“凸显理论功底,展示丰富实践”;二是“体现厚积薄发,真知灼见”;三是“彰显改革成果,独领风骚”;四是“重视生态文明,让人耳目一新”;五是“确保粮食安全,关注粮食产业”;六是“文章岁久而弥光的佳作名句俯拾即是”……总之,我们认为,建柱同志的这部农业专著,不仅是一部专论农业的专著,而且是一部“跳出农业论农业”的专著。因而,若抽象一点、拔高一点来说,这部农业专著,“是一把解决‘三农’问题暨新农村建设的‘金钥匙”’;若通俗一点、降低一点来说,这部农业专著,“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班级管理中重视“导”和“放”,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   “导”,就是引导。“放”,就是放开。“导”是为了“放”,但“放”中必须有“导”。“导”、“放”结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怎样做到“导”“放”结合呢 ?  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正在成长、发展的儿童、少年,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班主任老师“导”的方面很多。从学生的吃穿住行、为人处事、思品行为、遵纪守法、学习目的态度、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整个班级工作安排、部署、发展,都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也就是要“导”。“导”,是引导,不是严管。班主任老…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汉字溯源法”,认识偏旁“辶”以及“远”、“近”、“还”等字:借助语境,了解“远”和“近”是反义词,“还”是多音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的明确要求。“进教材”和“进课堂”是“三进”的起点和基础;“进头脑”则是“三进”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显而易见,“进头脑”是“三进”工作中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