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德育。他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德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以成才教育为中心的德育战略观。 一、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把德育放在全面发展教育之首 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指出,“教育方面有好多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出人才、出成果”。①那么,“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  相似文献   

2.
论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航 《中国德育》2009,(5):14-18
对德育含义的准确理解,是区分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的基本前提。德育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德性教育,直接指向道德人格。区分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的主要标准是:是否为社活动;是否以道德价值为核心;是否指向德性,并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诸方面引发积极变化;是否体现有目的、系统的、持续性的努力;是否体现学习者的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是隐性德育;隐性德育表现在教师的素质,各门学科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情感教育等之中。  相似文献   

4.
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管理者常常是学校德育的实施者。德育管理者只有具备了科学的德育观和一定的基本素质,包括德育意识、德育能力、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才能真正地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1年9月起,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改为德育课,同时启用德育课新教材。这一重要改革标志着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我们认为,政治课改为德育课不仅仅是课程的名称变化,而且是观念的变革,是对德育的本质、地位、功能认识上的飞跃。一年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德育课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是充分开发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笔者多次听一些名校长介绍德育工作经验,校长们首推的都是其学校别开生面的德育活动,大谈的也是这些品牌活动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积极影响及给学校带来的良好社会效应。诚然,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和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的身心情不自禁地浸润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道德情感得到陶冶,思想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管理者常常是学校德育的实施者。德育管理者只有具备了科学的德育观和一定的基本素质,包括德育意识、德育能力、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才能真正地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德育之为德育--大学德育研究的前瞻性评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学德育研究中日益显现出人文缺失的弊端,其根源在于交往的缺失和目的理性的盛行。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从交往理性出发,确立“交往德育”理念。交往德育是一种主体间性教育,是一种师生的存在生存,其真谛是通过师生真诚而非扭曲的交往,指向一种“美好和真诚”的生活。交往不仅仅是一种德育方式,它本身便是一种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 ,当前 ,德育陷入了一种困境 ,而要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德育的理论研究。首先德育的实质是个理论问题。人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信、意、行构成 ,这里“信”是核心 ,要确立正确的信念 ,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没有能触动心灵的理论 ,就不可能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其次 ,德育是门艺术 ,存在着方法和技巧的问题 ,而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实行 ,归根到底也是个理论问题 ;再次 ,德育实践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 ,盲目的实践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此外 ,德育教师素质的核心问题也是理论素养问题。总而言之 ,…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校教育“以德为先”已成共识,基于对现存学校德育教育的反思和对人生命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一种超越于传统德育即过分强调规范、模式的工具形态德育已悄然地向强调个性、关注学生精神需求、尊重生命的生命形态德育转化。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学校“五育”之一,它以独特的功能对其他“四育”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德育工作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对整个学校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90年3月,我校被省、市教委确定为《中学德育大纲》试点学校。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全面贯彻实施德育大纲,建立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方面,积累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试点,曾多次在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交流,得到了省教委有关领导的  相似文献   

12.
德育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德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唯物史观 ,德育与社会的内在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德育对于社会及其发展的意义、作用和价值的问题 ,即所谓“德育工具理性”。二是德育、人的德性进步对于社会的依赖依存关系。探讨和揭示这些关系 ,对于很好把握德育行为实践的规律性 ,是非常必要的。德育是社会的产物 ,是一种社会现象 ,但德育社会化依然有它的特定内涵。这里我们不妨比照一下生产社会化的规定 ,以拓展思路。按照政治经济学通行的说法 ,生产社会化主要包含三方面指向 :“生产资料从个人使用的生产资料变为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 ,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幸福与德育"这个命题很好,好就好在提醒教育工作者别忘了我们教育的原初目的,别忘了我们行为的初衷。德育即人的品德教育,德育的终极指向就是要发展人、促进人形成健康的精神品质和心理品质,帮助人形成良好的品德,最终使人过上幸福生活。德育是指向  相似文献   

14.
德育的理想与德育的有效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是学校教育长期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必须防止德育概念的泛化 ,凸现德育目标的超越性 ,彰显道德教育的实践特征 ,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 ,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并充分发挥“乐”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得不思考的现象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美国人事必从自我出发。但是在美国又可以观察到这样一些现象:在高速公路上堵车时.一个人独驾一部车的司机决不会变道行驶到联合驾车专用道上:在旅游或购物区.你经常可以看到厕所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但是旁边的另一个洗手间却空着没有人去.因为那是给家庭专用或残障人专用的:在没有红绿灯设施的路口。过马路时.司机在十米开外就放慢速度.挥手让你先过……  相似文献   

16.
生活德育论在我国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原因,它对知性德育目标理想化和德育内容教条化进行了长期的批判.生活德育论的提出,对重建道德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未来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但生活德育论也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论的作用,辩证统一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准确把握它...  相似文献   

17.
教育历来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我们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层次化"原则,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使德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教育历来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我们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层次化"原则,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使德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问题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它关系和影响到一代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网络德育:德育变革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互联网飞速发展,网民人数以几何级数递增。在传统德育急需走出困境、网络不良影响日益凸现、传统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作用弱化的背景下,网络德育应运而生。网络德育是教育者以网络为栽体.以自我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网络受众,施加德育影响,培养具有较强道德判断力与选择力、符合社会发展与道德要求的现代公民的一切活动的总和。网络德育的提出是德育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