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听爸爸妈妈讲“爱”的故事,激发“爸爸妈妈,请让我来关心你,帮助你”的情感。2.开展“每人做一两件关心、帮助爸妈的事情”的主题活动,把做这件事的感受写下来。教学过程一、感受爱———讲故事,激情感每个爸爸妈妈都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你们想了解这些“爱”的故事吗?(一)课外实践1.听自己的爸爸妈妈讲“爱”的故事,听后写下自己最受感动的故事和听后的感想,准备选出最动人的故事全班交流。(如:有的爸爸妈妈下岗了,但为了孩子上学,不论严寒酷暑,蹬三轮车挣钱,天天一身汗……)2.背诵一首赞美…  相似文献   

2.
张锐 《山东教育》2005,(11):11-12
人人都爱听故事,特别是青少年,天性就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有很多故事的寓意很深刻,如果在班会中能选择好故事,让“故事”说话,借故事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目的,效果当然要比冗长乏味的论说好得多。  相似文献   

3.
张华 《河北教育》2005,(19):37-37
发现自己的教育故事,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大家听了故事之后,又引起一番议论、评论或争论,并从中得出一些比较一致的看法。这种“讲自己教育故事”的活动超越了一般“摆龙门阵”、“侃大山”、“故事会”的娱乐功能,具备了一定的反思、总结、研究的教育功能,因此,被教育专家称为“教育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又安排了一个听故事的“我”,更为奇妙的是,作者还让讲故事的“我”与听故事的“我”直接交谈。不仅对故事情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产生了特殊的审美效果。在结构上,运用“一讲一听”的形式,更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5.
儿子两岁半了,非常喜欢听我讲故事。其实,我哪会讲那么多故事,不过是和儿子一起看《婴儿画报》之类的书,把画报上的故事读给他听罢了。尽管如此,儿子也乐此不疲,常嚷嚷着:“爸爸,读给我听!”  相似文献   

6.
冷玉斌 《师道》2007,(7):50-52
《麦兜故事》里,麦太太给麦兜讲床边故事,准确地说是床边训话:“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早起,他很长寿。”“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早睡晚起,他就死了。”“从前有个小朋友,他不孝顺,有一天,死了。”“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不听话,有一天,他死了。”……今天早上听课,听着听着走神了,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个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写《我听到的一个故事》的过程中是否要对讲述者进行交待或描写?我在听故事过程中的情况要不要写?老师:根据文题,所写故事是一个我“听”来的故事,那么,自然会有讲故事的人。因此,对讲故事的人应该作必要的交待或描写。但写作的重点绝不是这个人,而是听来的故事本身。至于“听故事过程中的情况要不要写”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这个“情况”包含哪些内容,它可以是作者的插话、表情及对故事的评价、认识、启示等。其中对故事的评价、认识、启示等最好不写,因为你能把故事记住并写出来,至少说明故事对你的影响是大的,…  相似文献   

8.
孩子们总是喜欢听“打仗”的故事,巴不得把“连续剧”一次听个够。下面这个小片断就记叙了冰心和她的表兄妹们缠着舅父讲故事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故事对孩子的魅力是那样的无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也时常能看到“故事教学”的身影。但信息技术课特别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适合的课堂练习,才能将学生的听故事同做练习“无缝”对接起来,保证“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0.
山羊爷爷肚子里的故事可真不少,这天,他又绘声绘色地给大伙讲了起来:“从前哪,有只不爱劳动、没有本领却爱吹牛、炫耀自己的大灰狼……”那精彩动人的故事让每个在场的动物伙伴,都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小兔听完后兴冲冲地跑回家,把这一切告诉了兔爸爸。他说:“爸爸,刚才在山上我和大家一起听山羊爷爷讲故事,故事讲得可真好听呀!”兔爸爸有些不高兴,闷声闷气地说:“孩子,爸爸讲的故事可比山羊爷爷的好听。”接着兔爸爸就摇头晃脑地讲了个故事,小兔听后连连摇头说:“还不如山羊爷爷讲得一半好听。”兔爸爸气得涨红了脸,仍…  相似文献   

11.
王丽 《学前教育》2005,(7):58-59
儿童听、讲故事中的“重复偏好”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儿童在听或讲故事时,对文本的重复选择倾向。我们经常会发现,当儿童有权利自由选择将要听或讲的故事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以前听过或讲过的故事。正如刘晓东所描述的那样,“幼小儿童往往多次重复地听讲或讲述同一个童话,但这个童话对于他来说,每次都是新鲜的,每次都使他激动不已。”对故事情节的熟悉并没有减弱文本本身对孩子的吸引力,甚至于由于这种熟悉,使有些儿童在听故事的时候有了特殊的要求,即别人必须有同样的话语向他叙述同一个故事。倘若变换词句,他就会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在听评小学思想品德课时发现,相当一部分执教者在教故事性课文时,十分注重帮助学生记忆故事(有的虽不是故事体裁,本文也姑且称作故事)中的人物与内容,如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或幻灯片、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等,可就是不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可以说,他们明显地忽视了思品课中“知”(道德认识等)的教学。如果仅有一部分教师教出如此一些“不得法”之课,我们也许不必小题大做,问题在于我们一些听评课的同志对此竟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这种课上得很好,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相似文献   

13.
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听说训练的要求,我采用“听故事,练说话”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我让学生在听老师讲完故事之后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克服死记硬背原文和说“书面语”的毛病。具体  相似文献   

14.
郭红 《山东教育》2007,(11):46-46
女儿三岁多的时候,就让我给她“惯”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必须听着故事入睡。而在这之前,女儿就喜欢看小图画书、小故事书以及各种卡片,等她慢慢会听我读故事的时候,她就更加喜欢看书了。当然,她只是看书上的画面,而不能读懂文字,但是因为我在读故事的时候,总是用手指着画面去读、去讲,所以她自己也能慢慢“欣赏”小人书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晏红 《家庭教育》2004,(10A):40-41
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小品很受欢迎,那就是由严顺开、洪剑涛和小叮当三人联合演出的《讲故事》,说的是大年三十晚上,为让家中高龄的老爷子心情愉快,对同一故事已经听了300遍的爸爸和听了30遍的孙子,仍然“兴高采烈”地听爷爷讲那个故事。小品  相似文献   

16.
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学生作文起步时,首先应注意激发写作兴趣,然后要让他们懂得“怎么写”和“写什么”,进而写出具体通顺的一段话,乃至一篇短作文。在教学中,大体可以分为五种教学形式。 说说写写 学生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要先学会有条理地说一段话。听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了解生活的方式。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学生喜欢的故事定期讲他们听,并要求他们边听边记下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复述。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听故事的目的性增强了。教师让…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在听评小学思想品德课时发现,相当一部分执教者在教故事性课文时,十分注重帮助学生记忆故事(有的虽不是故事体裁,本文也姑且称作故事)中的人物与内容,如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或幻灯片、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等,可就是不引导学生领会故事中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可以说,他们明显地忽视了思品课中“知”(道德认识等)的教学。如果仅有一部分教师教出如此一些“不得法”之课,我们也许不必小题大做,问题在于我们一些听评课的同志对此竟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这种课上得很好,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我们知道,小学思…  相似文献   

18.
马红英 《山东教育》2004,(33):34-34
胡志荣是我班一个个性独特的孩子。他上课时歪着坐,老师请他坐好,他从来不领情,有时干脆一人坐一排,身体不舒服只知道哭,从不愿意跟人讲。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常常是束手无策。一天听故事,他又一人坐一排,身体向后,头靠在椅背上。旁边的小朋友争着告状:“老师,胡志荣不听故事。”“老师,他歪着坐。”我一反往常的做法,对大家说:“聪明的孩子都爱听故事,靠在椅背上听故事,是因为他身体不舒服,不过他很坚强,休息一会儿就好的,老师相信他能坚  相似文献   

19.
女儿很爱听故事,家里的收录机成了她的专用品,一天到晚放着她爱听的故事。她的记忆力很强,经常会嘟嘟哝哝地复述故事里的一些句子:“不好啦,小白兔掉进河里去啦!”“呜呜呜,黑豆哭了!”但我知道,女儿听的故事虽然多,但故事里的许多东西她是既没见过也无法理解的。比如,她很熟悉故事《小兔乖乖》,也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们,这个故事听起来很荒谬,其实是真的。我的爷爷每次给我讲时,总是说:“孩子们,这一定是真的,否则就没人讲了。”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