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曹禺的《雷雨》自问世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就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之所以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雷雨》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是由两种因素构成的:其一,作者是从多方面揭示人物性格内涵的,而不仅仅突出其某一性格特点;其二,作者是在同众多人物纠葛中写出人物性格的,而不作单线条的描绘,使得人物性格既有一定的特征,又有多样的面貌,显现出性格的丰富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从“人”的角度看《雷雨》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雷雨>的接受史中,人们对作品的内容、主旨的理解纷争迭起,对主要人物的分析也莫衷一是.这一方面源于<雷雨>本身的内蕴丰厚,具有巨大的阐释空间;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不同的时代语境的变迁.就拿几部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史著作来说,1953年8月出版的王瑶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应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筚路蓝缕的奠基之作.在书中,他评价<雷雨>是"写一个绅商家庭的悲剧",这一悲剧是由"一种社会制度的残酷"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人物关系网络的视角论述了《雷雨》人物关系网的形成及其作用。文章认为《雷雨》的人物关系是由周、鲁两个社会地位悬殊的家庭之间的矛盾对立,是由对变情、家庭、伦理关系的隐私与张扬,是由血缘亲情和两代人命运的轮回关系构建而成的关系网络,体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独有的社会属性和生存本相。文章进一步指明了这一关系网对于增强作品的戏剧性、揭示人物隐秘的心灵、构筑人物的角色语言和凸现命运观念等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刚 《中学教育》2004,(3):14-15
前不久,笔者在与一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前辈的聊天中,听到了这样一些苦恼的声音。他在教学曹禺的话剧《雷雨》时,曾为鲁侍萍撕毁周朴园的那张5000元支票而大加赞赏,说这样就撕掉了周朴园的伪善嘴脸,也撕出了鲁侍萍的人格尊严。但学生的反应却让他大吃一惊。学  相似文献   

6.
曹禺剧作中的悲剧人物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者及下层民众;第二类是统治阶级营垒中遭压抑、受毒化的人。通过这两类人物,曹禺既表现人的对于生命价值和起码生存权利的追求,更着重表现心灵的欲望和精神自由的追求。无论是“肉”的要求还是“灵”的追求,在黑暗现实的巨轮碾压下都遭到摧残和扼杀,被无情地毁灭了。“走向极端”的大悲大恸是曹禺对悲剧艺术的特定追求,他的悲剧往往着力表现具有深刻和普遍意义的大冲突和剧烈的矛盾。这种矛盾冲突具有极端尖锐、不可调和和折衷的性质,呈现出“雷雨”式暴烈激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剧本通过周、鲁两家的血缘关系和爱情纠葛,写出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而这悲剧和罪恶的制造者,正是那些像周朴园一样威严体面、道貌岸然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剧本中周朴园对侍萍怀念的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117页)中说:“应  相似文献   

8.
《雷雨》采用的是“封闭式”结构,巧合情节较多.以血缘关系作为结构的纽带,成功地熔两方的三种悲剧形式的技法于一炉。写侍萍,吸收了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写法;(侍萍重新出现在周公馆.她饭力使女儿免人陷阱却偏偏落人陷阱,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捉弄。)2、写繁漪,吸收了莎士比亚式的“性格悲剧”的写法;(描写“她爱起你像一团火,那样的热烈,恨起你来也像一团火,把你烧毁的”。)  相似文献   

9.
周朴园之所以强迫无病的妻子吃药,一是因为他自以为是的心理作怪,二是出于维护他的威严与秩序的需要,还可能是掩盖其他底细的需要。他对“死掉”了的侍萍的怀念是真诚的,但对“复活”了的侍萍却是冷酷无情的。  相似文献   

10.
《雷雨》剧中,蘩漪被称为“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她是全剧的中心,是戏剧冲突的制造者和推进者。蘩漪的思想性格是极其矛盾和复杂的,这种矛盾包括在与周朴园的婚姻中抗争与妥协的矛盾,在与周萍的畸恋中个性解放与个性丧失的矛盾,在母子之爱中的无私与利己的矛盾。种种矛盾像一条条无法挣脱的绳索纠缠着她,网织着她。矛盾的锯条锯割着她的心灵,她想冲出牢笼反使自己成为禁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她想拯救自己却拖着别人一起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11.
薛会玲 《学语文》2002,(2):18-18
《雷雨》中,周家大少爷周萍似乎不为观众所注意。确实,如作者曹禺所说“他的行为不易获得一般观众的同情”,为什么呢?因为其“性格又是复杂的”,周萍的性格究竟怎样复杂,他身上是否具有悲剧因素,让我们进入剧本去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12.
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常是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行及由此展示的内心世界来加以表现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分析其相应的心理活动是认识、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环节之一。《雷雨》(第二幕)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剧作篇目.其主人公周朴园的情感心理有两处因“阶级对言说”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处理——  相似文献   

13.
话剧《雷雨》出自现代戏剧家曹禺之手,它问世以来,已经接受了半个多世纪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使人百看不厌。《雷雨》创作和演出的成功,除作品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以外,耐人寻味而又韵味久远的是它储蓄的语言,具体表现为意在言外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雷雨》、《日出》的分析,从人物形象、大型化的结构、戏剧语言等方面对曾禺戏剧的艺术成就进行了论述,概括了曾禺戏剧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16.
曹禺的《雷雨》可谓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学课本的必选教材。人们阅读、欣赏、赞叹它,但长久以来许多人其实又在时代主流思潮的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曲解、误解、甚至肢解它……  相似文献   

17.
《雷雨》是曹禺话剧的成名作、代表作,其创作成功确立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也是中国话剧学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中国现代学领域,人们常说,话剧本是“泊来品”(外来形式),20世纪初引进中国,最初只是翻译改编外国题材,后来的创作也以独幕剧居多。思想艺术容量大的、成熟的多幕剧问世,则是30年代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8.
《论语》的写人成就,不单在于文本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而且在于通过孔门有情哲学体系的整体关照,文本采用语录、人物品评和对话,借助反复咏叹、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凸显出人物情感与理性思辨的交织相生。《论语》于写人之际蕴含真情,这种对人物形象及其情感的客观展示,使其文缓旨远、余味曲包而有别于早期其它经典,从而成为颇具文学价值的先秦散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健龙 《语文知识》2003,(7):F003-F003
认真研读过《守财奴》的人不难发现,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称呼有七种之多:称“葛朗台”十一次, “老头儿”八次, “箍桶匠”五次, “老箍桶匠”和“好家伙”各两次,“守财奴”一次(第二个“守财奴”主要是泛指,不算在内)。是什么原因造成称呼的不断变化呢?从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20.
小桂 《中文自修》2003,(9):20-21
曹禺这位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剧作家,23岁时因为写了四幕剧《雷雨》一炮走红,这个出生在天津的腼腆男生,当初也许不过是因为对自己的大家庭深有所感,却不期从此走上了文学大师之路。曹禺本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祖籍湖北潜江,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曹禺小时候接受的还是私塾教育,天天在家诵经读史,而酷爱戏剧的继母,却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