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引读,是指学生根据教师铺垫性插话的导引朗读课文,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朗读方法。教师的引读具有启发想象、指引思路、指示性质的作用,它的精髓在于“以引代读,寓讲于读”。“情感引读”是引读法的一种,指教师利用课文原有的词句或添加的词语,在引读时赋予强烈的情感,以引发接读学生的感情,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文字,从而读懂课文,受到感染,  相似文献   

2.
程爱兰 《教学随笔》2009,(10):39-41
引读,是指学生根据教师铺垫性插话的导引来朗读课文,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朗读方法。教师的引读具有启发想象、指引思路指示性质的作用,它的精髓在于“以引代读,寓讲于读”。  相似文献   

3.
[片段一]引诗歌,开对话之闸门 师:"友情"是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它,接下去我们先来欣赏台湾诗人席慕容写的--<友谊>.(师配音朗诵:如果失去你.我的生命会黯然无光的呀!在烈日和暴雨中,你是一把伞,温柔地展开在我的头顶……在黑暗的夜间,你是一盏灯,无声地陪伴着我,照着我向前走……当我寂寞的时候,你是枝头的鸟,唱着欢乐的歌……当我欢乐的时候,你却悄悄地躲开了……如果失去你,我的生命会暗淡无光呀)  相似文献   

4.
杜娟 《江西教育》2014,(7):55-57
听了知名教师支玉恒《再见了,亲人》这节课,引发了听课教师的深思:阅读教学就应该像支老师一样,巧妙设计教学中"动"与"静"相宜的环节,让学生真正体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深情。片段一逆转角色激将,调动学习热情师:他们根本不是亲人,你们都弄错了,作者也弄错了。(生不服气,举手)师:还举手?是不是想和我辩论?生:是!  相似文献   

5.
听了知名教师支玉恒《再见了,亲人》这节课,引发了听课教师的深思:阅读教学就应该像支老师一样,巧妙设计教学中“动”与“静”相宜的环节,让学生真正体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深情.  相似文献   

6.
舒敏 《江西教育》2010,(12):32-33
【片段一】引诗歌,开对话之闸门 师:“友情”是一个多么亲切的字眼,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它,接下去我们先来欣赏台湾诗人席慕容写的——《友谊》。(师配音朗诵:如果失去你,我的生命会黯然无光的呀!在烈日和暴雨中,你是一把伞,温柔地展开在我的头顶……在黑暗的夜间,  相似文献   

7.
<正>情感教学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和谐的情感体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再见了,亲人》的教学中我就利用了以读为主的情感教学,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61年前的历史画面。在抗美援朝中14万志愿军血洒疆场,还有二十多万伤残志愿军。这篇课文记叙了最后一批志愿军于1958年10月25日踏上回国的列车时在车站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场面。让我们重温61年前那感人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人的活动起着重大的作用。《再见了,亲人》的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  相似文献   

9.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抒情散文。文中那一个个依依惜别的场面,一件件令人难忘的故事,一声声亲切的呼唤,谱写成了一首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之歌。为此,教学时要凭借课文的情感因素,有机地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使语文基本功训练与情感教育融为一体。一、初读理路,感知情感“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揭示课题后,先结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启发他们由题设问,诱发其多  相似文献   

10.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九五八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时,在火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人物和四件典型事例,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教学时,为了突出讲读重点,先板书志愿军称为“亲人”的三个主要人  相似文献   

11.
《再见了,亲人》(六年制第九册17课)一文,是魏巍写的—篇感情十分丰富的抒情散文,那一个个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那一件件令人难忘的往事,那一声声亲切呼唤,无不打动读者的心,简直是一首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的友谊之歌。教学此文时,应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情感因素,利用教材本身的条件,摄取典型事例,以事感人;挖掘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把工具性与思想性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基本功训练和情感教育融为一体,就可收到两全其美的教学效果。一、整体入手,感知情感 1.从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略知一二了。本  相似文献   

12.
朱海龙 《广西教育》2011,(31):31-31
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并非被动地接受语境的影响,而是自觉地利用语境,以此来提高自己口语和书面的表达技能,这就是语境意识。读写结合中的语境意识,就是在读写结合中自觉地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读写结合训练,  相似文献   

13.
[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雪中送炭、唯一”造句。2.继续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能注意用准确的语句表述中心思想。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在并肩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  相似文献   

14.
写文章先要确定中心,再紧紧地围绕中心选材。《再见了,亲人》一文中,作者魏巍是怎样围绕着“赞颂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赞  相似文献   

15.
作家写作铺陈渲染,是为了让主旨在所营造的氛围中揭示得更深刻。而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课文《落叶》一课时,对其中小动物的动作教学的处理也作了大段的铺陈,其用意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16.
作家写作铺陈渲染,是为了让主旨在所营造的氛围中揭示得更深刻。而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课文《落叶》一课时,对其中小动物的动作教学的处理也作了大段的铺陈,其用意又何在呢?[教学片段]师:你们就是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指一生)你是?生:我是小虫。师(指另一生):你是?生:我是小鱼。师:你是?生:我是燕子。师:你是?生:我是蚂蚁。师:好可爱的小动物,我好喜欢  相似文献   

17.
【缘由聚焦】新课程的阅读课堂里,有一个问题恐怕大家不会陌生,即是“请同学们仔仔细细地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是的,感动是多么美好的心灵召唤,于是,学生在这个美好的感召下,去字里行间寻觅感动,体味感动,表达感动。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课文都可能是感动的透射。按理说,这样地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其间感受、品味语言,会是一种比较理想状态的课,但在实践中我们觉察到,一味追求感动的语文课终究是少了点语文味。诚然“,披文以入情”对阅读教学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锦上添花的,但这绝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语文课并不是文学鉴赏,以为披文…  相似文献   

18.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是感悟的课堂。以下是窦老师执教《朋友》的教学片段,课一开始,窦老师就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进入情感世界作了“预热”。师:新朋友见面,送大家一份见面礼,读读吧!生:(读)没有朋友,生活的菜肴里就缺少油盐。没有朋友,生命的天空中就缺少光线。  相似文献   

19.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是感悟的课堂。以下是窦老师执教《朋友》的教学片段,课一开始,窦老师就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进入情感世界作了“预热”。  相似文献   

20.
【这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2004年在杭州上的一节阅读教学课。本节课在如何科学地体现“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和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等方面将给我们以诸多的启发,可供我们借鉴。】(课前谈话,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我很棒,我真的很棒”的学习自信心。)(板书课题,先出示“亲”字的字理课件,让学生从汉字构形上理解“亲”的字义,并用顺口溜识记为“树木高高立,枝壮叶儿绿,父母和儿女,就像根连枝”。接着,引导同学们联系家中的亲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我的父亲母亲》的电影等体会“亲人”的含义,再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