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爸爸个子不高,戴着眼镜,一副学者的模样,但他的脾气却不像外表那样"文明",偶尔我犯错误就对我大吼(hǒu)大叫。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我对爸爸的崇拜(chóngbài)之情,单是爸爸的"打卡"技术就让我但他的奖我羡慕(xiànmù)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2.
一来自己原本就喜欢写作,二来我在学校负责文学社,和杂志社打交道的时候很多,一来二去,和那些“神秘”的编辑们,就都成了熟人。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14,(23):40-43
直到我四十岁的时候才想明白,几乎每一个哪怕只出版过一行字的小说作家或者诗人都曾经被人指责,说他或者她是在浪费上帝赋予的天分。如果你写作(或者画画、跳舞、做雕塑,或者唱歌,我猜都一样),总会有人想让你觉得自己很差劲,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4.
“笃笃笃,笃笃笃……”是谁在敲门吗?NO!NO!这是我家屋后的啄木鸟在为大树捉虫子呢。我每次一听到这个声音,就会想起去年我给爸爸“捉虫子”的趣事。  相似文献   

5.
谭爱琼 《考试周刊》2013,(21):64-64
学生写作难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素材,胡乱拼凑,结果脱离生活。教师要做有心人,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教师要做引路人,指导学生活用素材;教师要做有情趣的人,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要做读书人,鼓励学生读破语文书,再生素材。  相似文献   

6.
又是一节习作课,我没有像通常那样,先在黑板上写下本次习作的题目,而是请同学们把手伸进课桌抽屉里。“咦,什么东西?”随着一声声惊奇的询问,孩子们摸出了我课前悄悄放进去的一个个核桃,他们立刻如鲜花一样绽开了笑脸,互相窃窃私语,兴奋地猜测着老师的意图。我又趁热打铁:“同学们,老师最近在家庭磕核桃大赛中总是名落孙山。我知道咱班不少同学有新点子,今天就想借你们的脑子一用,一起来磕磕核桃,再品尝品尝核桃肉,你们愿意吗?”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看着同学们兴趣盎然的样子,我又提示道:“大家别忘了,为了确保比赛的顺利,你们磕核…  相似文献   

7.
一、 说方阵应是重振湘军的一支主力军* 在庆祝湖南省文联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欣喜地读到了由省文联主席谭谈亲自策划主编的大型文学丛书《文艺湘军百家文库》。这里从横向对文艺湘军队伍所作的一次大规模展示,更是对近年来湖南文坛上最活跃最有影响最具潜力的中青年文艺家队伍的大检阅。在这套丛书的十个方阵里,小说方阵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众所周知,“湘军”这名称自从八十年代被有的人借用来戏称文坛上异军突起的湖南文坛的小说作者之后,它就成了一个褒义的被湖南人引以为自豪的时髦的称号。实际上,“湘军”只不过是一个集…  相似文献   

8.
鞠锋 《湖南教育》2014,(4):43-44
香港作家梁凤仪说:“恐惧时,父亲是一块踏脚石;黑暗时,父亲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亲是一湾生命的水;努力时,父亲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亲又是鼓励和警钟。”然而,“父亲”角色在现实中却陷入了诸多误区。  相似文献   

9.
“靠近我”     
靠近我,一句多么质朴的话语,却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我总是早早地吃完晚饭,搭公车去学校。这一天,我因拖拉而快迟到了。于是,  相似文献   

10.
阎连科  冯歆然 《大学生》2014,(11):62-62
“我以为”其实是作家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说19世纪的文学是非常好的,它甚至可能是世界文学发展到达的抛物线高峰。但仔细看19世纪文学,你会发现它虽然好,但是也是非常单调的。因为这时期的作家,包括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等,他们的小说其实全部都是在塑造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11.
鹿理梅 《小学生》2014,(12):9-11
我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这里有蔚蓝的大海,著名作家冰心的童年时光就是在烟台度过的。1970年12月,我出生了,因为我是在冬天出生的,爸爸给我起名字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梅字。爸爸经常对我说:梅花迎着寒风开放,这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啊。我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知识渊博,也是一位作家;妈妈是一位医生。我时常回忆童年,回忆起那些阅读和写作的快乐时光。不会看图说话的孩子我没上过幼儿园,上学之前,一直是奶奶在家照看我。1977年的9月,已经六岁半的我背着妈妈给我  相似文献   

12.
作家既是物质个体又是创造主体,在文学场域中的地位及作用举足轻重。他们是文学生产的原生力,也是文学机制的核心枢纽。然而,目前学界却对作家身份关注不足,作家的身份构型在文学研究中仍不清晰。在分析作家的历史、定义和身份后,我们可将作家身份构型分为知识分子与游荡者构型两类。  相似文献   

13.
赫伟 《下一代》2010,(5):21-21
法国的巴尔扎克是学法律的,大学毕业后却迷上了文学,并辞去了公证事务所的工作,一心一意想当作家。这使得努力要把他培养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父亲很恼火,父子间由分岐发展为隔阂,最后,属于中产阶级的父亲,竟中断了对巴尔扎克的一切经济上资助。  相似文献   

14.
刘丹 《父母必读》2008,(8):132-132
下班后,我把毛毛从幼儿园里接了回来。做好饭后就一直在等毛毛爸爸,他说好回来接我的班照看女儿,因为我晚上要给学生们上课。快到该去上课的时间了,可毛毛爸还没有回来。我赶紧打电话给他,他却说学校有急事,回不来了,让我自己想办法!想什么办法,不  相似文献   

15.
在班里,我的作文数一数二,经常被老师当范文读给大家听,同学们都称我为"写作牛哥"!有一次,上英语课,司老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让我们反复读单词,直到她说停为止。我们的日记本正好放在讲台上,她随手拿了一本翻看起来,看封面应该是我写的那本。她翻着翻着,突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一篇又看一篇,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从她那  相似文献   

16.
让孩子有一个"文学情人",这是说,应培养孩子对文学的挚爱之情,让文学成为孩子心中的最爱。法国思想家、教育家、作家卢梭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他自五六岁时跟他父亲一起读小说,"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  相似文献   

17.
你好!你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吗?我是这个节目的忠实粉丝,可惜每次看,我的眼泪就会掉下来,心里闷闷不乐。看到这些明星爸爸,我就想起自己的爸爸。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货车司机,整日出差在外,跟我几乎都没有什么交流。每次学校举行亲子活动,都是妈妈参加,即使爸爸去了。也发挥不了作用。老天爷真不公平!我的爸爸为何不是体贴我、疼爱我的“男神”?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三论”中的整体原理,把一次作文的三个基本环节:作前素材积累——作中立意构思——作后修改讲评作为一个全程整体,教师的启发指导贯穿于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着眼于通过培养写作兴趣来提高写作能力,循着“产生兴趣——巩固兴趣”的思路,做到“两个结合”。  相似文献   

19.
所谓苏联“第四代”作家就是在五六十年代曾引起轰动效应的、以阿克肖诺夫为中心的青年创作群。他们的小说特点有二:一是塑造了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主人公;二是形成了自己的“自白小说”样式  相似文献   

20.
"现在很多描写青春期少年的小说把‘90后’给丑化了,说我们没有自立能力、没有责任感、是垮掉的一代,这种观点太偏激了。"说这话的人叫孟祥宁,高中就读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1993年12月出生。孟祥宁也是个"90后"作家,笔名"落泪不哭",16岁即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入选2010年度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