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新理念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新理念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个有思想的鲜活生命。教育需要关注个体人的生命和生活方式,尊重个性。郭思乐教授提出生本教育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和实施教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新理念强调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特点、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等,这是符合思想品德教育规律的,也是"以人为本"国家理念在  相似文献   

4.
一"、以人为本"引导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要求教育尊重人、理解人、为了人、开发人、解放人。根据价值认识的特点,教育不仅要强调我们想教什么,同时必须  相似文献   

5.
可新方 《考试周刊》2014,(60):149-150
加强学生管理是实现高校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注入新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以满足学生需要,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管理目标。从根本上说,就是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可持续地发展,就是强调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学生工作在高校全局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课程理念,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新理念更加突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是新课程突出强调的新理念.新课程下的班集体建设理论因此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明晰"人本"的教育理念及取向是"以人为本"教育实践展开的重要前提。"人本"理念强调具体的人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及其对人的价值,突出人的具体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生成性。"以人为本"的教育应以人的具体性、差异性为出发点,淡化教育的标准化、符号化和理想化,从划一性教育走向差异性教育、从符号化教育走向自然化教育、从预设性教育走向生成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戴铜 《江苏教育》2012,(Z2):60-64
【我的主张】人本和谐幸福——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儿童本位"是百年传承的教育主张,我们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幸福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人"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成就"人"的幸福。1.立足人本,打好教育的人文底色我们倡导"以人为本",既是对传统"生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实践创新。学校"人本"的内涵,就是把"人"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谋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化教育倡导"以人为本",顺应人的天性,人性化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造物",人性化教育认同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强调特色培养,人性化教育促进个体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基。文章认为,现行的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或者说是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状态下实行人性化教育,其难度可想而知。转变教育模式,逐步建立真正"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模式,将教育的过程真正变成培养人和关怀人的过程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强化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以凝聚教师为目标,达到凝聚人才的"附丽"效应;强化以人为本,就要在教师队伍的竞争力上合理"造极",建设一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强化以人为本,科学合理"造极",是教师人才引进、留任、使用和开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价值观强调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职英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学用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确立"以人为本"的高职教育理念,可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博得社会认同,这是高职英语教育的根本,也是新时期科技进步、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新理念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一、以人为本,活化课前预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往的课前预习,注重的是读通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预习”实际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学生围绕文本,寻找相关信息,可以寻找文字、图片,可以借阅,可以进书店,甚至上网下载。预习的内容丰富、鲜活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也就变得开阔有趣了。如《会飞的图画》一课,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收集邮票。学生就会搜…  相似文献   

14.
时下,各校多多少少都接触了一些新课程新理念,学校管理者会上会下也常常强调民主和谐、以人为本,此处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在实践中领导们都在强调以生为本,很少有决策者会把教师之"本"当一回事,殊不知,校长只有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更饱满的姿态以学生为本,学生才能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中,三者是一种线性的关系. 这是一个"人本"口号满天飞的教育时代,但真正践行起来并不容易,至少,在当今学校决策层中广为流传的四种理念需要指误.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首重理念以素质生成为本,表明教育目标开始由"传授知识"向"培养素质"转换.这一转换引发了教育着眼点在社会与人之间的重新确立--坚持以人为本,具体说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素质教育二重理念.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需要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本作保证,这是素质教育的三重理念.它们相互派生、相互蕴含、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必须"以人为本".具体到学校,就必须"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7.
一、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永恒主题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永恒的主题.现在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协调稳定发展,那么新世纪的科学教育观也应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育实践中,既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科学哲学观和现代教育新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要在各项工作中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育中就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这两方面都应渗透于素质教育的理念中.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恪守"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认真审视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尊重学生为 核心,采取科学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以人为本"的工作范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无论是适应变化还是实现自我完善,都是围绕着"人的发展"问题展开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主要是强调基础的共性,强调人发展的"共同特点",而现代教育则相反,它更多地强调个性,强调人的发展的多样性与不平衡性,强调学习者的选择权利,强调教育应该适应每个受教育者的需要,即因材施教思想。"因材施教"就是分层教学的出发点。英语分层教学的依据主要是学生英语考试分数或结果,所谓英语分层教学,实际上是将同在一定分数段范围内的学生组合,构成一定人数的集体进行的教学。分层教学实质上体现了素质教育。只要我们抓住素质教育的本质,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把以人为本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在深入研究以人为本内涵的基础上,再次审视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正本清源,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