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的心理负荷是指心理负荷量和心理负荷强度.文章在分析体育教学中心理负荷所包括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课中心理负荷不适现象存在的原因,强调重视体育课心理负荷的重要性,并提出合理把握体育课心理负荷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心理负荷的特点,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确立心理负荷评价的指标及权重,建立评分指标体系,实现定量评定,客观地评价学生心理负荷。  相似文献   

3.
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在课堂上能否进入积极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习的内容重要性的认识,有没有因此产生满意感和学习兴趣。从哲学角度讲,体育意识是对体育目的的自觉反映,是在体育实践中产生的。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必须加强体育理论的传授,消除学生对体育“可有可无”的认识,使学生懂得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指出、评价体育系专业学生实习课必须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安排、教法运用以及课的练习密度与生理负荷等几个方面进行 ,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教师的心理负荷越来越重,分析教师心理负荷过重的原因,及时予以调整,对于帮助他们及早地走出心理困境是非常有益的。一、教师心理负荷过重的原因心理负荷即一个人心理上所承受的分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适度的负荷能促进人的活动,使人动作灵敏,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但心理负荷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会引起人们过度的紧张,导致注意和知觉范围狭窄,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活动效率降低。教师面临着很多的心理负荷与心理压力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过长。根据近期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上海几所高校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大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现状,对上海市普通高校的理科、文科、医科三个专业788名健康大学生连续两节体育课进行了检测。大学生体育课负荷强度的大小基本适宜,但在一节课中负荷强度分布不太合理,应对各专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分布作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合理安排和调节学生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往往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锻炼小学生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教师一定要了解、掌握学生运动心理负荷的变化,并抓住变化特点,切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负荷。体育课的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所承受的心理刺激及心理耗能,它包括学生的情绪高低、意志的强弱及智力集中程度,是影响体育课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这是由体育课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专家咨询调查和教育评估实验等方法,对中学生篮球比赛心理负荷评价指标及测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运用统计学方法制定出中学生心理负荷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志明 《考试周刊》2012,(89):119-121
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对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根据课的任务和类型、教材性质、场地器材和气候等条件合理安排好每项教材、每个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和时间间隔,使大学生学生身心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在校二年级大学生实施以身体锻炼为手段,有意识、系统地进行心理辅导的体育教学实验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索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的意见及建议,以便更好地利用体育手段较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文章探讨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教育的尝试方法,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多种方式,以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培养良好的性格.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本着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力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以适应全民健身运动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心理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起到积极作用。是冲破传统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浅析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一是磨练意志 ;二是培养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 ;三是培养竞争意识 ,体验挫折感和成功感 ,增强认识自我能力和抗挫能力 ,保持适度自尊自信 ;四是协调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开展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育研究的紧迫课题.针对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日趋严峻,结合体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对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内涵、作用、内容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心理状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体育课良好学习心理状态和不良的心理状态及表现进行研究,并提出重视体育课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公共体育中的心理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加强传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手段外,还应该积极拓展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新功能。在发挥公共体育强身健体作用的同时,通过完善教学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是通过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来发挥公共体育的心理教育功能,积极探索公共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因人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能消除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更有助于提高体育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塑造,是当前高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实施“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学生心理拓展训练的实验证明,学生参加训练后,能够很好地改善自我,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适应社会的知识,领悟做人的道理。通过心理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及能力,对推动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研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