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体系中是最为完备的部分。王瑶作为一个文学史家,坚持使用"史"的观点来研究鲁迅。本文以王瑶研究鲁迅的论文为出发点,概括了王瑶研究鲁迅的两个方面:鲁迅与中外文化的关系和学者鲁迅,并结合王瑶自身的人生经历充分挖掘了王瑶研究鲁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鲁迅精神的具体表现,即他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剖析和批判、对中国新文化的建构和指引以及在这两个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对传统、对外国文化的态度和策略,并简要讨论了鲁迅精神的实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20,(4):60-65
鲁迅《奔月》是一个具有丰富互文性的文本,借助伽达默尔"视域融合"观念,分析其内含的"互文本结构",能够进一步丰富文本的阐释空间,也能够更深入理解鲁迅《故事新编》系列独特的文学价值。《奔月》文本与传说"故事"、与现实"本事"、与鲁迅其他创作等三个层面的对话,共同构成其"互文本结构",背后是鲁迅在创作手法、风格与思想层面,试图打通"古代"与"现代"、"文学"与"现实"、"严肃"与"油滑"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是青年学者李红叶潜心五年的研究专著,立意在对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存在史、接受史、研究史进行系统梳理与学理分析。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深入地研究安徒生童话的接受历史的专著,它的出现既是中国学人对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诚挚献礼,更是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在新世纪发展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5.
胡风对鲁迅意义、主观战斗精神、人道主义的阐释,表现出其坚定的求真意志和现代意识,表现出深刻的历史理性。如果不在其现代性化价值取向上去理解他的学思想,一些问题就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今学生与鲁迅的距离感,作者指出,鲁迅的“立人”思想、创新精神、爱国精神和高度责任感是新世纪素质教育要力争实现的,所以应该鼓励今天的学生去读鲁迅的作品,去和鲁迅对话,去理解鲁迅精神。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具备运用目的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语用能力。目的语运用包括意义理解与表述这两个涉及言语输入与输出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语言的一般性与个别性以及词义和意义之间的非等同关系。这一关系从句法发展的纵聚合层面反映了阐释对于凸现意义,推动语用所产生的关联作用。意义作为语言的灵魂,是语用的目的与内容,而阐释的关联性则是语用的动力之一,因而,意义理解与表述具有阐释性质。学生语用能力培养涉及意义理解与表述,意义的阐释性质具有内在作用。  相似文献   

8.
鲁迅形象建构的内在机制是鲁迅精神资源的确立及扩散,其生成的逻辑基点是文化认同危机与现代"形象范式"的找寻。历代学人的学术阐释丰富和延展了鲁迅形象的精神内涵,当然也存在着无法回避的"误读"现象。不同文化语境的烛照则使"鲁迅本体"被构织成为文化场域中有机构成要素,呈现出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特性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文学作品意义的阐释是作者、作品、读者、人生合力奏响的“精神乐章”,那么作者的心灵之音、作品的召唤之音、读者的共鸣之音和人生的启迪之音就是不停地响彻在语文课堂上的“四重奏”。探讨这“四重奏”的实质意味着接近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本质,从而推动文学作品意义的阐释向着良性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他将编辑出版工作当作化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的一部分,而为之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其丰富的编辑出版实践,体现了他卓越的编辑出版思想。这种思想,对今天面临严峻挑战的中国 当代出版业而言,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反对阐释、过度阐释和强制阐释均背离了传统阐释学语言与意义和谐对应的阐释模式,语言无法恰当地表达和揭示意义.其出现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模式具有一致性,即阐释的意义出现了危机.具体来说,反对阐释否定意义;过度阐释无限衍义;而强制阐释则预设意义.这些意义危机的不同姿态在深层结构上也折射了不同的理论范式,即反对阐释是文本中心论,阐释沦为形式的暴力;过度阐释是读者中心论,阐释变成“意味”的暴力;而强制阐释则是理论中心论,阐释最终走向理论的暴力.  相似文献   

12.
对鲁迅小说的形式研究颇多,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固然可以增加对鲁迅艺术创造力的理解,但是意义之间的转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点,它涉及人物命运的转折和故事意义的深化。就小说的转换方式这个视角对鲁迅小说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对其小说创作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在鲁迅笔下,描写得最充分的是闰土、双喜、阿发等农家少年形象。鲁迅用注满深情的笔调抒写他们的纯朴、善良、活泼、机敏以及那充满童趣的乡野生活,毫无虚饰地表达了他对这些少年朋友的热爱。《故乡》里的少年闰土,有着紫色的园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在这明丽的图景中,闰土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极其简练而传神地勾画出少年英雄的形象,对这位活泼勇敢的少年朋友充满了热爱。“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社戏…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理解鲁迅作品对当代青年成长的教育意义,帮助青年更深刻地领悟鲁迅作品思想的博大精深,从宏观上揭示鲁迅作品对青年成长的启迪和教诲。  相似文献   

15.
《狂人日记》是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总纲,这可以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来认识。其后的小说则在“仁义道德吃人”这一思想总纲的各个层面上深入开掘和具象化。由一篇小说成为多篇小说的总纲,是鲁迅先生特殊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创作经历所决定的。研究这一特殊文学现象,对于我们了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1941年提出《药》的正题旨是亲子之爱,并正面解读华老栓夫妇形象。这一阐释话语的民间价值取向因建国后的不同时期主导意识形态语境的制约,长期被革命话语和启蒙话语所排斥和否定,故该观点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在《药》的阅读接受史中,华老栓夫妇形象愚昧等负面特征被放大,而其作为底层贫民的善良、爱子等正面特征被遮蔽。  相似文献   

17.
伊藤虎丸认为鲁迅对于外来文化采取的是"抵抗性接受"的态度;一是鲁迅从来不接受既成的理论、信念和教条;二是鲁迅接受任何一种理论信念,都要"在自身内部来寻求逆转";三是"回心"式的"以抵抗为媒介"的特点。通过对鲁迅的这种思维方式的研究,伊藤虎丸反省与批判了日本战后近代化的问题。伊藤虎丸的鲁迅论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他在鲁迅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既是时代问题,也是他自我生命主体内部不断纠结的问题;其次,伊藤虎丸的问题是哲学性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些问题所具有的情感性特征;再次,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的,突发的,漂移的,或者转瞬即逝的,而是一种"执着之念"。伊藤虎丸的鲁迅论对当下中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在于,在鲁迅研究明显地走向专业化、学术化、学院化的时代里,鲁迅研究更需要鲁迅精神的回归,鲁迅研究者只有切实地以自己的精神主体去感受时代的律动,才会有真正的问题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清代人对袭人形象的理解和阐释是《红楼梦》接受史的第一环节,直接影响后来的人们对作品的理解与接受。他们的阐释中表现出强烈的主体心态和时代影响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奎因提出的翻译不确定性命题,引发了各种围绕意义的讨论.该命题蕴含着人的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呼应着同时代对意义的反传统阐释,接受美学的产生与发展就是因应其时.它一改把作者及其文本奉为圭臬的态度,将作者及其文本放置到已经变化了的时空中与接受者开始一种全新的平等对话,使得文本意义成为一个可以打量而非只能依从的东西.但矫枉过正的阐释主张把对话变成自说自话,这等于把意义悬空,把语言虚置,背离奎因命题的形而上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鲁迅乡土创作的主题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创伤应该引入主题学的方法与原则来阐释,就鲁迅的乡土创作而言,他以乡土环境的空间定位、意象营构的对比模式与意义结构的双声对话等艺术创造为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叙事范式,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学乡土主题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