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明声 《物理教师》2010,31(7):9-11
“理想模型”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或理想过程,它是人们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发现研究对象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对现象的过程及最终结果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把握问题的本质,人们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忽略次要因素和过程,只考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和过程,把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理想化的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简化成一种实际并不存在,但其主要方面却经得起实验考验的形式,然后抽出其本质,找出其规律的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理想化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一、理想模型的方法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常采用科学抽象的形式把物体本身或其所处条件理想...  相似文献   

3.
1建立理想模型法 理想模型法是将看不见、摸不着或难以理解的东西,通过巧妙地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使复杂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客观事物具有质的多样性,它们的运动规律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很容易地认识清楚,因此,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忽略次要因素或无关因素,经过科学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用理想模型代替客观原型的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方法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物理学所分析和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较复杂,有众多的因素,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中常常采用“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一种能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这种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称之为物理模型。理想模型方法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最基本方法。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都是对物理理想模型的描述:物理习题也总是依据一定的物理模型来构思和设计的。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对物理问题的求解就是一个将具体问题抽象成理想模型并运用物理规律求得结果的过程。物理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种:①、研究对象的理想化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点光源、刚体、弹性体、理想气体、恒压电源等。②、物理过程的理想化模型:如,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③、条件的理想化模型:如“光滑”、“弹性碰撞”、“均匀介质”、“轻质”、“理想电表”、“薄透镜”等。  相似文献   

6.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科学家进行理论研究时,通常都要从"造模型"入手,利用抽象,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手法,把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构成一个概念、实物或运动过程的体系,即形成模型.由于物理学所分析和研究的实际问题较复杂,所以,无论是做物理研究还是理论学习,理想模型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在各个不同的科学领域中,人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理想化方法。在许多方面,正是由于这一点使科学认识的性质与现实的理论认识的其他形式有重要区别。几乎一切科学概念都是借助于理想化方法而产生的,理想化是认识客观实在一个极重要的条件。理想化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理想的模型,进行理想实验来研究和描述客体的运动规律。从实验事实中抽象理想客体并在思维中摸拟、操作的实验过程,需要通过想象,运用直觉与逻辑思维,把客体运动过程简化,纯化使其升华为一种理想化状态,使其能更本质、更生动地反映客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物理学和研究其它科学一样要进行科学抽象。在科学抽象中,突出事物的主要矛盾,舍弃次要因素,把复杂具体的事物用简单抽象的模型来代替。这种模型称为理想化模型。虽然理想化模型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某种差异,但在一定条件下,这种误差可以忽略。为什么可以这样处理?这就要对理  相似文献   

9.
1.理想模型法 所谓理想模型法,是指根据具体情况把实际的物理情景、物体、带电体等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如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匀强电场等均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中并不存在,做理想化处理后,往往会使物理问题明朗化、简洁化,易于求解.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抽象成某种理想模型,然后研究理想模型的运动变化规律.为什么不把实际的客体直接作为研究对象?物理模型具有哪些特点?如何运用模型进行研究?搞清楚这些问题,对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价值或价值观问题是现代人相当普遍和严重的人生问题,这个问题构成了对国内价值哲学的有力挑战,力显出国内价值论研究长期存在的价值的工具性定义和本体论承诺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了人们在价值问题研究中囿于认识论框架,从经验的知识的角度说明价值又让价值一词负荷终极关怀汽造成的混乱和困境。要正确而深入地解析人们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困惑,使价值论研究有一个新的拓展,就必须有价值问题的生存论自觉,重新解释“实践”并以实践概念所体现的生存现象学方法来透视价值,如实地把价值看作人在其对象性活动中生发的生命和文化现象,看作是人的现实生存与理想生存、有限的个体与无限的族类之间的历史性的辩证关系亦即人的自我超越历程。  相似文献   

12.
Williams and I provided a model of the ideal or random flow of people from a pre-selection pool of applicants to a post-selection work force. Dometrius and Sigelman claim that our test of the ideal versus actual work force composition lacks statistical power. They also claim that our assumption of random terminations is unreasonable. I show that their two claims are wrong, because they did not use relative measures of female representation in the work force, and because they base their modification of our model on unsupported supposition.  相似文献   

13.
赫尔巴特兴趣教学思想的内核是以兴趣达成兴趣。对其架构和运行机理的分析,揭示出现时课堂教学应然的双维路径与实然的单维路径固化的矛盾。这种矛盾是深层次的课堂教学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公平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是一个热点问题,课堂教学公平是其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折射教育公平,又左右教育公平。有关的研究不少,但对其概念阐述并不是很清楚,影响了人们对课堂教学公平的认识和把握。为此,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现实,对此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理想人格,是关于人格特质及其构成状态的最佳想象与期待。通过对大学生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的词汇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学生倾向于对现实自我的服饰和外貌做出积极评价,对思维做出极端评价,对情绪做出更多的美感评价;大学生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的某些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历差异;大学生的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理想人格教育是人们进行自我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和前提,因而理想人格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改革的悖论性导致了俄国贵族等级社会心理的矛盾化:贵族个性的发展——君主、国家概念的混淆;与传统价值观的背离——绝对服从又怀疑否定;理想之路——嘲弄时政、离群索居;贵族对农奴制度的矛盾心理。这种病态的社会心理破坏了贵族等级的团结,延缓了俄国公民社会的形成,致使俄国现代化进程冲突迭起,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路平均法,同时考虑实际变压器、二极管、电容、MOSFET管寄生参数的影响,在连续工作模式下建立非理想反激变换器直流和小信号模型,并推导出传递函数.模型分析以及仿真结果证实所建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变换器的实际特性.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的百年中,课程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出了以下特征:1.“理想”与“现实”的交织;2.超越“物”与“人”的迷惘;3.由“绝对”到“相对”;4.由客观性到主观性,现代课程需要在一个更新,更高的视角和更富有人性的角度来审视其价值取向问题,要重视现代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mail survey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who either did or did not employ specially treated control groups (STCGs). Whereas some consistency in actual practice was found, the surveys revealed confusion among researchers over the definition of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sources of artifact and placebo, Hawthorne, and attention-placebo controls. The survey data indicated the need for research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various artifact control practices and for a conceptual model of artifact and their control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develops a dynamic model of ideal minority representation in an employer's work force. The model assumes that the hiring and termination processes are random and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changes in the size of the work force over time as well as minority representation in the labor pool from which employees are drawn. Various parameter specifications representing alternative employer personnel practices are utilized to demonstrate their impact on the adjustment path of work force minority representation toward that found in the overall labor pool. The model is then estimated empirically to generate a point of comparison in a case study involving alleged sex discrimination in the hiring practices of an academic department at a major midwestern university. A test procedure is illustrated which allows formal statistical comparisons of actual work force minority representation and the ideal minority representation by the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