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秋风乍起时     
水中时卷时舒的云彩,渗透在涟漪的纹理里悠然地荡漾,随意地变幻,在一片起伏的蓝绿中投下浅浅的阴影,如同湖水莞尔一笑时不觉浮起的酒窝,摄人心魂.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感动     
孟娟 《师道》2006,(2):45-45
一直认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在这个钢筋水泥建构的城市里,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人情日渐冷漠的社会里学习做人,学习做一个有情感,有爱心的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自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一个满腹经纶之士,但却是个感情丰富之人。叶倾城的《北风乍起时》让我联想到:在我们每个人身后,有一根爱的长绳,一双拽着长绳的越来越衰老的手。孔明的《朋友是桥》让我体会到:把自己当桥的人,是真正的桥,这样的桥坚固耐用。愿意做一座桥,让真正的朋友踩着它过河。赵俊辉的《有一种美德叫微笑》让我懂得了:微笑是带着体温的一抹阳光,是洗濯心灵…  相似文献   

3.
北风乍起时     
看完电视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你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相似文献   

4.
大一圣诞节前的那个周末,我回了家,喝着妈特地给我煨的排骨汤,我心里一直犹豫:该不该向妈妈要这笔钱呢?  相似文献   

5.
小小说赏析     
《中学生阅读》2003,(12):36-36
  相似文献   

6.
人生,应如何度过?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思考的问题。《概率》通过院长、护士对新生儿未来命运的预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面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大宅门》即将与观众见面,我献上的不仅仅是一部剧,而是我生命的全部。我自幼在大宅门里生活,成长于大宅门中,直到“文革”来临,大宅门彻底消失,前后达26年。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我耳闻目睹、亲历亲为。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无时无刻不在激荡我的情怀;我想把它献给读者,献给观众,这成了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我想叫观众和读者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曾经这样做人,这样活着;他们辉煌,他们龌龊,他们顶天立地,他们卑怯猥琐,他  相似文献   

8.
北风呼呼     
北风呼呼,北风呼呼…… 北风吹光了大树的叶子,吹枯了地上的小草。腊梅花却迎着风儿绽放出娇艳的笑容。她兴致勃勃.忙着给好朋友打电话:“喂,你是大雁吗?你在忙啥?”  相似文献   

9.
10.
~~鸟粪(节选)@徐坤  相似文献   

11.
犁地     
苍茫大地,两个人躬身犁地,两头老牛一冲一冲卖力拉犁。  相似文献   

12.
活得轰轰烈烈的一个女人。俗语说:“女人无故乡”。板儿娘的故乡便是她的丈夫和四个儿子。她几乎把全部的母性和精力都倾泄在他们身上了。五个男人簇拥着她走在街上,骄傲得她全身的每个汗毛孔都放光。据我所知,板儿娘没上过学,好像总共认识的字不到一百个。认识人民币、各种票证以及常用的商品牌价,别的,她说“用不着”,“记住了也是给自个儿心里头添乱。”白天在街道工厂里糊纸盒,晚上回家就是对付她丈夫和四个孩子。这就是她的一切,而且是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任务。她一点也没觉得劳累和委屈,也不懂得思索存在、检视人生这一套。更不知道退让…  相似文献   

13.
眼睛     
黄昏,诗人常到湖边公园寻找灵感。公园有几排长椅,一对对亲密侵依的情侣给美丽的日落景观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情调。诗刊上便常出现这位诗人写的爱情诗。一天黄昏,一条长椅上出现了一个长发姑娘。她的背影看上去很美。别的椅子上都是坐着一对,形单影只的她自然引起诗人的注意。于是诗人就朝她走了过来,这才发现她有一双好美的眼睛:似清泉,似蓝湖,似山溪,似月下光波……诗人的心儿颤抖了!姑娘端坐着一动不也不动,神色沉静,似陶醉在日落的美景中……诗人回去了,就写了一首关于她眼睛的诗。  相似文献   

14.
意外     
约翰刚踏出救护车,守候多时的记者一拥而上。镁光灯连闪,麦克风、录音机齐齐推到他眼前,问题连珠炮般炸了开来。  相似文献   

15.
失落     
主人决定给希尔克过生日。希尔克是一条狗,一条不伦不类的杂种狗。它的头长得像英国猎狗,身子却是地道的矮巴狗。主人之所以要给它起个洋名,并不因为它的名贵,而是潮流大致如此。通常狗是无所谓生日不生日,不过主人决意要给希尔克过生日,希尔克倒是不知好歹。  相似文献   

16.
老爱情     
苏童 《中文自修》2003,(12):48-49
我这里所讲的爱情故事也许让一些读者失望,但是当我说完这个故事后,相信也有一些读者会感到一丝震动。话说20世纪70年代,我们香椿树街有一对老夫妇,当时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肤,大眼睛,看得出来年轻时候是个美人:丈夫虽然长得不丑,但是一个矮子。他们出现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细一看,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对老夫妻彼此之间是镜子,除了性别不同,他们  相似文献   

17.
饶有兴味地读完《细节决定成败》这则小说,“误解”一词蓦然跳出,小说的作者可谓是匠心独运,构筑出了文中的重重“误解”!  相似文献   

18.
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讲究“尺幅之地,陈兵百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有限的文字表现空间进行拓展,通过具有折射力的选材、精细的结构安排,形成精妙的蓄势,强烈地吸引着读者;进而在结尾处突然反转,使读者恍然大司,或哑然失笑,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1921~1994),是成名于本世纪40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她1921年出生于上海,她的家庭门第曾经颇为显赫,祖父张荫桓做过清朝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又被李鸿章招为女婿。她父亲则是典型的遗少.旧习气既深,性情又很坏.而她母亲则颇受西方文化熏染,几次赴法国.二人不和,遂至离婚。不久.其父又  相似文献   

20.
玛莎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虽生于贵族家庭,但憎恨地主对农奴的残酷压迫。其作品多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反映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玛莎》中,作者以抒情的文笔,刻画出人物内心荡着的感情的涟漪,使人读了如饮艺术的琼浆。《玛莎》通过车夫对妻子的悼念,写出一颗浸透了痛苦的、情笃意诚的心,写出他的执着的爱以及为死神毁灭了的家庭。文中车夫对妻子的情思绵绵,这个劳动者的爱纯净得像水晶一般透明。所以作者将描写集中在那白雪皑皑的路上,让他随着雪车的辘辘声向“我”打开了感情的闸门,尽情地袒露了自己的心灵。一路上,他的话语犹如一股清泉在冰雪中涓涓流淌。在这种滔滔不绝的诉说中,我们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一股深情。特别是在他讲述结束时,哽着声音呼唤的一声“玛莎”,更显示了撕心裂肺的悲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