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居易自称“蒲柳之质”,诗歌中大量涉及的关于眼疾、腰疾、足疾、肺疾、中风等疾病,构成其身体书写的重要内容。身体上的病痛使得白居易对于时光的飞逝、年华的老去较一般人更加敏感,因此其纪年诗、叹老诗中特别关注身体发肤等方面的变化。面对因疾病、衰老所导致的身体上的变化,白居易通过卧眠、茶酒、作诗、参禅等方式进行身心的调适,在日常生活中寻绎身心安处之道。可以说,通过诗歌中的身体书写,白居易发掘了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也树立了日常化题材诗性表达的范式,在中晚唐诗歌向日常化转型乃至唐诗向宋诗转型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铭 《职大学报》2013,(5):22-25
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是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他在五十多年学术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教育,特别是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与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褚先生的学术成就又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对褚斌杰先生有关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以外的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白居易研究等的贡献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唐宋 《职大学报》2001,(3):12-14
唐诗的传播渠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借助音乐、舞蹈等多种渠道传播.在唐人的诗集中,有不少《宫词》作品以及宫廷宴乐的歌词,多能入乐演唱.尤其是来源于民歌的绝句,是最易于歌唱的.在唐诗中,有很多描摹音乐的诗歌,唐代诗人与乐工、歌者关系密切.唐诗借助音乐传播对唐诗的音乐性产生了影响,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唐代的舞蹈高度发达,在唐诗中,有许多描摹舞蹈的诗歌,对唐诗的形象性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从自己的政治观念出发,提出了诗歌“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强调诗歌政治教化的社会作用,注重诗歌思想情感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要求按照“六义”的标准来评价诗歌。白居易诗论是对儒家诗论的总结、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继韩孟,起元白,尚通俗,写实开。继韩孟之后,中唐诗坛崛起的白居易开一代写实诗风,为后人研究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参考。白居易也因其写实诗风与诗歌成就而被后人誉为"诗魔"与"诗王"。本文从白居易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对白居易的写实诗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诗歌中的梦有恶梦、美梦之分,思乡梦、怀友梦、想亲梦、恋阙梦、故地重游梦、大病痊愈梦都属于美梦,爱做梦让白居易睡眠安稳、健康快乐。  相似文献   

7.
考察元稹、白居易的人生、心态及其与诗歌创作的关系,明显可见浅俗表意与浓郁伤情两大方面,及由此构成的艺术世界整体。由于元、白直接参与了元和年间的政治改革,政治务实精神渗透于诗歌创作之中,促使其讽谕诗创作在直表政治主张中务浅求尽。而由于俗文化的兴盛及其自身避世心理的滋生,元、白闲适诗也表现出语言的极度平易通俗。另一方面,由于人生挫折、思想变化,元、白诗歌又充满浓郁的伤感意给,在艺术上表征着其诗学天地中较多沿承传统美学标准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作2806首,其中妇女诗共有130多首。他把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到当时妇女的各个阶层,从劳动妇女、宫女、歌妓以至帝王宠妃等,写出了她们的爱与恨、幸与不幸、迷茫与求索乃至反抗,真实的反映了中唐妇女的生活,表现了对妇女命运的极大关注,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闲适诗中对宋词影响较大的主要体现为三类:一是对感官享受与世俗生活的描写;二是于精神层面上对于精妙心灵动态的描摹,其中或有恬淡,或有心安即是家的旷达,或有空幻之意;三是为表达其人生态度而对琐细生活的描写及其平易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其独特的艺术手段,有助于对题材的统摄和人、情、事理的开掘,对其以诗补察时政、泄露人情的政治使命作了有力的推导.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一个卓有贡献的文学评论家,他第一次全面认识到情、言、声、义为诗歌的四大要素,并阐述了诗歌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世作诗与论诗立下了规范。  相似文献   

12.
唐代佩剑诗仙--李白与武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诗仙李白鲜为人知的体育活动,如佩剑、舞剑及骑射等等.认为天才诗人李白与武艺结缘,当是壮志满怀,希望施展"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指出他不仅诗风豪迈飘逸而且武艺高强.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兵车行》与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都是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反对开边战争,但由于作者生活境遇、所处位置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两首诗所折射出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亦不一样,但他们同样都是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4.
“判”是唐代科考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凡欲入仕为官或继续为官者,必然要与“判”发生关系。《百道判》虽是白居易参加“书判拔萃”试前的虚拟性习笔,但其中所反映、思考的问题,诸如家庭婚姻、科举教育、丧葬礼仪、为政之道、军界生活、品行操守、触律犯禁等,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较大的学术价值,且是透视白氏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共同的理想追求,相近的诗歌风格,使元稹和白居易自相识之日起便结下了坚贞情谊。二人在交往过程中,常以唱和为媒介,传递信息,互通有无。文章试图从政治关切、仕途砥砺、精神安抚、诗艺切磋等多角度分析其唱和所渗透“相戒”、“相勉”、“相慰”、“相娱”的情感交流类型,窥探诗人间深厚友情,以作为彼此相处、知人论世之凭证。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歌应用色、声、形的技巧创造了无数的美诗。这是唐代诗歌艺术繁荣所引发的,也是当时审美意识的产物。唐代诗歌的声音形象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丹纳将“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归纳为艺术品产生的规律;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艺术品展现着时代特征、社会背景。因此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将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思考,可加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亦能不失偏颇地全面认识和挖掘艺术作品蕴涵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白居易讽谕诗的主题与言说方式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除少数颂美作品采用模仿章表体"对君言"的第二人称形式外,其他"规刺"之作均采用基本一致的客观叙事形式,这既是文体限制和创作惯例使然,也是作者采取的一种明智的修辞策略。讽谕诗又由传统的兴寄体和政论体两种诗体组成,但显然是以后者为主,用后者的时事性、宏观性、批判性改造、融汇了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