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锦 《福建教育》2006,(11A):7-7
教师的职业高原期现象与学校管理不当息息相关。1.学校管理功利化。很多校长只盯“分数”,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业务学习不闻不问,致使教师采取猛灌狠练,题海战术。我曾见一位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开学两星期就把课文讲完了,剩下的时间就是不停地做练习和测验。学校管理的功利化使教师失去了教研热情,一味机械教学,教师自然深陷于职业高原期的泥潭。  相似文献   

2.
王鸿 《广东教育》2003,(3):63-6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那么,先生之最大苦恼呢?也许,所有从教者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最大苦恼是对付犯错误的学生。的确,在经年累月的教学实践中,犯错误的学生常常会像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搅扰我们原本超载的心灵,让人操心劳神、食不甘味。自然,老师们也就不得不担负起教育者的使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思去管教那些“劣迹斑斑”的学生,于是,林林总总的“改造”学生的绝招也就纷纷登场———文的有评最差,搞孤立;武的有打耳光、罚站……文治武功,各尽其妙,真让人大开眼界、胆战…  相似文献   

3.
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快节奏时代,学校不得不大力发展全能型高素质人才。现今学校和教师都致力于对学生的潜能挖掘,即进行有效的激励,但现在教师的激励行为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些教师对教育激励观念不能把握,教育激励易功利化;有的教师对教育激励时的时机和程度不能及时把控;最后是教师激励的方式仍比较老套和单一,没有创新点。所以,针对目前教师出现的一些不当激励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5.
陈琳 《教育革新》2007,(7):11-11
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并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集中起来,应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精神,二是专业知识,三是专业技能。下面分别谈谈这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育激励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学生的成长和今后事业的成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从教育激励的含义、实施教育激励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影响教师实施教育激励的因素,教师如何正确地实施教育激励,以及教师在实施教育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讲话中指出: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党的十六大报告也强调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可见新时期坚持教育创新十分重要。教育创新包括教育理  相似文献   

8.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它支配学生的学习行为,说明学生是否想要学习、乐意学习、努力学习的程度。学习动机还可以是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天生的自然能力,也是个人内心向学和力求发展的一种趋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自是为人师表者的一大乐事。但是,面对那些无心上进,学习兴趣低落的学生,许多教育工作者都会有无奈和挫折的感触。如何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突破这种困境,则是有心人士所关切和努力的一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激励的艺术。教师在工作中需要通过种种行为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本人也需要他人或自己的不断激励来促进自身行为的改变和专业的发展。因此,对教师进行行为激励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行为激励可以分为他励、互励和自励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激励各有多种策略。学校管理者应当采取一定的策略激励教师发展,教师之间应当相互激励以求共同发展,教师本人则应当自我激励,寻求自我发展。一、教师行为他励策略1.认知激励策略《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认知激励即让教师通过…  相似文献   

10.
曾经见过这样一则报道: 某校有一个学生躲在实验楼五楼走廊上抽烟,被巡视的值日教师抓住了。班主任老师知道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该生,并视其为品行有问题的学生。学生最终又回到被抓的地方并跳了下去。他留给老师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句话:“老师,我不是坏学生,只是见大人们吞云吐雾很舒服,就好奇的想试一试……”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交流、传达思想的有效工具,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出现了教师说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现象,形成了教师的话语权威,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就要考虑教师说什么、怎样说、说多少的问题,充分利用“言说与不可言说”的优势,培养学生自觉领悟言说之外内容的能力,就有必要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反省教师的教育行为,本为此提出了教师教育行为转型的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王健 《江苏教育》2010,(6):39-40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主动提升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要求,进而促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及教育行为发生全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保证。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充满着爱和信任,不断地鼓舞和激励学生;对教育教学积极、热心,敢于改革,大胆探索,面对失误和失败,能坦然接受,把失误和失败看成是新的起点,吸取教训,从头再来,目光永远朝前。根据国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智力超出某一关键水平,它不再起显著作用,而其他认知因素或人格特征就起着更大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刷新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娟 《天津教育》2003,(12):22-25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其鲜明的教育理念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强有力地推动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新的形势、新的使命,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职业特点,转变其传统的教育观念,重新定位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实现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一、由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转换为平起平坐的对话者“师道尊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时至今日,不少人仍津津乐道“程门立雪”的典故。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权威地位,教师的话是经典,是“圣旨”,是标准答案,学生必须“一切行动听…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者是指对教师承担着专业指导与成长服务责任的专门人员.随着教师教育“重心”后移态势的日益明显,教师培养者的角色势必发生由“教师教育者”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者”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者的功能定位是“促进”教师而非“教育”教师.即让教师成为自己,发现教师的专业潜能,用教育服务引领教师发展,做好教师发展的导师与谋士.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与建言行为有关的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小学家长为调查对象收集了第一手数据,并通过系列的统计分析,探讨了中小学教师不当反馈对家长建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不当反馈是影响家长建言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家长建言行为可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该注意到,新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重视教师的教到重视学生的学,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学生发展,从重认知发展到重情感养成,从重学习结果到重学习过程,从树立自己的教师权威到习惯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从重统一规格到重差异教育,从重知识化的继承到重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师不当教学行为会导致学生不当行为的产生,针对大学教师不当教学行为的研究是大学教学伦理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教师不当教学行为在美国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其中,大学教师不当教学行为的分类及其依据是研究大学教师不当教学行为的前提。美国学者将不当教学行为主要分为学生与教师两大视角,对于管理者视角下不当教学行为分类的研究仍有待加强,分类依据一定的理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并主要使用了定量研究方法。防范不当教学行为,应重视对教师教学自由权的保护,加强对管理者视角下不当教学行为分类的研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处理不当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激励 ,顾名思义 ,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即通过某种因素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动机 ,使之有一股内在动力 ,奋发向上 ,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成效取决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激励水平 ,即学习积极性的高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 :同一个人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是激励前的 3~ 4倍。可见激励在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 ,通过激励 ,可以树立教师威信 ,融洽师生感情 ,有助于形成团结、进取的班集体 ;其二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其三 ,通过激励…  相似文献   

20.
试论教师对学生的惩戒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涛  刘丹 《云南教育》2003,(34):8-9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然成为现代中国教育的代名词,与此同时,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对话,反对对学生加以惩戒,从而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教师对“问题学生”批评不得,训斥不得,惩戒不得。而近来社会上时有发生的因处罚不当而致学生伤害,老师获罪或者受处分的事情,也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惩戒学生这一方式避而远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开始陷入了这样一个困境,那就是激励和赏识教育是否排斥批评与处罚,教师对学生是否有惩戒权?如果有,又该如何行使?一、教师对学生惩戒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