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新世纪到来,新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媒竞争也必将更加激烈,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占领相对稳固的受众市场,成为广大传媒思考颇多的问题,这种思考与探索的直接结果,表现为传统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形式上的全面创新和理论研究上的空前活跃。有的新闻理论工作或报业同仁认为,要想占领受众市场必须跳出可读性这种低级形式,探究为受众所普通接受的“必读性”。对此我认为,“必读性”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在实践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追求可读性,才是报纸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近来,我们的报纸都在可读性方面大做文章,却往往忽视必读性。只有加强报纸的必读性,才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那么这张报纸就办得成功。 报纸在传播中的竞争实质上是争夺读者注意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报纸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卖点,向读者提供选择和购买这份报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版创刊。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兴峰在当天的创刊会上对该新闻板块的运作提出要求,“我们要做读‘必读的新闻’,关注读的‘衣食住行’,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5.
新闻从一般属性来讲是一种特殊商品,特殊商品就需要特殊的市场,新闻的必读性就成了这个特殊商品消费市场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五里 《新闻三昧》2004,(2):33-33
经常说标题可以作得“跳”一点(也有人称为“挑”),就是指“醒目”、“亮”一点的意思。这不叫耸人听闻,也不是故弄玄虚,更非违背事实、夸大事实,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作得更富有“亮色”而已。  相似文献   

7.
8.
作为主流媒体组成部分之一的市级党报,在众多的晚报都市报的冲击下,越发显得艰难:一是发行的艰难,二是广告收入的艰难,三是留住人才的艰难。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原因只有一个:党报的“注意力”不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信息量以爆炸形式激增,而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这就造成注意力的相对短缺。各类媒体要想争得更多的受众,就必然要在“注意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刘汉宏 《新闻世界》2011,(12):31-32
本文解释了首发力、公信力、建设力、自觉力的概念,认为媒体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权威性,需要拥有重大经济新闻的首发力;需要保证经济新闻报道的公信力;需要增强经济新闻报道的建设力;需要采编人员具有提高经济新闻报道权威性的自觉力。  相似文献   

10.
11.
新闻的传播力,是指媒体传播的信息被受众接收并接受.进而启迪其理念,促使改变其态度和行为,使媒体的传播力产生独特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一)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三峡大坝所在地的宜昌,人口仅有四百万,但在此发行的本地或外地超过万份的报纸竟有8家之多(最多的一家发行7万份),其报业竞争之激烈,在中国内陆中等城市中堪称少见。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三峡商报与21世纪同时诞生了。与众多老牌报纸相比,三峡商报不过是个瘦弱的“婴儿”。怎样在惨烈的竞争中杀开一条“血路”?经过反复论证,我们决定把传递信息作为争夺读者“眼球”的一个切入点。 当今的社会,已跨入注意力经济时代。所谓注意  相似文献   

15.
16.
报纸杂志化     
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体现了报纸对读者要求的顺应。一个成功的“杂志化”报纸,对每件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应该有深入全面的报道,同时保持版面清晰和良好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的制作可谓是一种画龙点睛的艺术,因为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读者的关注程度。作为报纸主要体裁的消息标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制作好的消息标题,让我们报纸的消息更有"抓人"力?笔者认为必须要了解读者,把握受众的四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事件新闻是新闻摄影记梦寐以求的拍摄对象,这类新闻有很大的偶然性,且常常是稍纵即逝,它的画面冲击力十分强烈,能引起受众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故新闻价值较高。但突发事件常常突然爆发,令人措手不及,让人难以把握,以至于不少摄影记感叹:突发性新闻是“可遇而不可求”啊!突发性新闻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吗?笔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偶然性的背后有其必然性,摄影记只要留心观察,仔细分析,通过敏锐直觉判断,一部分突发事件完全是可以提前预见的。  相似文献   

19.
20.
新闻记者在当前的新媒体、“互联网+”时代下,应对原有的传播新闻舆论的方式进行更新,以此来实现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目标,同时来完成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寻求突破、强化弱项、补足短板的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舆论“四力”的基本内涵,并强调了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全新挑战,最后提出了有助于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的工作建议,以此来为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提供发展与转型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