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轼是宋代书家的杰出代表,居"宋四家"之首.他的艺术实践、审美取向、艺术成就、人格感召力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尚意”书风的实质所在.宋人以自足自适、彻悟妙得的方式,打破了“我执”的偏狂,获得了艺术的“刹那永恒”.书家以心悟的了然而直接观照人的内心,体证了清净本性与宇宙万有的圆融和谐,也获得了无功利性的审美愉悦.宋人崇尚“意趣”,得益于内心的澄明自足,自然不会去蹈他人覆辙、不随前人后踵、不为规矩所束缚.所谓“自出新意”,并不意味着宋人不讲法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三位“尚意”书家的性格为出发点,分析三位书家各自性格在其书法作品中的反映,进而总结“尚意”书风的特点,并简单介绍这种审美取向在书法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北宋"尚意"书风的代表,苏东坡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是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并非是其不讲法度,而是在法度的基础上、看似不经意的书写中,融汇了技巧、想像力、作者自身的精神生活、传统所凝聚的某些审美要素等等而就的一种东西。书法艺术创作中的自然,并不是"自然地表现",而是"表现得自然"。而他的"随意书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北宋中后期文人对于书法艺术创作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北宋之前书法中的"意"主要指心理意识、构思,笔墨效果、趣味,思想情感等;北宋书法之"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追求笔墨意趣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彰显个性,抒发性情等,这对文人画影响很大,书画的娱乐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后人常以"尚意"来概括宋代书法的时代特征。这里的"意"可概括为"以意得意"。第一个"意"是观念性、精神性的东西,包括主体的感觉、情绪、意志、观念、认知等精神性内容,主要是指书家的创作态度,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得意",也就是追求书法的"神"、"意趣"、"意味"、"意韵",甚至是体现万物之"理"的"道"。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他推崇晋人书法,也是因为晋人书法具有他渴求的精神之美。苏轼学"二王",又能弃形破法,只求神韵,创作出以"尚意"为特征的个性书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画尚意传统形成、发展过程和中国画创作和品评中"意"、"形"、"法"、"笔墨"等美学范畴的分析和解读,提出了中国画尚意传统的精神实质、文化品性与形式特征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中落实、具化的达意之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画尚意传统形成、发展过程和中国画创作和品评中"意"、"形"、"法"、"笔墨"等美学范畴的分析和解读,提出了中国画尚意传统的精神实质、文化品性与形式特征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中落实、具化的达意之法。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欧阳修、苏轼的书学思想,又以“重韵”、“绝俗”的理论使“尚意”思想得到了新的诠释,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支撑将“尚意”书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夏雯丽 《学周刊C版》2023,(31):100-102
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和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根本保障。综合应用“意群法”阅读,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注意单词、短语、语法知识积累,才能提升阅读成绩与速度,使得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本研究紧密结合九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论述了如何应用“意群法”指导学生英语阅读的途径,以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3.
"骨法用笔"亦称"骨法","用笔是也",它是衡量一个画家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关于对"骨法用笔"的理解,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也产生出多种不同的说法。要真正理解"骨法用笔"的深刻内涵,勤学苦练、不断提升学识修养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曾刊于1985年6月《人民文学》的小说《百合花》,谁读了谁说好。作者是著名作家茹志鹃,她别的一些小说也脍炙人口,令人爱不忍释。她小说之所以写得好,得益于读书功夫深,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茹志鹃的书室里,挂则条幅,赫然写着"煮书"二字,道出了她读书的情怀与方法。"煮书"靠的是"火候"。需要有高度的热情和持久的毅力,用心读,下工夫读,要读到家,品出"味道"。  相似文献   

15.
“书空”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经常进行书空训练,不仅可以复习巩固各种笔画名称、笔顺规则,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对字形结构的认识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查字典打  相似文献   

16.
学校要有一个好的校风,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学风,教师也应有一个好的教风。  相似文献   

17.
敦煌乃中华书法艺术之宝库,饶宗颐先生实为最早探此宝库的学者兼书家.作为敦煌书法学术研究的开拓者,饶宗颐先生的书法艺术弥漫出浓浓禅意.饶先生曾写过一首<论书诗>,其中最后两句云:"以书通禅如梦觉,梦醒春晓满洞天."本文试以饶宗颐先生"以书通禅"之论为发轫点,力图从理趣、奇趣、天趣等新角度勾勒出饶宗颐先生书法艺术中的禅意之美,从而加深对饶公书法艺术与敦煌的血脉渊源关系的理解与参悟.  相似文献   

18.
阅读应该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劳动,而传统的语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如何读懂作的本意,这种阅读方法不利于发挥读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以意逆志”和“望生义”的阅读方法正是对传统阅读方法的矫治,从学生实际来看,它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的“韵”是一个导源于人类身体感性审美的范畴,它以书法作品的节奏、韵律、情调等形式语言为依托,呈现人类精神本质至深层次的境界。唐宋以来,“韵”的审美话语表达机制成为了士大夫文人在书法活动中表现个性自我或标榜高蹈的一种凭借,呈现官本位文化特征的话语表达机制;当代书法虽然也秉承了传统的表达机制,但由于大众文化的作用,使得书法之“韵”的表达手段或对象化机制转化成为了一种“余韵”特征,具有广泛而普遍的平民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采用“串讲法”,但是过度的“串讲”渐渐把文言文教学带入了一个误区。因此本文结合一些语文教育家的观念,正视串讲法的利弊,结合文言文的另一种教学方法——“诵读法”,以探讨“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