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是我国社会内部经过历史性变化后,广大文人思想在西方文学理念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新文学,它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述科学民主思想并且在创作手法和艺术形式方面都进行了极大创新的一个独立学科.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表达手法、结构组成、叙述手段、抒情角度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现代文学主要包括杂文、新诗、话剧、现代小说等多种全新的文学体裁,现代化特点突出,更易于融入世界文学潮流.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见证了我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历程,推动着中华传统文学发生巨大转型,也蕴藏着十分独特的历史意义.笔者将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关现代文学的详细阐述,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内容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创生叙事及发展,为拓展我国文学史研究空间提供一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文学是我国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当代文学研究中主要是通过其原始材料与史实,将作品中有价值的部分放到关联阈中进行分析。当前我国正处于大数据时代的变革中,大数据背景环境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文学研究中对数据库开发和利用取得一定成就,但在使用中仍然缺乏完善的理论作为参考。总体来说,大数据背景环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代文学发展中产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是我国社会内部经过历史性变化后,广大文人思想在西方文学理念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新文学,它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述科学民主思想并且在创作手法和艺术形式方面都进行了极大创新的一个独立学科.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表达手法、结构组成、叙述手段、抒情角度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现代文学主要包括杂文、新诗、话剧、现代小说等多种全新的文学体裁,现代化特点突出,更易于融入世界文学潮流.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见证了我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历程,推动着中华传统文学发生巨大转型,也蕴藏着十分独特的历史意义.笔者将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关现代文学的详细阐述,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内容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创生叙事及发展,为拓展我国文学史研究空间提供一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是高等院校中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教学模式落后、文学边缘化的社会语境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的社会现实,使当代文学课程在大学校园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笔者认为,更新教学理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研读能力,是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其他阶段的文学形式有所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有了自身的发展,总的来说,当代文学的发展状态良好。本文通过分析当代文学的文学教育来对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众多仆人形象。本文以现代小说中的仆人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现代小说中仆人形象呈现的三种类型:善良质朴的忠仆、逆来顺受的愚仆、自私自利的狡仆,总结了仆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卑怯懦弱、孤独无助、盲目顺从。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里利用文学特有的方式来了解仆人形象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塑造、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对仆人形象研究进一步拓展领域、变换角度、创新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有利于今后借助文学特有的方式来了解仆人形象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塑造、发展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张蕾 《科教文汇》2009,(1):217-217
陈衡哲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女作家。她早年留学美国,1920年归国后相继在国内多所知名高校教授西洋史,还撰写了一系列历史学以及文学方面的著作,为中国的现代文学和世界史的教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文化领域也逐渐壮大。我国当代文学创作主体对于民俗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民俗学的意识也从"自为"转变为"自觉"。民俗学的意识主要分为感性意识和理性意识。本文将对民俗与文学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对现当代文学民俗意识形态的表现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属于一门"显学"。可是,在改革教育教学与日益改变的文学语境影响之下,该学科的地位受到较大的冲击,教学中的难题依旧面临。为此,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交往和全球一体化速度不断加快,如今中国女性文学与英美女性文学已经实现了更高程度的融合,随着文化融合速度不断加快,如何在跨文化视野下,更好地发展中国女性文学,这就需要在文化融合背景下,使用正确的姿态和理念去认识中外女性文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而趋同性和差异性作为二者文学的研究视角,就是正确认识二者文化、发展中国女性文学的必经之路和必然选择。本文拟从中国女性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入手,结合英美女性文学发展历史,从而在跨文化视野下做好中国女性文学与英美女性文学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钟瑜宁 《科教文汇》2014,(31):111-112
随着文化交往和全球一体化速度不断加快,如今中国女性文学与英美女性文学已经实现了更高程度的融合,随着文化融合速度不断加快,如何在跨文化视野下,更好地发展中国女性文学,这就需要在文化融合背景下,使用正确的姿态和理念去认识中外女性文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而趋同性和差异性作为二者文学的研究视角,就是正确认识二者文化、发展中国女性文学的必经之路和必然选择。本文拟从中国女性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入手,结合英美女性文学发展历史,从而在跨文化视野下做好中国女性文学与英美女性文学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韦宁钰 《科学大众》2014,(12):146-147
"现当代文学"是汉语文学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当代文学修养和人文精神等。但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实用性人才需求的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逐渐由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向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转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以新时期高职高专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为例,对新时期的高职高专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过对中国现代经典文学导读让读者走进文学大家们的内心世界,尽情地感受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感受长期饱受内忧外患之苦的中国社会从古代、近代向现代转型;新文化运动,成为这个时期文学思潮和文学精神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乡土文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能够为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我国近现代乡土文学发展中,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都突出了同一个鲜明的主题——还乡。本文就从还乡主题的内涵出发,简单阐述了这一创作主题形成的原因,最后对乡土文学中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矿井提升深度的不断发展,深井提升机的设计、生产和使用,已经成为我国提升机设计院所、生产厂家以及矿山生产单位共同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科学教育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学者的必修课,学习英语的人也日渐增多。因此,中国学者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日渐显露。这些问题和困难时刻困扰着我国广大英语学习者。我国前人学者不畏辛苦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终于总结并提出我国学者学习英语时将面临的几大主要困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输出效果低迷的当下,英译本《狼图腾》深受西方学者和读者的欢迎,堪称中国对外成功输出小说的典范。本文以葛浩文翻译的《狼图腾》英文版为个案研究对象,从翻译对象的选择、译者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对译本的形成过程与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指出读者的接受在文学译介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璞  陈丽 《科教文汇》2008,(19):226-227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1917-1927)中各具特色的十篇导言,其研究方法及研究视野,不仅远远超出了导言的导读功能,而且甚具学术价值,对现代文学的学术研究写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课程,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种文字美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社会制度和经济技术的逐步改变和完善,使得汉语言文学也不断地发展。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是汉语言文学改变的前提,更是时代文学发展和利用的关键。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文学逐步的繁荣兴盛,各种文学作品涌现而出,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源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语境历来受到我国各学科学者的关注,语境研究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笔者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境研究的分析,发现语境研究具有研究的多角度性、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强调语境的动态性等特点。相信在学者们的不断努力下,我国语境研究会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