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这一学科的兴起是一种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走向多元化的过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领域包括了媒介机构、媒介本以及媒介受众。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方法则趋向于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可能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以迥异于传统媒介批评的女性立场和社会性别视角 ,对传媒的性别观念进行解读 ,对媒介中的性别定型印象、女性如何使用媒介、女性对媒介的需求以及女新闻工作者在媒介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研究。这一新的研究视野大大开拓了媒介批评的领域。解读媒介视野中的女性主义 ,是当前媒介批评研究中体现人文精神的重要侧面。指出其性别歧视的表征及来源 ,并研究消除这一弊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的新趋势逐渐受到了高校新闻传播学以及传媒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在2014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文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传媒行业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强全媒体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高校促进自身新闻传播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目标.在内外部环境的不...  相似文献   

4.
高争议度和高关注度并存于当代艺术中,而"大众—艺术—媒介"之间的张力也内在于大众媒体的当代艺术报道中。"当代艺术"报道因当代艺术本身的特质和争议性,用泛泛的新闻价值、新闻规范和新闻道德标准去约束和要求这一特殊的报道领域,可能很难奏效。增强对这一报道领域的理解和深入探究,也许并不能消除争议,但或可促使大众媒体的当代艺术报道以更加自觉和自省的公共性意识去呈现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5.
2007年的电视荧屏,男性选秀节目风起云涌。从老牌的《美人关》到新生代的《加油!好男儿》,《快乐男生》更是将这场“男色”盛宴推至顶峰。借鉴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理论成果,尝试对男性选秀这一节目形态进行一定程度的解读。透过节目浮华的表象,不难发现。这恰恰是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遭遇作出的补偿,不过是一场女性革命的幻象罢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主要是指以女性经验为源泉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翻译研究也不例外。随着近年来翻译研究的迅速发展,在翻译理论文化转向的环境中女性主义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翻译,形成并发展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8.
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的表面现象,大众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动力;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为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提供了需求;官方意志的默许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大众文化的流行为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提供了温厚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已有十年的历史,中国新闻传播学对女性主义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介绍和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还缺乏对西方女性主义学派的系统介绍,立足于本土的研究缺乏特色和系统,女性主义的研究还有待更多的学者的加盟和进一步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宝贵财富。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使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传播方式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当今大众媒介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选择国内媒体对非典型肺炎的危机报道为个案,对疫情最早发源地--广州地方三大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探讨其新闻框架;同时,根据每一时期流言传播情况、社会人心安定情况,分析受众接受框架,通过二者比较证实预先理论假设:新闻媒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会根据一定标准框架凸显事件的特殊部分;受众在接受媒体报道时,也会表现出一定选择,从而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实现三种现实间的转换与互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的表面现象 ,隐藏其后的深刻的社会根源是我们最终追寻的目标。大众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动力 ;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 ,为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提供了需求 ;官方意志的默许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 ;大众文化的流行为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提供了温厚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需要有更具宣传力和影响力的传播渠道,而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就是对其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今社会的大众传媒已经深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并且急剧扩张,近些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颇高,报纸、图书、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都给予了较多的表达机会和展演空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植入媒介语境之中,并借助现代传媒的各种优势,能使其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14.
媒介素养教育是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然而其中的大部分讨论主要还是处于对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介绍与分析层面上,很少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进行本土化的反思,本文通过从法律理论、新闻理论、教育理论三大角度反思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理念,指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应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提出要全面、正确认识媒介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坚实起点,并强调现代教育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媒介产生的动力是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其发展过程形成了从自然到人工、表现趋于细化、淘汰与继承并存、由单一走向多元等特点。现今表现为其与新兴媒介共存、科技含量提高、相关媒介的使用频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现代网络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发展,报纸、电视等也加入到了网络的队伍中,与媒介融合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各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也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新举措实施的过程中,专家们强调的是加大对媒介融合的本土化研究与开发。媒介融合对传统的传媒产生重大冲击,国际上,新闻传媒也在根据本国的情况积极进行变革。我国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也及时地进行了师资队伍的优化,对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本课题针对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大众媒介文化是新闻系的一门与流行文化结合非常紧密的富有创新性、实践性、跨学科性的必修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适宜采用理论解读、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主体间性的授课方式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和创新;多元化的视角方便引导学生认识与反思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这门课程的现实意义体现在能够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为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媒体人奠定理论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教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和娱乐功能的开发,导致大学生的媒介沉迷症问题日益突出,对新闻传播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要切实改变大学生的媒介依赖,需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因势利导,提高新闻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媒介解读是将媒介产品视为一种特殊的本进行分析与阐述,与传统的传播学实证研究相对照,它力图揭示的是本内在的含义及其蕴涵的意识形态是在实践中与传播学研究具体结合的过程,都显示了它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借鉴意义。传播学批判学派主要思想与代表人物的产生与发展,与学批评理论的演进更迭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女性杂志中的消费主义陷阱和女性主义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主义和女性主义是当今传播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命题。在当今的后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传媒拜物教”。当代传媒以各种方式形成消费意识,其话语渐渐进入受众的神经之中。而在当今男权制的社会结构之下,女性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流派,在导入传播学研究后,对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都组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篇文章将会从消费主义和女性主义这两个视角出发来分析研究女性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