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什么叫《阿房宫赋》《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天下,嫌首都咸阳宫殿太小,便在渭水南面上林苑中,大兴土木。先建筑前殿于阿房(在现在陕西省长安县西北),尚未完工,秦始皇就死了,所以还没有正式名称。因为前殿盖在阿房,后人便称它为阿房宫。对阿房宫的命名,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阿(ē)是近的意思,房(páng)是旁的假借字,因为这个宫离首  相似文献   

2.
尽管《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渭之阿房宫。”但如果没有杜牧的《阿房  相似文献   

3.
阿房宫建于始皇三十五年,为秦朝著名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又《汉书 ,贾山传》记载: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  相似文献   

4.
“阿房宫”是秦代的著名宫殿。其“阿房”二字,《康熙字典》、《集韵》、《韵会》和《正韵》,分别切以“于何”、“蒲光”;《辞海》(修订本)“阿房宫”条因之,注音“ēpáng”是也。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阿房宫赋》的题注未标音读,“教参”之属又纷纭杂出,教学难免失误。“阿房”命义何在?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谓“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按,此说不妥。《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段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之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  相似文献   

5.
【题解】阿房宫,宫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公元前二一二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遗址在陕西西安市西南).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三辅皇图》又载:“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表南山之颠以为阙,终樊川以为池。”秦国灭亡,阿房宫被焚毁。  相似文献   

6.
关于阿房宫命名的缘由,现存的说法有三: 一、依地命名。根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渭之阿房宫。”依地命名说者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阿房宫动工时还没有命名,准备建成了以后再择一个美好的名字来命名它。于是“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阿房而随口称之为阿房宫。同时还举了两个材料作为佐证:①《长安志》云:“秦阿房宫一名阿城,  相似文献   

7.
国,乃秦始皇琅岈台刻石所言的大夏,非,但是以秦始皇刻石所言不至于晋阳之地,却是有理的。因为秦始皇时代,其地已北至阴山,早已超出今山西一带。前引《周书·王命解》孔晁注曰:“大夏,西北戎”,以孔注及《海内东经》推量,所谓的“大夏国”必在今西北地区,就是秦汉文献经常提到的西域大夏国,与秦刻石所指的大夏不同。在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曾经在今陕北、宁夏、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建立大夏国。在今甘肃临夏一带,还有大夏县、大夏河。历史时期“大夏”一词所指颇为广泛,需要做具体分析。读《史记·秦本纪》札记六则@刘占成$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富赋》一文有以下句子:“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课本注:“人,民。唐避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阅读细心的同学提问道:文中  相似文献   

9.
一、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对“蜀山兀”的“兀”字,中学课本是这样注解的:“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释为:“形容山秃。”《汉语大字典》释“兀”为“光秃”,所举例证也是杜牧的“蜀山兀,阿房出”一句。以上三种解释,都认为“兀”是山光秃的意思。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在“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  相似文献   

10.
秦时明月     
《红领巾》2008,(1)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讲述了荆轲之子荆天明历尽艰险,最终成长为盖世英雄,并凭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进程的热血励志故事。  相似文献   

11.
巧用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达到增进智慧的作用。这样的语文课不再枯燥,不再一潭死水,而是妙趣横生,绿意浓浓。在这里我们以《阿房宫赋》一文为例,谈一下趣味教学。一、巧联成语学习《阿房宫赋》可以联系到很多成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极言六国灭亡之速——土崩瓦解,秦兴之骤——势如破竹。而从“兀”到“出”的过程,可见统治者的“乐”和老百姓的“苦”,兴建阿房宫——劳民伤财,秦的罪行——罄竹难书,“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出阿房宫的广、高,其建筑——美轮美奂,“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相似文献   

12.
一、部分提示未“提示”课前设有引导学生学习的“提示” ,体现了现代教学论思想 ,然而有些提示虽然语言颇有特色 ,但提出的问题大而难 ,也就难以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如《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 2课《秦始皇统一六国》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 :长平之战、秦灭六国的时间及意义、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都城和疆域等。而课前提示是这样写的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你一定很想知道 :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究竟有什么贡献 ?怎样评价他的功过 ?匈奴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加强思想专制的暴力政策,关于坑儒的情况,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当时由于为秦始皇求仙药的方士有诽谤之言,又相邀逃亡,秦始皇于是派御史侦察咸阳的儒生方士,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人知之以惩后”。那么,秦始皇是如何“坑儒”的呢?  相似文献   

14.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大的作用;秦统一后,李斯辅佐秦始皇,为健全和巩固封建性的中央集权制度,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作《李斯列传》。”可见,司马迁对李斯的历史功绩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李斯的业绩与秦始皇相始终,在除旧布新的激烈斗争中,李斯所表现的卓越政治远见和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的才能,为秦始皇肯定和支持,秦始皇的建树和李斯的政治活动是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周陵中学之北有两座南北并列的大冢,冢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树的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记墓碑,故世皆称之为“周陵”。然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这两座陵墓并非周文王、周武王陵,而是秦文王、秦武王陵。《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秦惠文王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北一十四里。”又云:“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北一十五里。”《史记正义》作者张守节为唐代人,唐咸阳县城约在今咸阳市东五里,由此向西北十四里正是世传“周陵”之地。宋以后人以之为周文王、武王陵显然有失考稽。周文王、武王陵在今西安市长安区境…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集中于首都咸阳加以销毁,铸造了钟噱(音ju,古乐器)和12个各重千石的大铜人,置于宫廷之中。秦代一石约折合现今37.5公斤,以此推算,12个大铜人就重达45万公斤。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12个如此巨大的铜人?这个问题虽有不少人作过探索,但至今仍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秦始皇铸造铜人是出于迷信,是为了“祥瑞”。秦始皇相当迷信,曾封泰山,禅梁父,访神州,求仙人,轻信方士之言,竭力搜寻长生之药。《汉书·五行志》也记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  相似文献   

17.
谪戍是从秦时开始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戍边政策。马端临是以“兵不足用”来解释的,他在评论秦始皇用兵时说:“秦始皇既并天下,……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秦始皇时役重兵繁,确实是事实。但秦始皇时用兵还没有达到马端临所说的“兵不足用”的程度。马端  相似文献   

18.
秦时明月     
《红领巾》2008,(1):56-57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讲述了荆轲之子荆天明历尽艰险,最终成长为盖世英雄,并凭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进程的热血励志故事。在主角荆天明的旅程中再现了建设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著名的历史事件,穿插了孟姜女哭长城等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9.
秦汉之际有一名高级知识分子,姓叔孙,名通。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他幸免于难;秦二世时,他又虎口脱险;在汉初,他为刘邦创立汉仪,树立皇帝威严,官至太子太傅,成为秦汉之际最著名的儒生。 虎口脱险 叔孙通,战国末期鲁国薛(今山东滕县南)人,以精通儒学著称。秦统一六国后,叔孙通入京城咸阳任待诏博士,即候补博士。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史学界,秦王政(秦始皇)首创“皇帝”名号的说法流行很广。如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卷写道:“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后.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