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期刊社与作者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刊社与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具体体现为双方的合同关系,期刊社与作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拥有不同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只有在明确期刊社法律地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护期刊社和作双方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政校企”三方合作是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途径,对此高职院校已经展开多年探索,但在合作过程中发现“政校企”三方在政府的主导作用、校企双方的追求目标、高校教师的技术技能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对于高职院校在“政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困境进行总结分析,并尝试从职责、目标与机制等维度提出具体改进的方法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能结合校企双方的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那么,政校企合作中,三方具体扮演什么角色?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和运作机制截然不同,校企深层合作何以维系?充分地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探索政府主导、校企主体、多方参与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是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构建还存在许多障碍,需要从政府发挥主导职能,出台相关法规政策;行业机构引领,协调校企合作多方关系和校企双方通力合作,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三个方面来探讨构建产教融合、政行企校合作机制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协作关系,已成为一种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目前,在英国院校协作关系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一种通过“契约”的形式来达成的合作关系。“契约关系”使得在校本培训中院校双方关系更为制度化、规范化。这一协作形式对我国当前关于校本培训外部保障体制的有效实施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10月27日,我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订校社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教材出版、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领域展开合作。  相似文献   

7.
卫灵 《教学与研究》2005,9(9):61-66
中印建交55年来,双边关系呈现“政冷经冷、政热经热”的特点。两国作为经济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空间还很大。如果双方发挥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加强合作,在国际市场上将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文章分别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政治外交战略层面,分析和认识中印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所在,提出,发展中印贸易关系既是我国拓展南亚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更好地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性步骤,也是我国在南亚地区增强影响力,实现稳定周边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本文大量参阅了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关“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的新成果,围绕“中共二大前国共有无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的评价”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三个主要争论问题做了述评,认为:中共二大前国共两党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只是一种不自觉的、党派性不明显的合作,是一个从不合作到酝酿合作的认识转变过程;“党内合作”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形式,在国共合作之初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应当适时地采取“党外合作”形式,这样会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有条件的,在其原有的内外条件都发生变化后,“党内合作”的形式就成为双方的桎梏,使双方无法化解发展变化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合作的破裂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考察表明,学校管理体制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是令人困惑的,也是学校自身无力解决的。从学校同政府、社会宏观关系的大系统观出发,有必要将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扩展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说,在对原有教育管理体制具有的政校不分、社校分离弊端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同步变革政——校关系与社——校关系,政府既要同学校分权,学校也要向社会分权,设计与建立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管理、政府宏观统筹的学校——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现具体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资料] 2005年9月5日,为期一天的第八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欧盟轮值主席国主席、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盟共同外交及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等人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领导人共同出席此次峰会。双方领导人回顾了中欧关系的发展,共同庆祝中欧建交30周年。双方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和欧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欧关系不断加深,并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认为,中欧关系的不断加强对中欧的长远利益、亚欧合作,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双方领导人希望通过具体行动发展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所谓“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利益”是指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教育利益等。“共同体”是指双方或多方在理性估算的基础上.以不同方式结成的类似利益联盟式的行动体.互利共赢是这个行动体中利益不同的双方或多方联合在一起的动力所在。“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以互利共赢为前提。以契约和协议形式建立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实体或实体联盟.其核心是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形式.其特点是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完善职教立法.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积极发展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经过努力,双方关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为未来的关系发展开拓了空间。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影响双方关系发展的消极因素并未完全消除;但是在双方关系中,积极因素是主要的,友好合作是主流。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和东盟都将致力于深化全面合作,进一步推进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3.
"政校合作"运行机制创新要求政校双方"共商共决、联动协同",建立重大事务的衔接和磋商、重要领域的交流和协商、重点项目的对接与会商等工作机制,同时还要完善运行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政校合作的运行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采用线型模式、交互模式和综合模式,而合作运行机制创新的关键,就是高校与政府在现有的运行制度框架内进行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高职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年制高职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模式是一种深层次的基于生产、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而建立的一种紧密合作、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均分的合作关系。其主要形式有企业冠名订单班、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学院。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机制,是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教育体制。切实开展良好的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有效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目前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合作方法五花八门,但多数合作只是停留在一张薄薄的合作协议上,合作缺乏可行性和有效性,如何在种类繁多的校企合作中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特点的合作模式,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是文章研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作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受到广泛关注,并有大量不同形式的实践尝试。大学理论工作者介入中小学的教研活动中,与教师们一起备课、听课、反思是其中一种形式。由于双方明显的背景差异,合作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合作双方可以在平等的前提下,坦诚地交往,在动态生成的研讨活动中实现和谐合作。这种合作方式即“对话式”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自1993年哈萨克斯坦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后,在哈萨克斯坦的努力以及欧盟的积极回应下,双方的政治和经贸关系持续深入发展。同时,哈欧关系中也存在着哈萨克斯坦市场经济地位悬而未决、双方贸易结构不平衡以及哈萨克斯坦“外交地位独特性”等问题。哈欧关系既面临大国关系的考验与竞争,又面临具体问题的困扰,但双方都将会本着务实的原则,努力扩大合作,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凌佳栋  宋立华 《中国德育》2023,(23):15-18+22
劳动教育家校合作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在劳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有所规定与要求。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存在认知失当、内容失焦、形式失度、评价失效等多重异化现象。为此,需要家校直面认知差异,实现自觉联合;聚焦劳育初心,回归育人之本;推进沟通共享,丰富合作形式;落实科学指导,完善评价体系,从而促使家校合作回归本真,以高质量的家校合作促进高质量劳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四川农村合作运动的发展轨迹与中国其他地方大致同步,但也有其自身特点。“防区制”时代,由于缺乏中央政府力量的介入,四川合作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川政统一后,通江、南江、巴中等“剿匪区”的农村善后催生了大量的合作预备社,四川农村合作运动得以初步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农村合作社数量的急剧增长,农村合作运动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抗战胜利后,四川农村合作运动仍旧保持着一种惯性的发展态势直至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终结。  相似文献   

20.
"学校"之设计是黄宗羲政治思想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其核心在于对传统政治中之政教、政学关系予以一种具体的制度性规划,堪称儒家政制理念中关于政教关系问题的经典论述。具体而言,学校之功能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作为精英再生产与政治伦理养成的重要场所;其次,作为公议中心与政治权威之所在;最后,也构成了基层社会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由此,学校既体现了"道统"在制度层面对于"政统"的规约,也展现了"教"在塑造基层社会风俗、秩序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