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我国从殷商甲骨文起到清末,共三千多年的文字记录都用文言文.今天全国掀起了科学研究的高潮,为了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各门科学都要追溯其历史,研究其发展规律,就不能不翻阅古代文献.但古代的文字典籍古老艰深,不好懂,尤其是先秦古书.一般大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较差,尤其是过去历次运动中,反对"厚古薄今"、"崇  相似文献   

2.
古诗文教学中,字词句的讲解固然重要,但古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古文化现象亦不可忽视。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文化现象,对于教学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相当多的中学语文教师对古代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古代文化理解肤浅。语文教师古代文化素养不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弥补语文教师古代文化底子的"钙"很重要。但是到目前为止,针对特定的教材,挖掘、整  相似文献   

3.
兴无灭资,发展历史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看来,历史学的跃进,首先是扫除思想障碍,障碍跃进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这种思想的突出表现,就是陈伯达同志指出的“厚古薄今”的倾向。体达同志说,现在学历史的人“言必稱三代”,这是一针见血的批评。我们应该接受这个批评。当然,伯达同志也没有意思要我们不研究古代史。我国历史悠久,古史也应研究;但是研究古史,也不是为了古人,而是为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为社会主义服务。由于“厚古薄今”,就使得史学工作者看不见当前伟大的历  相似文献   

4.
"良史"现象与"良史"论,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史学的发展,"良史"的内涵逐渐丰富和提升。大致说来,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良史"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人,即称职的或杰出的史官、史家;二是指书,即那些规范的、严肃的或优秀的历史著作;三是指人们的志向或追求的目标。从"良史之才"到"良史之体",再到"良史之志",中国古代史学中的"良史"现象和"良史"论给中国史学带来许多实际的创获和理论的启示,给中国史学增添了活力和清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正>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的原则。既不能厚今薄古,也不能厚古薄今,更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态度。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师大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80、90后中流行着一种"小清新"现象,从衣着品味到摄影音乐电影等各个方面,"小清新"更是引领着一股潮流。本文把现代"小清新"一说结合古代"芙蓉出水"的美感进行赏析评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司法审判中,刑讯是一种惯常现象。这一现象构筑了古代刑罚文化的特征之一,也是现今社会刑讯逼供现象的遗传基因之一。文章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的肉刑刑罚遗风、工具主义刑法观、重权力轻权利观念、"无讼"思想等对这一现象的存在起了重要作用。对刑讯现象的文化机理进行探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古代的刑讯及当今刑讯现象的分析、矫正、预防。  相似文献   

8.
八月廿一日到廿六日,福建省召开中等学校历史教学座談会。出席福建师范学院、福建教师进修学院和各中等学校历史教师代表三十七人。座談的中心是中等学校历史教学如何貫彻厚今薄古原則,使教学工作大跃进,有力地为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綫服务。会議采用大字报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形式,代表們一般能解放思想,打消顧虑,做到思想交鋒。会議分为兩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計兩天半时間,主要为揭发教学中的厚古薄今現象,和分析这些現象产生的根源和造成的危害。第二阶段計三天半时間,主要为研究在教学中如何貫彻厚今薄古原則。代表們揭发出教学中大量的厚古薄今現象,如脫离政治、脫离生产、脫离实际、崇拜古人、留恋古代、以古非今等等,真是俯拾即是。产生这些現象或由于政治  相似文献   

9.
一在前一阶段的教学改革运动中,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中世史教学工作中的“厚古薄今”、“厚帝王将相薄劳动人民”等资产阶级学术观念和历史观点,遭到彻底的揭发和批判。中国古代中世史教学工作的这一根本性的缺陷,主要是由于任课教师的资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造成的。但也应当承认,具有指导意义的旧的中国古代中世史教学大纲,跟这个缺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党的领导下,师生在共同编制新的中国古代中世史教学大纲的同时,对旧的教学大纲也进行了检查和讨论,以便由此取得经验教训,找出正确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儒学作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有其精华和糟粕。我们的态度不是“厚古薄今”,而是“古为今用。”为了充分发掘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作者拟采用纵横对比的方法,试图就孔、孟“仁”论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的方面进行对比,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为推动儒学思想的研究做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国南北宗族的差异,探讨为什么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宗族的发展逐渐出现"南盛北衰"的现象.并分别从地缘政治、战乱因素、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2.
模式数字"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与数字现象,几乎无所不在.以"九"为模式的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九州"的划分,不仅使华夏地城区划化而且也使以"九"为模式的文化深深植根于华夏民族思想意识中,并逐渐形成巨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文学、政治等各个层面,形成了中国古代以"九"为最的模式数字.  相似文献   

13.
一、对电现象的认识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十分注意大自然中的雷电现象,并且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远在公元前1500多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字中就出现了"雷"字,到稍晚的西周,在青铜器上又出现了"电"字. 关于雷电的成因及其本质,我国古代的思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古典文学的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厚古薄今”的倾向。拿古典文学讲授的课时与现代文学讲授的课时来比,是六与一之比,即是说,古典文学讲授六小时,而现代文学只讲一小时,突出地表现了“详古略今”的现象。再拿古典文学的  相似文献   

15.
文学经典的认定不能厚古薄今,不能以"景置"方式剥夺当代人认识和言说当代经典的"话语权",对当代文学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严肃的排行榜不是出于市场和商业的考虑,而是出于对中国当代小说的一种真实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是中国当代小说"经典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黄帝四面"神话究竟应该作何种解读?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分歧。这固然与神话本身的多义性有关,同时也与人们对神话解读存在局限性有关。以往的解读者多着眼于具体的文化(历史)现象,而没有关注到背后一以贯之的东西,即某个能够给予这些文化(历史)现象以普遍性理论支持的哲学世界观或文化元观念。通过对古代神话文本与哲学文本的对比研究并结合对神话得以发生的经验原型的具体分析即可发现,"黄帝四面"其实是一个与古代天道模式有关的神话隐语,各种与"黄帝四面"神话有关的文化(历史)现象只不过是作为文化元观念的天道模式的具体表现而已。由此,这个古老的神话就获得了忠实于神话原意的解读;而且,由于引入了文化元观念这一概念,从而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神话、哲学以及文化之间一体性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产生了成熟的物候历,它们概括了我国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而四时迥异的物候现象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和抒情性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喜怒哀乐情绪始终与季节及物候变化同感相应。中国古代海量的"四季"抒情文学作品,形成了多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四季"文学抒情模式。  相似文献   

18.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及数学史志教育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学史志教育是个老话题.传统做法是顺手拈来,零星渗透,厚古薄今,着重于"民族自豪感"等"外在"教育.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及实施数学史志教育的策略有:注重振奋民族精神的价值,关注人文教育的价值,重视返璞归真教育的价值,挖掘思想方法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婚姻是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在儒家礼制思想影响深远的古代社会里,"烝婚""报婚"是两种比较特殊的婚姻存在形式,它们的存在与古代的父权制、种族观、人口的繁衍及政治外交息息相关,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探析"烝婚"、"报婚"这两种婚姻出现并存在的原因,以祈对古代的社会政治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4,(4):65-69
从方位词"左"的语义入手,结合史料,对"尊左""卑左"现象加以归纳和分析,认为"卑左"和"尊左"的现象在古代中国同时并存,适用于不同的范围、情景。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人把握世界时的多元和灵活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