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骈文独具特色。这表现在 :句型参差多变 ;文气疏散流畅 ;平实贴切又生动形象的典事和清新俊逸、情感浓郁的词藻 ;缠绵悲戚 ,蕴涵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思索的个体情感等。这种深沉的个人情感化的骈文 ,既是卢照邻对六朝优秀抒情骈文的风格的继承 ,也是他自己文风主张的体现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思想及心态下对骈文的创新 ,同时也是走在时代文学思潮前列的文自觉对骈文的革新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住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的创作历程十分曲折,其文学风格主要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是由表现孤儿情感、描写自己爱情失意的“私小说”到体现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美的文风的转变,二是转向二战后以《千只鹤》《山音》为代表的、主要追求感官享受和渲染病态的性爱,或多或少染上了颓伤色彩的风格。拟从川端康成特殊的人生轨迹入手,探讨川端康成文学风格的转变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女性作家以其细腻的笔触,特殊的成长经历和情感阅历,刻画出一系列个性坚强独立、性情容忍聪慧、志向远大的女性形象。与之相映照的男主人公形象更是由于女性作家独特的自身经历、写作风格和写作倾向,具有明显的女性作家的写作色彩。因而分析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可以进一步了解女性文学的传统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阿尔马赫是加纳第二代英语作家中最具才华的作家,广受争议。他的人生三部曲为他奠定了文学地位,也决定了他的文学走向。该论文分析了其作品的主题思想,揭示了阿尔马赫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及个人的悲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汪佳庆 《考试周刊》2011,(29):51-52
"文如其人",任何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个性特征,诗人所处的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他们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诗言志",诗人都会将自己的理想、情感抒发在诗词中,学生在品读诗词前,可抓住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及其作品的主要风格来细细领会。  相似文献   

6.
散文,以其传递作者的真情实感而倍受人喜爱,其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小。在进行散文类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遣词造句手法、作品的文学性及其展现出的文化内涵,带领学生感悟文体特质、聚焦细节描写、关注作者心境、分析写作风格、发掘审美要素,在教学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五四以来,一批作家独辟蹊径创作了散文化小说。萧红接过散文化小说的旗帜,并根据自己的情感经历和写作风格,创造性地完成了多部优秀的散文化小说。《呼兰河传》突破了以叙事为主的小说结构模式,以浓郁的情感代替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群像展览式的人物描写代替性格鲜明的"主人公"刻画,以自由化的诗歌语言唱出作者内心的悲凉寂寞。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作家成长背景的对比,可以观察人生经历对作者为文的影响﹔经过语言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方言在叙述语言中的若隐若现,以及作者个人语言风格对文风的影响﹔经过对重要的意象"水"的对比,可以看到作者对故事的表现手法、与因应用不同手法而最终展现的不同风貌﹔最后,经过分析"美"的呈现方式,以及作者对待完美的"美"的态度,可以探察到沈从文与汪曾祺通过自己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李肖飞 《现代语文》2006,(12):123-123
潘向黎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作家,她是一个在写作时间上很随便、在写作内容上却很较真的人。她从不固定安排自己的写作时间,有时候她可以整月、整年时间什么都不写,她唯一在意的是写作时的那份心境,在意写作带给自己生命的那一份独特的冲击与丰富。发表于《作家杂志》2005年第1期上的《永远的谢秋娘》,前不久获得了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五大学奖项之一的庄重学奖。这部小说深刻体现了潘向黎追求别致生活的人生旨趣,小说通过女主人公谢秋娘那扇逐渐关紧的情感之门,表现出她对人生苍凉的无奈和对难以捉摸的情感的厚重悲悯感。  相似文献   

10.
经验与体验     
写作特别是记叙类文体的写作,永远离不开经验和体验。所谓经验,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积累,它可以直接从生活中得来,也可以间接从书本上得来;所谓体验,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的生活的情感反应和智性感悟。写作就是将过  相似文献   

11.
正散文是文学作品阅读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就写作的内容而言,散文一般有两种类型: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就写作的目的而言,散文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二是以表达哲理为主要目的。哲理散文就是通过作者对社会、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哲理散文所阐发的哲理源自作者的思考。源自作者观察自然或人文景观所产生的感悟、联想,  相似文献   

12.
乐毅《报燕惠王书》和诸葛亮《出师表》,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时刻,上书给后主的,因作者经历与写作背景的相似性,文体与上书对象的共同性,两篇文章表现出了惊人相似的情感,又因写作目的及作者和身份,处境的不同,二文在选材重点及语言风格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开篇的话]你知道什么是哲理吗?你愿意得到哲理的启示吗?“哲”即聪明。哲理,就是指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原理。它融汇了深邃的思想,承载着隽永的意蕴,闪烁着作者的理智。人们常常这么说,哲理是智慧的火花。而哲学修养也是一个人人文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读些富含哲理的文章,不失为一种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增长见识的好途径。这也是刘墉、林夕等作家的哲理美文风靡起来的原因吧。从写作的角度看,如果你请哲理来装扮你的文章,那么你的文章就会鲜艳脱俗,芬芳耀眼。于是,我们欣喜地发现,聪明的学生总会将自己纵览世界、洞察人情、体味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初期的女性小说作者的成名作和成功作品都采用"自叙传"的写作方式。庐隐作为自叙体写作的代表作家,更是以她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倾诉了"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意识的青春期迷惘的感情。通过作品中女性内心世界情感诉求,印证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在探索自身解放之路中的迷惘。  相似文献   

15.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世界本土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风格在阿拉伯文学上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想象美、如画般的色彩性的美,常被人们称为“水晶般”的风格或者是“纪伯伦体”。他是新一代阿拉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注重情感的传达,其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特质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追求爱的人生观、超越自我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写作背景是指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作者相关资料,一般包括作者的写作时代背景、创作目的、创作风格、作者的身世经历等。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学生学习任何一篇课文之前都要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才能做到知人论世,比较深入地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作品的创作目的和语言风格等。由于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在特定社会生活背景中的某种思想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补充相关写作背景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女性对自我的书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个人化写作潮流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作为"女性私人化写作的代表"的陈染,她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带有作者自身经历的某些印痕,可以说,陈染是用其笔下的人物来代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文章以陈染的小说创作为例,探讨其小说中,作家创作与个人经验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总结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特色和局限。  相似文献   

18.
陈蓓 《考试周刊》2009,(13):23-24
索尔仁尼琴是苏联作家中不容忽视的一位。本文通过对索尔仁尼琴的创作经历及其几部主要作品的分析,揭示出他不寻常人生遭遇对他文学风格的重大影响。作家的生活经历与创作过程密切相连,并最终形成了其呼唤人道主义和追求真理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李想 《文学教育(上)》2011,(11):100-101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独特的一个。他的"既不想隐藏自己,也不想表现自己"的创作动机,与他一生坎坷的情感经历是有着莫大关系的。本文主要从戴望舒的人生体验角度出发,来揭示他的这一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小说《年青的时候》是现代文学史上一篇被忽略了的短篇佳作,其独具的特点显示出鲜明的不可替代性。小说通过一段年青人的情感经历,揭示了人的二重性,展示了人生固有的、普遍的、深层的"底子",以深刻的哲学内涵表现出对特定时代的超越,可谓寓哲理于凡俗,寓大悲于平静。创造性的对比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其艺术形式上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