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解放日报》中关于边区群众卫生防疫工作相关报道的梳理、考察与分析,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下的边区政府、人民军队、医药合作社在群众卫生防疫工作中发挥了主体性作用,及时对群众开展疫病救治工作,以各种形式宣传疫病预防理念,介绍国外防疫经验和宣传西医知识,提出西医“本土化”和中西医结合防疫观点,极大地改善了边区群众卫生防疫工作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是一次成功的新闻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有其深刻历史背景。其中,新闻对国内形势关注度不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意识薄弱,报纸内容存在“八股”风气,新闻报道有失真实缺乏创新是促使《解放日报》改版的重要因素。改版后,《解放日报》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全党办报”的理念;坚持党报为人民,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实事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如今,历史和现实都要求我们总结《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经验,为在新时代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绝对领导,强化主流媒体的政治担当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解放日报》,以加强对整个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宣传。赵毅敏在担任《解放日报》秘书长期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与《解放日报》的筹建工作,深入基层切实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将《解放日报》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党的舆论宣传力量,为延安时期党的新闻出版工作蓬勃发展贡献了力量。赵毅敏坚持宗旨意识、创新宣传方式、重视对新闻宣传人才的教育培养等工作经验,为宣传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以卓越的宣传业绩和丰富的办报经验,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解放日报》的创刊及改版中,毛泽东倾注了大量心血。它是在毛泽东的哺育下创刊并成长起来的。它的成功改版是中国共产党党报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正热播剧、流行歌手在高层访问、文化交流中屡屡被提及,提醒和启发我们:中国在跨文化传播中,应更重视大众文化的独特功能,重视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文化接近的亚洲国家"走出去"。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马来西亚访问时,谈起歌手梁静茹在中国"广为人知"。此前,2013年3月,习主席在坦桑尼亚演讲时,也曾提起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的热播。这些都是文化在国家交往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具体例证,生动解答了跨国文化传播如何更具灵活性和更加贴近受众需求的问题,对国家软实力建设很有启发。梁静茹是流行歌手,《媳妇的美好时代》是流行电视剧。两个例子都属于大众文化范畴。在文化传播和建设中,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都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跨国传播来说,大众文化传播方式较为生动活泼,文化障碍较少,易于为有相当文化差异的社会所接受,为普通的民众所理解。  相似文献   

6.
罗兰·巴特在某些方面消除了高雅文化和流行文化间的界限,承认流行文化具有曾经被认为高雅文化独有的复杂性。对它所模仿的“高雅文化”和所替代的“流行文化”来说,大众文化很明显地被看做是低劣的。这种对大众文化的轻蔑和谴责贯穿《神话》全文。同时,巴特痛恨知识分子在大众文化中逃避意识形态评判的行为,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勇于揭示大众文化背后隐藏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广告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影响,广告文化正向社会大文化泛化,其趋势已由广告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所显示.大众文化的生产表明,广告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各种文化的走向和出发点.深刻认识广告文化的这一特点,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和发展我们的社会大文化体系,健全文化的发展格局,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创造一个更优化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8.
1.抓好职工文化阵地建设。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投入的体现和要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职工的文化阵地,必须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塑造美好心灵,决不能给错误的东西提供传播渠道。   职工文化阵地,重在建设、发挥作用。几年来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工会一是抓宣传阵地建设。开办了《成飞工会通讯》学习资料,建立宣传文化橱窗 13个共 31个版面;分别举办《工会园地》、《工会工作专题报道》和《工会生活》等专栏。在宣传阵地上宣传国际国内和公司的形势及生产…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作为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舆论界的权威和旗帜,是边区抗战新文化传播和建设的主要载体和渠道,在充分发挥党报作为"集体组织者和领导者"的作用,大力推动边区大众的文化运动,发展和繁荣边区文艺,建立、发展边区的出版发行事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申报》广告对近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报》广告传播通过赋予商品一种文化色彩,使上海市民消费的不只是商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商品所带来的文化意义。文章突破了历史与经济的传统研究路线,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申报》广告对当时上海市民消费行为和方式的影响,并指出《申报》广告对二三十年代上海物质消费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二三十年代的《申报》广告是上海市民获知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它通过一系列消费话语建构了健康、休闲、享乐、爱美、送礼等消费文化,为上海市民搭建了一种消费模式和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被人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是一位具有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的人民艺术家。早在全国解放以前,边区文艺界就提出“赵树理方向”问题,并且把它“作为边区文艺界开展创作运动的一个号召”(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载1947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周扬同志也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1946年8月26日《解放日报》)。就是这样一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12.
商业广告所处理的信息主要为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日益趋同。虽然各国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性,但是人类本身以及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条件都存在着共性,这种共性就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共识。不同文化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和相通性是翻译中可能并且应该采用归化方法的客观依据。商业广告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行为,广告的“ACCA”的功能要求广告的译文必须接近读者,以读者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明星广告的大众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永伟  茹虹玮 《文教资料》2006,(15):131-132
体育明星广告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社会热点,它不但是市场经济和体育产业化运作的重要内容,还极大地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大众文化为切入点对体育明星广告现象进行探索,指出体育明星广告的火爆是当代大众文化在广告领域中的表现,大众文化是体育明星广告火爆的深层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广告的含义和广告的商品性入手,可以阐释广告的文化内涵,并具体了解其作为大众文化的特征、来源及其影响。同时,从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语言学、修辞学等角度,亦可了解广告中所具有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15.
刘三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品牌,从彩调《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印象.刘三姐》到正在开拍的音乐电视剧《刘三姐》,它正借助大众文化的羽翼发展壮大。以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变迁为例,阐释了大众文化全球化传播视域中中国民族文化走向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分析了民族文化如何借助大众文化发展壮大,并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上海民国时期广告在市民文化变迁中的作用.认为广告的文化生产虽然只是广告全部价值的一部分,但是其通过影响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产生的价值是显著的.广告的文化生产构成了大众文化、都市文化的重要部分.因此,广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国时期上海市民文化的走向,促进了新的文化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解放日报》作为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和西北中央局的“喉舌”,是整风运动中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它及时推广整风运动的做法、推广整风运动的经验,充分发挥了党报的作用。同时,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解放日报》进行了改版,由一张“不完全的党报”转变为“完全的党报”,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新闻改革,对党的新闻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申报》电影明星报道了解大众文化的发展情况,主要从大众文化的现代娱乐方式、受众对大众文化的态度和选择以及《申报》电影明星报道推动以电影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发展三层阐述《申报》电影明星报道对大众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以迅猛的态势占领学生文化的领地,成为学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积极、健康的学生文化建设受到严重冲击。大众文化的特点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契合,大众文化传播载体的多样性、先进性,以及青少年同辈群体交往的需要是其重要原因。建设学生文化,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及大众文化的研究,必须革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手段,恰当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注重同辈群体对学生文化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今天回头看,2012年的一些代表性文化事件喻示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所引发的强烈兴趣,还是《泰囧》的票房奇迹,都是新的社会状态的重要表征,凸显了中国大众文化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