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标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新闻的眼睛"。新闻标题要"目光四射"、"引人注目"、"传神达意",应用成语是最巧妙的途径。应用成语能帮助标题增强概括力、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成语含义深刻、概括力强,有的还富有哲理,生动形象。因而,恰当地引用或活用成语制作新闻标题,会使新闻标题简洁明快,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成语制作新闻标题,常见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单独引用一个成语为题。能够单独引用制题的成语大都是意义完整、寓意深刻的成语,一般不需要加修饰成份。可以说,一条成语就是一则标题。比如《锦州日报》(1985年7月19日),通讯标题:  相似文献   

3.
顾光遂 《新闻三昧》2004,(10):30-31
成语在新闻标题中常有运用。用得好,标题平添光彩,引人眼球,体现制作丰厚的化素养;用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甚至把意思搞反了,误导受众。成语在新闻标题中的误用有多种,本试从三个方面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阅读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新闻赖于标题的点睛传神作用来吸引读者,打动人心。要使标题准确、鲜明、生动地突出全文的精华,体现新闻的主旨,应用成语可以说是捷径——因为成语是汉文化几千年积累的财富,是“现成饭。” 一点提醒:成语入题,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兼得 成语是语言中定型的,使用中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多数由四字组成的词组。它作为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之一,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等诸多特点,往往寥寥数字,即可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标题制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不仅能节省笔墨,增强表达效果,做到育简意明,言简意深,而且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993年11月18日的参考消息,在报道夜视仪的发展变化时,制作了这样的主标题——“在黑暗中伸手可见五指”。“伸手可见五指”是成语“伸手不见五指”的巧妙仿用。它不仅准确、生动地表达出夜视仪的功能和特点,而且所包含的作者对变化中的夜视仪之“将在各领域,包括与罪犯及偷猎者作斗争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的欣喜之情和也可能被用于战争的忧虑之情也隐隐可见。 两句补充:成语结构多样来源不一,标题中使用率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稿的"眼睛","灵魂",如何巧做新闻标题,让标题更新颖,更巧妙,更别出心裁、引人注目,达到看了标题就想看完稿件、看了标题就理解了稿件"灵魂"的目的.笔者仅举以下四例:  相似文献   

6.
要使标题准确、鲜明、生动地突出全文的精华,体现新闻的主旨,应用成语可以说是捷径。 成语入题,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兼得 成语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等诸多特点。在标题制作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不仅能节省笔墨,言简意深;而且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巧用成语     
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品。它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千锤百炼,成为言简意賅、形象生动、寓义深刻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巧用成语入标题,常收到其他语言形式无法代替的效果。譬如: 标题需要极其精练地传达新闻的精髓,成语正是最好的“帮手”。例如——  相似文献   

8.
由于成语具有简洁精炼、寓意深长和概括力强等优点,在新闻写作中运用得活,运用得巧妙,可以增强文字的表达力,使新闻报道写得更深刻、更生动、更富有文采。所谓“成语”,据《辞海》的解释,是指长期以来人们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字组成。成语在新闻标题中的活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巧借谐音,另铸新词。例如,言论《无所不痰》(1978年11月1日《文汇报》)改“谈”为“痰”,讽刺随时随地吐  相似文献   

9.
由于成语具有简洁精炼、寓意深长和概括力强等优点,如果在新闻标题中运用得活,就能增强文字表达力,使标题更深刻、更生动、更富有文采,更吸引读者。 所谓“成语”,据《辞海》的解释,是指长期以来人们惯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成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字构成。成语在新闻标题中的活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巧借谐音,另铸新词。例如,言论《无所不痰》(1978年11月1日《文汇报》),改“谈”为“痰”。讽刺随地吐痰,不注意公共卫生之人。《切莫见利忘艺)(1985年2月23日《人民日报》),改“义”为“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某些文艺团体只顾赚钱,不顾艺术质量的倾向。还有如《恭喜发“才”)(1983年2月13日《人民日报》)、《就地取“才”》(1984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0.
标题与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它的结构形式严谨,概括意义完整,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列宁说过:“常常有这样的成语,它能以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出相当复杂现象的本质。”成语的特点决定了它运用的广泛性。它不仅在文章正文中随时和读者见面,而且在文章标题中也占有显著位置。用成语做标题的方法通常有:一、引用。有些文章标题根据内容需要,可采取“拿来主义”,直接对成语原封不动地引用,取其本意,为我所用。如:《山重水复》、《铜墙铁壁》、《后来居上》、《春华秋实》、《天网恢恢》。二、嵌用。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各类地方都市报为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吸引受众、增加发行量,在新闻标题上突出口语化,地方都市报新闻标题口语化现象日渐突出。"文好题一半",要制作一个吸引读者的好标题,可以巧妙运用拟人、比喻、对仗、设问等各类修辞手法;多用、活用动词增强感染力;用新闻报道中口语化的直接引语做标题;使用方言,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李丹 《新闻知识》2012,(8):71-72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现在,不少新闻稿件的采编人员将数字巧妙嵌入新闻标题之中,发挥修辞功能,强化传播效应。同时新闻标题中数字嵌入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标题如何出新,活用成语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成语活用作标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巧改一字,意义出新。如《不耻下卖》(人民日报80.11.24),就是将“不耻下问”改了一个字,提出要多销商品,须到处摆摊设点,以至串巷叫卖,有不耻下卖的行动。又如一篇报道沈阳薄板厂厂长刘相荣改革受阻,仍顶着困难上的文章,标题叫《骑虎不下》(经济日报86.9.30)就是根据“骑虎难下”改的。还有如《曲高和众》(今晚报86.8.25)、《望瓜止渴》(辽宁日报86.9.21)等,这些根据成语改动一字的标题,别具新意,令人回味。二、改动二字,翻新生趣。如《“买椟扔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般读者打开报纸,往往先浏览标题,再决定选读哪些新闻。读者很容易从标题的第一印象来考虑哪条新闻先读、可读或不读。因此,一条生动的、鲜活的、新颖的标题能“先声夺人”,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新闻标题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较多运用的有修辞式标题、成语式标题、数字式标题、标点符号式标题等。常见于新闻中的标题制作方式主要有时态式、叙述式、描写式、号召式、提问式、评论式、赞扬式、口语式、引语式等。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现在是读题时代,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何才能使新闻标题这双"眼睛""眉目传情"吸引受众?本文通过对新闻标题概念的深入分析,探讨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方法与技巧,寻求制作新闻标题的点睛之笔,吸引受众注意,增强传播效果,擦亮标题这双新闻的"眼睛"。  相似文献   

16.
李南 《青年记者》2012,(33):56-57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他们往往通过浏览标题来决定是否要读这则新闻,新闻标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闻标题中网络用语的巧妙运用,既拉近了媒介与受众的距离,又使媒介的新闻报道变得更有特色、有时代气息。网络用语已成为提升新闻标题美感的利器。  相似文献   

17.
所渭“翻新标题”,指的是作者从新闻的具体内容出发,选择人们熟悉的成语、俗语、格言、诗词名句等,巧妙地运用引用、仿拟等修辞手段制成的标题。“翻”得恰到好处,能使标题更加精练,生动、深刻,富有文采和感染力。这样的标题无疑是值得赞赏的。浏览近年来报纸上的新闻标题,“翻新标题”确不少见。其中,也不乏象《春风熏得远客醉,错把店家当自家》、《人无笑脸休开店》、《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等精彩而成功的“翻新标题”。  相似文献   

18.
通观一些新闻标题,大多数标题是实题,以发议论为主的虚题不多。其实,新闻标题用事实说话,并不是说标题只能有实的,不能有虚的。根据报道内容,有针对性、恰如其分地在标题中直接发表议论,巧妙地借“题”发挥,阐述其观点和意义,既可先声夺人,吸引读者,更可以起到有的评论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家媒体对标题可谓费尽心思。不少奥运报道的标题趣味盎然,让人过目难忘,得力于汉语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以下试归纳比较国内部分报纸的新闻标题,从修辞学角度考察,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0.
一、引号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在"读题时代"的今天,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尤为重要.在新闻标题的写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引号.引号的合理使用,既可以点亮新闻的"眼睛",又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睛". 首先,新闻标题的引号,使引用部分成为标题中相对集中的重点,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去集中理解标题,并进入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