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送礼”行为,这一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习俗,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礼貌原则,面子观。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的“送礼”方式,找出面子观差异的根源,得出只有深入到文化的深层中去,成功地理解其本质特征并习得相应的言语策略,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可能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2.
文化价值系统是评估文化所碰到的问题与如何做决策的依据。每一个文化都有不同的价值系统,中西文化价值系统的差异性直接影响人们对面子的看法不同,忽视这两种文化"面子"观的内涵意义可以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从文化价值取向模式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西"面子"观,旨在提高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岩 《考试周刊》2009,(13):41-43
面子对于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面子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如何准确定义面子至今仍存在争议。笔者以Goffman和Helen Spencer-Oatey的面子理论为依据,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了中美文化中面子观的不同,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本文以电影《面子》为例,从影片所表现的双重文化特征和强弱文化语境对"面子"意义的不同理解的角度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面子"观是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东西方对面子的认识、关注程度以及处理面子问题的方式不同,常给双方带来交流上的困难甚至误解。文章通过对东西方"面子"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文化价值观以及东西方维护面子的不同方略,从而让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面子观,提高人们对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同时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受益。  相似文献   

6.
“面子”现象存在于东西方文化之中 ,但在概念、获得面子的途径等方面既有联系 ,又有不同 ,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 ,对“面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上、内容上、保全机制上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上。西方“面子”文化以消极面子为主,中国“面子”文化以积极面子为主,西方文化中的消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存在的,中国“面子”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因素在西方文化中也是没有的,我们应了解这种差异,以便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面子观在文化内涵、建构条件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和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多方面的启示。交际参与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中西方面子礼貌策略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并由此出发,进一步把握中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减少文化冲突,达成成功交际。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成为首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以及价值观、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面子管理、礼貌策略的差异变得显而易见。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以布朗、莱文森和顾曰国的相关理论为框架,结合中美电视剧中的会话语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目的是使跨文化交际者了解对方的面子管理和礼貌策略特点,避免发生误解和交际失误。研究发现:1)汉语会话者比美语会话者更注重面子;2)在和与自己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的对话中,汉语会话者尽可能地尊重对方的面子,美语会话者则强示自己的身份面子;3)在和比自己地位高的或相远的人的对话中,汉语会话者会通过沉默等方式维护自己的身份面子;而美语会话者会重新修正并施加自己的身份面子。  相似文献   

10.
湘南宗族性村落的面子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儿子、给儿子建房子以及为儿子娶媳妇,是主导湘南宗族性村落社会生活和其他各个层面的中心面子,其他的面子因它而获得意义和价值。对中心面子的竞争与维护不仅是为了个人、家庭乃至家族当下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宗族性村落人们的“历史感”与“当地感”,它要回应的是整个家庭、家族或宗族的历史和未来,一个成年男子及其家庭一生都在为着这个三位一体的面子观而折腾。  相似文献   

11.
孙占林 《上海教育》2006,(6B):32-32
如果说“脸”代表着社会群体对个人自我德行的信任和尊敬,那么“面子”就代表着个人在人生历程中由成就和夸耀所获得的名声以及被社会重视的声誉。  相似文献   

12.
拟从汉英问候语这个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面子理论的应用,发现中西方面子理论在言语式问候语的方式以及体态式问候语方面的应用是相似的,均是为了满足对话双方的积极面子;在言语式问候语的内容和问候语中的称谓语方面的应用则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的面子理论更强调积极面子的满足,以期获得对方的喜爱或赞同,而西方的面子理论更注重消极面子的被保护,即不干扰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根据“面子”“互动”和“礼貌”理论就展开外语课堂中的书面语篇提出一些建议。教师与学习在互动性外语课堂中合作构建语篇,互动中写作与会话一样遵循相应的交际原则(如面子观)与合作原则,作与读通过语篇相遇和互动,从而传情达意。外语教学或学习中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互动作为提高语篇生成能力的一种方法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4.
马欣建 《文教资料》2010,(33):31-33
跨文化交际从广义上包括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以及使用同一语言但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一门学科。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某一种特定的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交流.因此,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探讨了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时间观导致语用失误的现象经常发生。对比中西方时间观的差异,从过去时间、现在到未来时间取向角度和单维度时间与多维度时间角度分析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现象,可以对如何避免时间观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现象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朋友"是中西方共有的"泛人类"经验与文化,但在中西方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其概念与内涵的理解却具有很大差别。中西方"朋友"观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系亲疏;二是时间长短;三是相处之道。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与社会组织方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朋友"观和交往习惯。其次,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形成不同"朋友"观的外部原因。再次,中西方不同的历史经历与民族性格是形成不同"朋友"行为的基本原因。最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他们对"朋友"观念的不同理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在美国打洋工的时候认识了邻居彼特。他30岁,身材魁梧,一年四季穿着一身牛仔服。 一天我去超市购物。在街边看见了被特。他正在为路人演奏小提琴。真没想到彼特居然在这里卖艺,为了顾及他的面子,我本能地想躲开,  相似文献   

18.
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消费理念畸形、生活习惯错位,学习风气不正、学习行为错位的不当面子观.这是经济生活大环境、学校生活中环境和家庭生活小环境影响所致,对此,应当加强"三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品德素养,营造和谐氛围,培育良性的育人环境,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宜的面子观.  相似文献   

19.
面子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人的面子情结源远流长,甚至形成了独特的面子文化,影响着人们的面子心理也调节着社会行为和关系。面子文化的形成既与自然条件有关,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它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的特点,并对个人心理和行为以及社会互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性别语言差异研究是语言与性别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社会文化的研究,而且还有助于预测语言的发展趋势和制定文字政策。笔者在概括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面子角度入手,探讨语言的使用问题,特别是男性和女性在语言的使用中所反映出来的性别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