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内七篇中书写了大量的身体残缺、相貌丑陋而德行充沛的畸人,畸人意象形与德的鲜明反差既是庄子的书写策略,也蕴含着庄子深刻的思想内涵。一方面,残形既是对人间世中险恶社会的映照,也反映了世俗对人身心的束缚;另一方面庄子通过畸人意象表达了德行对立以及德重于形的观点,提出人间世中的逍遥之道在于心之逍遥,用精神的无待超越形体的有待,真正达到游心于道的至臻境界。 相似文献
2.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80-83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天才,庄子不仅创造了很多迷离惝恍的寓言形象,也创造了很多不合于世俗审美标准的畸人形象,以《德充符》篇最为突出。通过对这些畸人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深入解读庄子的思想。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是战国之世社会的真实写照,隐含着庄子对于时代无奈的不满和控诉。同时,畸人形象以其特立独行的存在,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3.
试论《庄子》畸人形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是一部以文学手法阐发哲学思想的奇书。全书塑造了一个庞杂而奇特的形象系列,其中出现最多的人物是畸人,即形体残缺或极度丑陋的人。如果我们对这类人物形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丑”的表层上,那实在有悖于庄子的良苦用心。庄子思想之深邃、眼光之独到,就在于关于超越那种表面形式上的和谐,用不和谐甚至是对立的形态,来表现更高层次上的和谐,来揭示畸人的内在精神美。 相似文献
4.
《庄子》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畸人形象,如支离疏、哀骀它、佝偻丈人等,他们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外在体现。《庄子》在塑造畸人形象时,主要采用了陌生化手法.使得畸人形象鲜明而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5.
孙艳平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24(1):15-18
《庄子》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畸人形象,有跛子、各种变形人、纯粹丑陋之人、心理变态的疯子。他们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在于阐述形与德的问题,体现庄子辩证的美丑观和遗形取神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庄子通过畸人形象刻画来直面人的本质存在和价值体现:从根本上来说,人是一种超越形体的灵魂和内德存在,人的最高价值在于高尚情操和强大精神的焕发,在于一种穿越外界障碍和形体束缚的、蓬勃的生命力体现;畸人形象启迪人们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和个体尊严的追求;人应在自我德性的不断完善中进取不舍,竭力实现自我超越,而不是坐以待毙和无力回天;人立于斯世必须具有敢于豁出去的精神、气魄和胆量,而不是猥琐、担惊受怕和瞻前顾后。 相似文献
7.
邓心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24(7):1-4
庄子通过畸人形象刻画来直面人的本质存在和价值体现.从根本上来说,人是一种超越形体的灵魂和内德存在,人的最高价值在于高尚情操和强大精神的焕发,在于一种穿越外界障碍和形体束缚的、蓬勃的生命力体现.畸人形象启迪人们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和个体尊严的追求,人应在自我德性的不断完善中进取不舍、竭力实现自我超越,而不是坐以待毙和无力回天;人立于斯世必须具有敢于豁出去的精神、气魄和胆量,而不是猥琐、担惊受怕和瞻前顾后. 相似文献
8.
9.
论庄子笔下畸人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薇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18(6):31-33
在《庄子》众多人物中,畸人尤为庄子所偏爱。这些形体残缺不全,精神却居于常人之上的形象承载着庄子逍遥任性和愤世孤寂的矛盾心情,寄寓着庄子的人性理想与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畸人以其特立独行的存在,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孙艳平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6,24(1):15-18
<庄子>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畸人形象,有跛子、各种变形人、纯粹丑陋之人、心理变态的疯子.他们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在于阐述形与德的问题,体现庄子辩证的美丑观和遗形取神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庄子》寓言里有众多的畸人形象,分析其成因,一是《庄子》作者深受上古文化观念的影响;二是当时刑网广张,诛戮惨重;畸人们形体不类常人,而德性完足,正好可以用来表现庄子学派的哲学观念,阐述其高深莫测的道。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与庄子有深刻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表现在王国维在其文章中直接袭用《庄子》的语言以成其文化肌理,还表现在其诗词经常化用《庄子》语汇所呈现出的庄子式的"逍遥"理想,而庄子"无用之用"的观念也在王国维这里滋生了价值评判功能,为其建构现代学理提供了借鉴。这些事实上的关系乃是庄子在王国维这里切入现代文化语境,参与现代文化建设之的据。 相似文献
13.
钟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4):109-112
庄子所提出的“无用之用”的人生处世理念,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消极避世或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这未免有失偏颇。本文根据庄子所处的时代和他的身份、地位,用历史的眼光及人格心理做客观的分析,认为庄子所追求的“无用之用”,包含着深层的人格意蕴,那就是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然而,由于“无适而非君,”使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又不得不“入其俗,从其俗”,从而导致不求被人用而为己所用的“无用之用”的人生追求,进而达到人格的独立与完美。 相似文献
14.
汪磊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19(4):53-55
庄子笔下的畸人群像是一种独特审美观的体现.庄子运用其高超的艺术构思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作品中进行“丑“的发现和升华.畸人群像寄寓了庄子对社会现实和人格理想的深刻理解和无穷期待.畸人形象扩展了古代美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庄婵 《Journal of Z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2007,9(1):50-52
通过对庄子《人间世》一篇的层层浅析,反映庄子主张“无己”、“无用”之用的处世之道并提出对这一处世之道的辨证看法,同时认为人们辨证地运用它以受益。 相似文献
16.
17.
袁永飞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
《庄子》中塑造了许多的残疾人形象,这些形象都包含有很深刻的寓意。或说明“无用“的好处;或表达庄子内心的痛楚;或控诉社会的黑暗;或强烈赞美“内充之德“的崇高。庄子通过这些形象来表达他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8.
马启俊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28-31
《庄子》一书有着开阔的民俗视野,记录了丰富多彩的先秦民俗事象,形成了独特的民俗观点。《庄子》的民俗内容深受其哲学观点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哲学意蕴,因此,应从民俗学和哲学两个视角对其加以考察和研究,这具有中国民俗史和哲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庄子》残疾人形象寓意新探--以《德充符》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益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232-234
《庄子》塑造的众多残疾人形象,以《德充符》一篇尤为突出,反映了残疾人从认识自我到完善超越自我的过程,代表了《庄子》中残疾人的精神。《庄子》残疾人新的寓意就在于:他们不是从人道上或是法律上给残疾人以帮助,而是从精神上给现实的残疾人以榜样的力量,给他们从精神上指出了一条超越残缺自我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20.
孙永康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9-21
"游世"和"无用之用"是庄子思想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游世"是有"无用之用"作为基石的,并在此基础上开创出了一个新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