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用户越来越多,使竖屏模式更能满足手机用户的习惯及碎片化阅读和传播的需求,同时,竖屏模式的广告转化率也更高。随着竖屏在国内外视频网站的应用越来越火爆,以信息和内容为主的短视频开始向竖屏剧迭代,虽然竖屏不会完全取代横屏,但竖屏剧必将成为移动传播时代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型广告模式——移动视频广告应运而生,并凭借稀缺的价值、超高的点击转化率等优势一跃成为广告业界新宠.面对受众日趋个性化的需求,移动视频广告面临诸多挑战,还需以多元化传播样态抢占市场与流量份额.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发展,使用手机浏览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远远超过观看传统电脑获取资讯的人数,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手机竖屏获得资讯,用户使用客户端的习惯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在推动竖屏时代的发展。今天为了实现手机便携式传播目的和效果,新兴的竖屏剧迎合受众观感,逐步从实验短视频一步步发展到日常观看的电视剧综艺电影等,竖屏影视剧运用新鲜的故事机制,结合沉浸式的传播方法,论证了新媒体的"沉浸感"与竖屏时代新的传播策略,加强视听交互性,而竖屏剧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电视剧及电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田刚 《东南传播》2020,(4):23-25
近年来,短视频已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最受用户欢迎的新闻内容样态。本文以央媒新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探究爆款新闻短视频的叙事特征,对移动短视频生产和传播进行经验总结,并尝试阐述这种叙事变化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继2022年总台"春晚"在微信视频号竖屏直播收获上亿观看人数后,《新闻联播》入驻开通直播也收割了高人气.进军具有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等特点的微信视频号,是主流媒体在移动端传播的重要探索.本文从传播形式、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三个维度出发,探析微信视频号传播特点及其对主流媒体传播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董军华 《传媒》2023,(9):41-43
移动媒体时代下,传统广电纷纷介入竖屏传播,推进竖屏内容的专业化制作。广电媒体的竖屏转向由多方因素协同促成:短视频平台的普及和支持、媒介技术的革新升级、受众定位和消费场景的转变,以及轻体量的内容转型。竖屏传播机制下,媒体需要多维切入营造沉浸感:建立针对竖屏的制播流程,优化用户的操作空间和交互性,注重界面视觉美学的整体性,并打造系列化的竖屏内容矩阵。广电媒体要不断激发竖屏表达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传播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设备成为视频播放的第一大终端,竖屏电视剧、竖屏纪录片、竖屏直播、竖屏微综艺等符合手机端观看习惯和交互体验的竖视频迅速兴起。因其执行难度低、时间跨度短、成本相对较小等特点,竖视频吸引了大量内容创作者。然而要真正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防止“随看便被划走”,竖视频的制作需要打破传统的横屏叙事逻辑,  相似文献   

8.
碎片化时代,智能手机、移动网络技术的完善及相关费用的下调刺激着手机用户对短视频需求量的激增。在短视频行业高速发展的风口,有一个新动向值得被重视——倒置了传统宽屏格式宽高比的竖屏格式逐渐兴起,手机短视频正在步入竖屏时代。本文从竖屏格式的优势、争议及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三部分进行分析,认为竖屏格式能为手机用户提供更佳观看体验,是短视频行业值得推进的新格式。  相似文献   

9.
依附于技术与智能手机而兴起的竖屏视频符合碎片化时代大众接收信息的需求,因其独特的构图与视觉体验,成为各大媒介平台竞争的新蓝海。针对竖屏视频的发展成因及其传播特性,分析因其传播特性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玲 《东南传播》2018,(3):128-130
智能手机以及Ipad等一系列移动媒体的出现,标志着移动传播时代的到来。移动传播时代的到来促使节目创作者积极调整自己的节目内容与形式,以更好地适应整个时代趋势,赢得受众的青睐。《和陌生人说话》作为陈晓楠入职腾讯的首档访谈节目,其最先采用的竖屏形式是在移动传播时代下对访谈节目的创新,同时其采取的"轻量化输出"模式,也值得我们思考。作为首档竖屏访谈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不足。因此,本文以《和陌生人说话》为例,分析访谈节目在移动传播时代的突破与困境,并尝试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一 《视听》2022,(3):138-140
竖屏视频凭借其更适配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的使用需求,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上.作为竖屏视频领域的典型代表,抖音平台上的竖屏视频所发挥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视频的传统功能,而是扩大到人际交往、社会交往等更大的范畴.竖屏视频呈现出的人性化、重视用户感官体验、追求用户心理平衡等特性,也是在将竖屏视频的社交属性放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媒体节目样态深度拓展取得显著成效。短视频,作为当前移动互联网平台主要传播形式,影响着话语的表达,并推动优质内容在不同场景的二次传播中不断放大传播效果。多元的话语表达,一方面搭建起了内容生产与用户需求的桥梁,使短视频更加受到用户的追捧,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更加规范和专业的表达,使短视频更具活力。本文从话语表达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传播上的特征、方式、变化、交互、融合等几个方面,探析话语表达在短视频之间的相互赋能及其带来的传播影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5):11-19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提速,人们的移动端媒介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竖屏视频应运而生并呈强劲的发展之势。各大流媒体平台的入局和业界实践数据都间接或直接体现了竖屏视频的媒介效果。那么为什么竖屏视频的效果如此突出?在哪些情况下竖屏视频的效果更佳?研究将以在场理论(Presence)为基础,论证竖屏视频能够产生在场感进而产生其他媒介效果的观点,并借鉴在场效应来构建起横竖屏视频媒介效果的多维指标体系。研究还将对横竖屏视频进行结构化分析,提出内容—功能—场景的分析框架,为比较横竖屏视频的长短之处提供参考,为5G时代的视频乃至更广范围内的媒介生产与消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环境下,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短视频平台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阵地。本文试图在国际传播视域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读,以中华文化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中的数字叙事理论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华文化短视频数字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1,(2):46-56
以政务短视频、政务直播为主要样态的移动政务视频以迅猛之势成为政务传播的新"利器",而碎片化作为一种能有效吸引用户并增强用户黏度的策略常用于其内容制作。然而,对其传播效果的检验却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基于符号学视角的2×2多因素组间设计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移动政务视频的碎片化策略主要能够提升信息传达效果层面的信息认知度与互动关系效果层面的互动亲密度而对用户产生"卷入效应",但也会在形象构建效果层面降低形象鲜明度和形象好感度;总体而言,其正向效果、尤其是深层正向效果较为有限,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网络传播将出现移动化、视听化、数据化三种新趋势。首先,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通道,信息从即时传播演变为实时传播,从大众传播发展为个人化传播;同时,在高速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移动视频将成为主要的传播内容,视频更具冲击性,在社会化分享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动员式传播,形成大规模群体互动;最后,用户的每一个行为都成为可被分析和记录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还可以预测趋势,判断人们的态度。网络传播数据化,让网络行为管理和网络舆论管理结合,网络舆情具备更强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数据传输边际成本的降低,依托我国巨大的网民红利,国内移动短视频平台强势登场,拉开移动短视频社交的序幕。移动短视频提供给用户全新的视频制作体验,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营造了新形式的舆论场和内容经济,但盈利模式依旧不明晰,留存用户成本高,流量费用高昂。本文对UGC进行了界定,梳理了移动短视频的特征和发展历程,通过对移动短视频发展规律和特色的分析,提出UGC模式下移动短视频发展屏障的解决对策和未来发展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凭借简短化、可视化、碎片化的特征和适应移动设备的竖屏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2019年7月2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的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主播说联播》正式上线,创新使用竖屏模式使传统媒体年轻化、严肃报道幽默化、官方媒体亲民化,然而此种创新却在模式推广上遇到了难题。本文将探析《主播说联播》的特点,分析其在竖屏模式下遇到的困境,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短视频应用于2011年出现,到2015年在中国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文章通过对国内外5款市场占有率靠前的移动短视频应用的分析,从发展现状、功能对比、传播特性、问题和趋势四个方面探讨了移动短视频应用在我国未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移动短视频的传播也变得越来越快捷方便。短视频就是短片视频,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内容传播形式,视频时长不会超过五分钟。在现在的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通过短视频分享日常生活或者售卖商品,这种形式逐渐出现在现代人的生活当中,给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增添了乐趣,也丰富了人们购买商品的形式。移动短视频的传播过程中具有传播速度快、时长短、生产成本低等多方面的特性。移动短视频与媒体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可以互相促进彼此之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