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一座城市区域文化的体现,发挥着向社会公众传播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职能.地方公共图书馆应加强自身文化职能,为地方区域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从根本上来说,文化认同是一种被建构出来的集体意识,这种建构可能是从无到有的"发明",也可能是稍作修改的"挪用"。在建构过程中,有三种主要因素参与其中,一是与他者的比较,二是外力模塑,三是特定的文化记忆。区域文化认同无疑也是可建构的,而"非遗"的地方性、审美性与符号性与区域文化认同之间具有耦合性,是建构区域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但是,把小地方的"非遗"建构成较大区域的文化符号时,可能会产生矛盾,一是小地方不愿意自己的文化被征用,二是大区域并不认可来自小地方的"非遗"作为自己的文化象征。另一方面,区域文化认同建构过程中征用"非遗"等传统地方资源,这其实是本土意识对全球化的应激反应,这种区域文化认同其实暗含着某种排他性,可能导致"文化自闭症",这是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3.
认为城市文化建设需要大学图书馆的参与, 而大学图书馆在对于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指出在服务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 大学图书馆要定位城市文化需求, 构建地方特色馆藏, 面向区域文化和社会大众服务, 开辟多元服务渠道, 多方建立共建共享联盟.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文创市场潜力巨大,多数地方出版社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域文化优势纷纷涉足文创领域.然而,由于产品设计和运营环节存在不足,多数地方出版社的文创业务未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地方出版社要善于谋划,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推广渠道,在产品设计和经营环节下功夫,把准方向,推动"出版+文创"的融合,真正实现从"小出版"迈向"大文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小区域,是大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小区域媒体是地方文化建设和观念融合、信息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研究小区域媒体的作用和现状,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现代城市的文化组成成分已经越来越复杂多样化,而如果因为小区域媒体的缺失,人为造成文化的边缘化,这是很不应该。从下沙区域来说,它的前卫、创新、激情、理性的高校校园文化和开拓进取、大气开放的开发区文化,绝对是我们这个城市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公共图书馆不应仅成为城市地理位置的中心,更应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即: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自觉",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区域蓬勃发展的"文化"引擎。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7.
建设地方文化特色馆藏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建设。通过详细分析"徐州文库"建设的意义、内容、关键要素,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素质、传播传统文化、提升区域品牌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公共频道"美城市乐生活",城市公共频道是连云港广电传媒集团(台)倾力打造的第二主频道。频道根植本地城市文化,关注城市、报道民生、品味生活。组织了大型航拍"空中看港城"、"辉煌中国梦·共筑新丝路"、"新西游记采风之旅"等新闻行动,展示城市之美;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活动,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独具地方特色,共享生活之乐;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阐述了上海"文化共享工程"工作中的四个结合,即与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与城市中心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相结合、与城乡区域文化资源共享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吕红 《中国档案》2012,(7):59-61
浙江记忆工程由具有国家或全省意义、省内区域、城市、乡村意义的历史文化记忆及反映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历史文化记忆等组成。"十二五"时期,主要实施"浙江名人"、"浙江方言"、"浙江名镇(村)"、"记忆浙江"、"家庭档案"、"家谱族谱"等十大全省重点项目,以及区域特色文化、城市记忆、重大历史事件、著名企业、老字号、典型建筑物(构筑物)、口述历史等省内各地统筹推进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遗存在城市巷陌与民间角落的文化符号正在无可逃避地消亡,而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宜昌市同样面临着旧城改造新城升级的现状,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城市品牌建设战略思考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正>一、档案:城市往昔的留忆1.档案是城市记忆的沉积。城市中包含了物质形态的实体,也囊括了精神和文化的创造。人们对城市的建筑、自己生活的地方、城市的文化习俗等都赋予了丰富的情怀,承载着人们对城市的丰富记忆。然而,城市总是处在"变脸"过程中,城市记忆依托的物质形态总是处在变化过程中,精神文化也随着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13,(12):17-18
上海最是书香能致远上海是一个具有优良阅读传统的城市,其城市阅读活动主要包括举办上海书展、扶持实体书店、推出"书香上海"等内容。举办上海书展打造城市文化地标上海书展2004年从沪版图书看样订货会"蜕变"为区域性地方书展,2011年成功升格为全国性重要文化展会,并加设"书香中国"上海周,作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的示范  相似文献   

14.
巴全东 《今传媒》2009,(11):6-7
"五一欢乐购相聚在徐州"是今年"五一"期间,徐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以"消费者得实惠、企业得业绩、城市得名气"为目的的城市营销活动,4天时间共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商家赚的盆满钵溢,活动中众多知名品牌的集聚,对强化徐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徐州媒体在这次城市营销活动中主动融入的姿态和做法,为地方媒体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强化舆论权威形象,借势而上,彰显地方传媒魅力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铁作为当今十分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摆脱单调紧张的地铁内部空间,其改变了地铁内部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起到强有力的效果。设计者在考虑区域文化特点时,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帮助人们重拾本土记忆,为城市文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重点介绍区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国内外案例,以此来探讨现阶段我国地铁内部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强调城市以地铁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核心,以公共艺术为最新呈现形式,让地铁空间焕然一新,激活城市风采,打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圈层文化的特性与传播渠道的选择 圈层结构理论,最早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提出.其主要观点是,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城市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与空间距离成反比,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以圈层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 "圈层理论"包括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类现象的解释与指导.城市是圈层的中心,每个城市都有一定的辐射范围.以主城区为中心,最近的外围是城乡结合部,再向外扩散便是广大农村.既然是"圈",便意味着外围的向心力.因此,农村圈层的文化发展并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以主流的城市文化为圆心,不断地增加发展中的向心力,形成宏观上的有各自特点的凝聚性.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4,(Z1):48-49
<正>一、档案:城市往昔的留忆1.档案是城市记忆的沉积。城市中包含了物质形态的实体,也囊括了精神和文化的创造。人们对城市的建筑、自己生活的地方、城市的文化习俗等都赋予了丰富的情怀,承载着人们对城市的丰富记忆。然而,城市总是处在"变脸"过程中,城市记忆依托的物质形态总是处在变化过程中,精神文化也随着物质形态的变动发生了的变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书店在过去的20年里几经坎坷,完成了从图书经营店到书店综合体的过渡,在后疫情、后数字时代,书店的持续发展需认清"空间转向"是趋势,"地方营造"是重心,"文化创意"是策略,"以人为本"是核心.本文在思想革新层面有机结合西方城市"空间社会生产""全球地方感"等理论,对多家书店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在对实体书店发展现状和瓶颈分析的基础上,从地方营造、地方感重构、地方认同三个维度对城市实体书店进行创意思维的赋予,以期为实体书店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城市文化发展为背景,探讨了城市文化与地方文献的关系,提出了大庆地区地方文献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旨在为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迪 《民生周刊》2021,(5):48-51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每到一个地方,我总会先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通过它展示的文物,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谈起与文物打交道的30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王瑞霞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历史和文化赋予城市鲜活的生命,使它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