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探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文化产业链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水源区文化产业链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构建水源区文化产业链的对策:一是打造完整的核心产业链,二是培育完备的支撑产业链,三是借力优良的带动产业链.  相似文献   

2.
降水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各种地理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局地响应存在较大差异.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上游16个气象站1965—1997年降水资料,求距平值,进行MK突变检验,三次样条spline插值,分析水源区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从降水量的时间序列看,水源区未来降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内降水季节性突出,1996年为降水突变点;从降水的多年空间分布看,在东西方向上,西部降水量最多,中部降水量最少;在南北方向上,南部降水量最多,北部降水量比中部稍多.从1965—1997年降水的空间变化看,在南北方向上,水源区南部降水量变化最快,中部变化最慢;在东西方向上,东部和西部降水量变化慢,中部降水量变化最快.从整个水源区看,南部的紫阳、镇巴、岚皋,北部的商洛,西部的略阳为变化高值区,汉江河谷和东部丘陵区为变化低值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南水北调中线SG6标段的砂卵石基坑进行渗流分析,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SD相关模型,依据原基面砂卵石相对密度及含水率等相关实验数据,在Vensim PLE环境下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出了有限时间的施工降水不会导致大量地下水损失,在离渠道1 500m以外的地区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结论,供施工单位和工程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最邻近指数、α指数、β指数及γ指数分析福建省旅游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目前福建省各类型旅游小镇和总体的空间结构尚未达到最佳状态。由此,基于点轴理论确定了3个一级全域旅游增长极,4条一级全域旅游发展轴线,以点带面,点线面相融,构建了“三心四轴四区”的福建省旅游小镇全域旅游空间结构,为推进福建省旅游小镇联动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概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发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文化产业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文化资源整合的经济运作对策,一是构建跨行政区域的经济文化战略协作组织,二是塑造"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文化"品牌,三是通力打造中线工程水源区文化产业链.  相似文献   

6.
政府应当担负生态伦理责任,树立生态伦理意识,坚持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依靠群众治理生态环境,建立完整的、统一的生态补偿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官员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为南水北调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选取1998~2007年南阳市经济、资源环境、科技、人口社会4大类共18个单项评定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来评价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可持续发展的得分值总体上是上升的,2000~2002年间有波动,主要是资源环境子系统、科技子系统、人口社会子系统出现了波动的原因.同时提出水源区进一步提高可持续性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9.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反映了城市旅游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对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利于合理利用城市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城市旅游空间,为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通过分析兰州城市旅游的节点、域面、路线和出入通道等四个主要要素,由此将兰州城市旅游空间划分为三个旅游区,构建出兰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最后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发生、发展、进化、衰退的一系列过程,以期为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规划布局以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证中线工程的质量和长期效益的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发展特色农业非常紧迫和现实.论述了水源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剖析了发展特色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工程是造福人民,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重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开通运水之后,有力促进受水区城市经济发展、居民满意度提升、生态环境营造、绿色生态转型等,使城市经济有了质的提升.通过融入水资源要素,本文设计包含5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的受水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熵值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受水区11个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安全对保证京、津、华北地区供水安全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结合国家对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4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潜在风险分析,以“PSR”模型为基础,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遵照相关原则和构建思路筛选出28个典型评价指标,为准确地进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安全评价,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DEM(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地形、地貌信息是当今GIS空间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ArcGIS软件的Hydrology模块,对丹江口水库上游的汉江流域的ASTER GDEM(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了相关处理,提取了研究区域水流流向、汇流栅格生成、河网水系、子流域边界等流域特征信息,讨论分析了信息提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镇平段中,存在膨胀土、基坑涌水、涌砂、基坑边坡稳定和围堰地基渗漏等工程地质问题,首先建立了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数值分析了分层设置排水沟方案。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排水,在基坑处形成降水漏斗,可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线,结合分层开挖的施工方法,可满足施工要求,对同类工程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004—2015年间丹江口水库水常规监测指标动态变化,旨在掌握中线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原因,并讨论了中线水源区水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水源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从构建水环境安全预警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展水环境新领域的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后调水时代中线工程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8年10月—2019年8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沿渠设置的10个大气监测站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在线监测数据以及气温、湿度气象要素实测数据,分析了干渠河南段大气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10月—2019年8月中线河南段10个大气监测站大气PM_(2.5)和PM_(10)日均质量浓度为47.88~67.47μg·m(-3)和53.93~88.99μg·m(-3)和53.93~88.99μg·m(-3),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月均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规律,PM_(2.5)和PM_(10)月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7.92~68.02μg·m(-3),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月均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规律,PM_(2.5)和PM_(10)月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7.92~68.02μg·m(-3)和54.00~91.33μg·m(-3)和54.00~91.33μg·m(-3).沿着中线水北上,大气PM_(2.5)和PM_(10)颗粒物污染依次严重; 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显著相关;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