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金莲是80后代表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创作执着于书写故乡宁夏西海固的乡村,对苦难的回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坚守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成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儿童视角是马金莲乐于运用的叙事视角,这种视角赋予其作品活泼、灵动、纯真的特点,是其小说创造的一大特色,而塑造不同人生境遇的勤劳女性形象是马金莲小说创作的又一突出特色.建构醇厚而清新的乡土生活世界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独特乡土审美情趣是马金莲给我们的艺术奉献.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回族文学新生力量的马金莲,她的小说创作一方面真实呈现了西海固生活的苦难而具有了苦难书写的同质化特征;另一方面,在现代性语境中,对民族心灵的变迁予以形象化记述而显示出诗性熔铸之艺韵,进而把民族文化和精神引向多元价值体系的坐标系中进行审视与考量,体现出一位民族作家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担当。因此,在"80后"作家中异质存在的马金莲,为回族乃至中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出启示性探索。  相似文献   

3.
马金莲是近年来迅速成长并有一定影响的宁夏女作家,其创作渗透着强烈而自觉的女性关怀意识,折射着浓郁的民族文化心理与边缘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马金莲是新世纪以来崭露头角并获得宁夏评论界首肯的回族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独特的叙述视角观照西海固古老乡土的民间生存,以平淡自然的文风谱写着清丽的"农事诗",并通过对女性生存状况的书写表达自己对女性的人文关怀。随着题材范围的拓展与对西海固人日常生存的深入思考,马金莲在坚持平淡自然的文风的道路上一定会更有建树。  相似文献   

5.
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领域里,马金莲无疑是一位正在蓬勃向上的小说创作者,她的小说常常以一个回族女性的审美眼光审视着自己熟悉的土地,以朴实的文字讲述着乡土的故事,在个体经验的表达与乡土叙事中传递出一缕缕温情。本文以她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究其对于当下中国乡土的叙述,以及在这种叙述中所传递出的乡土社会的现代嬗变和作家本人创作所处于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6.
马金莲是宁夏回族青年作家。文章试从女性苦难的书写、女性视角的叙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阐释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马金莲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马金莲是宁夏回族青年作家。文章试从女性苦难的书写、女性视角的叙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阐释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马金莲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创作中,作家们对乡村苦难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整体性的文化层面和民族心理。在城/乡二元对立模式的书写中,作家们表现了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金钱腐蚀与肉体残害,以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与责任感表达了对乡村苦难的体恤情怀和承担意愿;在表现自然或人为环境对乡村及农民的生存挤压与压榨中,乡土小说家们又表现了对苦难具体情境的极致刻画,但在狂乱恣肆的书写中又导致了苦难本质的虚无。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是当代著名作家,创作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作品,但读过她的小说后发现严歌苓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围绕悲剧主题的,严歌苓自己也曾多次提到"我对人性是比较悲观的人......我的经历使我认为人生的悲剧是注定的","我喜欢在悲伤的故事里找到什么价值"。而严歌苓笔下悲情主题中的苦战书写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因此本论文以严歌苓小说悲情情主题下的苦难抒写为中心,怀着一颗怜悯和宽容的心来剖析人性的复杂,探索严歌苓小说苦难书写背后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是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创作,众多的作品,张炜小说深刻地描写了女性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文革的苦难,张炜对苦难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张炜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了人物的悲剧,发现他的作品深藏于其中的苦难。  相似文献   

11.
台湾乡土作家杨逵与杨青矗,所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创作各有特色,但他们在反映广大农民工人的苦难生活与斗争精神方面却有着共同性,都是苦难农工的代言人,为自己时代的农工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在艺术上都沿着乡土文学现实主义的道路,真实而深切地展现了时代的风貌。本文基于他们的创作都是为苦难农工代言的共性,从比较研究的视角,进一步发掘他们创作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苦难是巴金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本文试从巴金小说中的苦难意识的来源、苦难意识的内涵以及对苦难进行反思后的出路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命题。归结出巴全不仅是苦难生活的体验者、表现者,更是苦难现实的批判者,旨在让读者在经历苦难之后去埋藏过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的一批文学家对形而上的人的本质问题、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以及人性的渊深问题等领域的深层探索、持久询问,是现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现象。其中,王统照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和精神需要出发,对人的存在、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及人的超越性精神追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本文以王统照的早期小说(《春雨之夜》、《霜痕》和长篇小说《一叶》)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小说中的苦难主题。  相似文献   

14.
萧红和迟子建两位东北女性作家的苦难书写经常会被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掘她们苦难书写的不同美学风格,以及不一样的时代意义。从文本分析、比较阅读的角度切入她们文本中的苦难书写,发现她们对苦难的理解和书写不尽相同:萧红的绝望、尖锐与迟子建的希望、温墩。探究其中原因,发现她们苦难书写的差异和时代的大环境与个人成长的小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琼 《华章》2012,(23)
作为先锋文学代表的余华,其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于苦难的关注程度和表现手法都是与众不同的.本文以余华作品中的苦难主题为线索,分析余华小说在两个时期对苦难的不同演绎,揭示其小说在对待苦难的立场上所产生的由冷漠到温情的衍化,并对其变化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乡村小说多描写农村中农民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较其他小说而言,定然更频繁地表现苦难,苦难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乡村小说所要表现的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仡佬族女作家王华和肖勤创作中最为重要和最有分量的一个主题形态.  相似文献   

17.
吕伟 《现代语文》2007,(11):57-57
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余华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苦难,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存在主义哲学对余华的作品在精神内核和思想领域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苦难意识的来源——母族长期被迫害被奴役的残酷现实,实质——生存现状和历史命运。张承志笔下的苦难是对现实存在的感受,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刘庆邦的众多乡村小说中,特殊的时代政治和社会历史背景构成了叙事不可或缺的要素,成为苦难叙事的重要泉源。但在他的不少文本中,"家族微观权力"也是形成其苦难叙事不容忽视的另一种缘由。由传统家族文化而形成的权势力量即家族微观权力,以其特有的消极、破坏作用产生新的苦难,成为底层小人物的另一种苦难渊薮。这类文本叙写对于我们从文学维度观照乡村社会生态,了解当下"风险社会"中潜存于底层的社会危机,提供了清晰的艺术视角。  相似文献   

20.
关注苦难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新时期小说中的作家同样具有这样的人文意识,他们或关注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痛苦的裂变,或讲述社会底层人民为生存条件而苦苦挣扎的生存状态,或冷静叙述着自己所感受到的真实世界中的苦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