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小学生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解答问题及解答问题没有头绪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读中悟、悟中解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中悟、悟中解的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自主阅读,自由思考;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整体领悟,综合分析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①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我认为品悟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面对当下出现的奇怪文化现象,在新课程改革一波又一波的推进下,感悟式阅读教学被推至教学前沿。可以从在多形式朗读中感悟、在情境创设中"唤"悟、在深层对话中"导"悟等方面尝试感悟式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悟"的品质层层提升,在心灵里开出思维之花。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供学生模仿和借鉴,学生完全可以从其中吸取写作营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悟作文呢?  相似文献   

5.
错误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真实反映,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如何正确地面对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会反思,学会总结,学会在"悟错"中积累成长的经验,是每一位物理教学者的职责所在。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实例,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纠错"、"悟错"进行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薛国芳 《文教资料》2009,(35):52-53
学生对内容阅读领悟的多少主要表现在理解和感悟的深度方面,在“读中悟情”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悟情”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地朗读课文。使其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说中悟理”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读中所感悟到的内容说出来:“思中悟美”则是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教学.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体验文章所蕴涵的伦理道德.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收获后.让学生经过辩论和思考,形成阅读理解中的共识,从而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难点问题,尽管老师分析讲解得很清晰,而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但是学生还是照错不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创设辨误情境,引导学生在辨误中自悟是一种有效的举措.即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提示或给出正确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让学生直接解答、辨析,使学生的错误充分"曝光",因势利导,促其自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读中善悟     
读中善悟广东省台山市台城镇二小李妙霞语文教学要注重在听与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善悟能力,这样,可为学好其它各门功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善悟能力,应教给学生学会快速、广泛阅读的方法,做到先有善疑,后有善悟,才能“读中善悟”。首先,要训练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细细品悟语言文字,领悟词句的巧妙表达,在读中整体把握、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韵味,在读中获得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如何准确把握文本,让学生感悟文本的韵味?  相似文献   

10.
"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德"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德育就是使人的个性养成,是使人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能建立和平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新型人际关系,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维护环境与资源,自觉履行国家义务等方面的思想。为此,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又需通过班级工作来落实,从班级工作中逐步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修养。在此,就如何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班级管理工作中,搞好小学生品德教育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学校思想品德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在探索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实施,将对学生的理论考核与行为考核相结合,会取得较好的育人成效。前不久,笔者在全校范围组织实施的思想品德课课前演讲活动,可以说是立德树人的一种好形式,现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学校思想品德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在探索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实施,将对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读书作文,以领悟为上。无所领悟,虽十年八年归于无益;有所领悟,虽一刻两刻可以有功。"——摘自清·秦笃辉《平书·文艺篇下》。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而成佛,学习需要"悟",做人需要"悟",教书育人同样需要"悟",我不愿一生沦为一名纯粹的教书匠,所以,这些年来,我一路且行且悟,与学生共同成长,下面是我经历过的几个小故事。1一堂课上的"节外生枝"在一次生物课上,我正在进行"生物的进化"一节内容的教学,按照经验,我以教材上的案例为素材,引导学生探讨基因频率计算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不仅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悟"的能力培养,而且把"悟"作为考察和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标准之一。本文将从三方面谈怎样去教会学生"悟",使他们真正懂得分析、理解的技法,提高语言感悟力。  相似文献   

15.
一、以人为本,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关系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人为本,学校就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崇尚以德服人、以德管人、以德育人,对学生提出:在家庭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少年的"三好"要求,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健全以学校、少先队大队、班级为主的三级德育责任教育网,并通过家长会和家访等形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  相似文献   

16.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学校教育重任在肩,德育工作更是责无旁贷,学校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德育,是教育界一直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拟从传授优秀的传统文化、班队活动、"惩戒"管理、督促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7.
引悟数学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时常发现有的学生对刚学的知识掌握较好,一段时间过后或学习其他知识后错误百出;有的学生学的时候都懂,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却束手无策;有的学生同一类题型反复讲反复练,题目稍微变化一下,又回到原点。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不断的反思,我们发现,平时的教学我们更多关注如何教,对学生的学关注太少。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悟的过程,是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内化过程,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织、选择和建构,是自我觉醒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策略,引导学生悟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陈莎莎 《新教师》2019,(10):49-51
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课文精妙文字的"慧眼"和训练学生品词悟句的有效策略。本文将从高度、广度、深度三个维度,探讨教师如何将品词悟句做到"高大上",促使学生受到有效的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9.
"文本悟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主要分为基础性悟读、感知性悟读、理解性悟读和思辨性悟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悟读能力,帮助学生生命成长.在课堂实现上,可从三个层面增强学生悟读能力:创设符合文本的情境,以"画面"的呈现触发悟读;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以"勾连"的发问深入悟读;置入诗情交融的声乐,以"诗美"的声情苴补悟读.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习德     
严佩芳 《现代教学》2012,(Z2):105-106
《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阶段专门开设的一门显性德育课程,对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富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起着奠基作用。下面以《品德与社会(科教版)》的《健康校园你我同行》一课为例,来分析如何在课堂中有效落实"绿色指标"品德行为指数。我在教学中充分聚焦学生的校园生活,创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课程与生活连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习德,努力践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