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政府在1936年颁布了禁止堕胎政策,旨在弥补大饥荒造成的人口损失,为工业化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人力资源。实践表明,刺激人口增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受物质生活条件、受教育程度、社会工作和家务劳动强度、社会生产方式、婚姻持久度和社会保障水平诸多因素的制约,绝非政府一纸命令就可以实现的。不考虑上述因素,盲目采用行政命令手段提高出生率,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2.
张亚玲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1):22-23,35
在美国,堕胎罪是一项颇受争议的罪名。从某种意义上讲,有关堕胎罪的讨论更多地涉及政治上的因素。本文就堕胎罪在美国的产生与确立、有关堕胎罪的争议以及关于堕胎罪的典型判例等相关问题做初步的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3.
拉丁美洲在过去一百年的城市化进程中,经历了过度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文章考察分析了拉美过度城市化的典型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政策、低收入群体住房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得失,将其与北京面对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文章认为,北京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巩固并调整政策,保证就业率稳定,加强社会保障房建设并重视环境保护,避免重复在墨西哥城出现的劳动力市场僵化、大量非正规住宅问题和严峻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60年代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为妇女争取堕胎权利运动奠定了政治基础。197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罗诉韦德案中作出判决,妇女拥有决定是否生育的宪法权利,堕胎是妇女的隐私权。这标志着荚刚妇女争取堕胎权利的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罗诉韦德案后,主张维护妇女堕胎“选择权”的自由派与保护未出生胎儿“生命权”的保守派之间的较量更为激烈;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持赞成或反对堕胎的立场,使妇女争取堕胎权利的斗争变得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5.
马平 《华章》2011,(30)
堕胎是一个涉及到了女性的自由权、男性的生育权、胎儿的生命权、社会的伦理道德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堕胎在西方是颇受争议的,尤其是在美国甚至演变成为了政治问题,形成了支持女性堕胎和反对残害胎儿的两派人长年累月的争执,至今谁也未能说服谁.在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倡导一胎制,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要么主动堕胎或者被有关部门强制堕胎.我国目前的堕胎规制模式是以政府设定规则为主导的模式,从而引发了规制是否合宪以及规制的内容手段是否适当等诸多问题.并且由于规制的法律层次过低存在违宪的嫌疑,规制力度也有所欠缺.因此,笔者认为在政府服务行政发展的总体框架下,运用多种调控手段,积极作为而不是消极防范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立宪程序实践的日益发展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如何有效地实现宪法"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的功能日渐成为时下学界以及普通公民关心的热门话题。然而,由于社会转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宪法的某些方面出现了一种"庸俗化"的倾向。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在实行司法审查制度的国家,对于基本权利的保障也不是毫无条件的:因为违宪审查不仅攸关公民权利的保障,其亦涉及立法、司法、行政三者之间的分权制衡,乃至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成员之间的关系问题,故需十分慎重。为此,在法治发达国家,经过长久的经验积累发展出来一些审查的程序上或者实体上的基准,以判断论争问题或者法案的合宪性。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宪法学理论的发展。正是为此,本刊特向韩大元教授、郑贤君教授、莫纪宏研究员、屠振宇博士、杜强强博士、王贵松博士研究生、柳建龙博士研究生等约稿,就违宪审查基准展开探讨,以期对中国立宪实践和宪法学理论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多数的统治者在其建立政权之初,都会精心制定相应的文教政策,并使其充分发挥巩固、服务统治的作用。作为统治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为缓和、化解与汉民族的矛盾,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制定了以推崇儒教,提倡程朱理学;笼络士子,实行怀柔与威慑并用;重视科举,以科举调控学校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教政策。通过对清朝实施的文教政策来解读康雍乾三世,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更好地认识、理解、评价"康乾盛世",总结康雍乾三世的经验、得失,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教育对外开放的涉外性和复杂性,需要相应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云南利用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根据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需要,制订一系列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时期,云南制订了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教育辐射中心和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的对外开放政策,明确了今后云南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点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9.
马静 《中国科教博览》2004,(10):166-167
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走在世界前列,本文旨在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国家科技政策对高新技术即“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该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变革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伊拉克战争充分反映了布什政府在处理涉及到美国利益方面的五个需要原则,体现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已经达到了更为深刻的程度,但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的实施并不能改变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趋势,只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政策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又增添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经济持续十年向好,究其原因离不开创新机制的建立。本借助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纵向系统地分析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内外动因。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透明、质量保障、社会公正和国际化是美国顶尖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焦点议题.强调办学成效信息的收集和公开,以更好服务消费者的教育决策需求;以教育过程投入、学术制度建设、教育-社会联系等为支柱,特别以改进大学新生质量和教学评估为抓手,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入学机会、财政资助、实践机会等方面的政策更多向社会不利人群倾斜,以促进社会流动和社会公正;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软实力扩张的功能.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和实践应加强以消费者导向的高等教育信息透明制度建设;以质量保障深化高等教育公平政策;以国际化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开设特许学校是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美国属地方分权制国家,特许学校的教育政策在每个州的情况不尽相同。加州特许学校政策的制定体现了美国教育政策的形成过程。同时,联邦政府虽不是政策的直接制定者,但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州政策的顺利落实和特许学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堕胎问题是当代美国最为敏感的话题,关于此问题的分歧造成了社会的极端分裂。堕胎争论的激化,日渐渗入到美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特别是政治生活。国会政治是堕胎争论所影响的美国政治生活的焦点和中心。本文通过对1973年以后国会中与堕胎问题相关政治斗争的回顾与分析,得出结论:在美国政治活动中,国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政治斗争被堕胎争论所主导和影响,堕胎问题也成为国会政治斗争的工具。堕胎争论使得与其相关的国会政治斗争变得对立、广泛而多变。国会也因为自身的结构组成使以堕胎争论为中心的政治活动愈渐复杂,而美国政体中的其他部门和社会团体也与国会的这场政治斗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教育政策主体看政策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教育政策主体有决策主体、辅助决策主体和参与主体三部分组成。由于教育政策主体多元化,所以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集多种政策模型之长,并把系统的观点应用到教育决策过程中,使教育决策更趋于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教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办学条件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校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大量利用银行贷款,加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因此,正确分析高校财务危机中的政策风险.寻找防范政策风险的对策,对促进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去年10月,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教育委员会早期教育与保育项目负责人,用电邮告诉笔者OECD早期教育政策专题调查报告"强势开端Ⅲ"(StartingStrongⅢ)拟于2012年1月正式出版,并要求笔者再次对该出版物提出修改意见。前年,笔者连续两次参加了OECD分别在日本东京和法国巴黎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一次是关于幼儿园教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一个注重现实、崇尚实力的国家。它制订对外政策、卷入国际冲突,都是以实力地位为倚仗,或者说,基于当权者对本国实力地位的认识而提出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正处于“经济上的巨人、军事上的矮子”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其“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即是此阶段实力地位的真实反映。本文试图从实力地位的角度,对“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作一探讨。美国的历史是一部扩张的历史,在“暴风雨般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里,产生了“天定命运”思潮,认为美国“命中注定要扩张到西半球的整个北部”。有一位民主党人公开宣…  相似文献   

19.
1944年美国向延安派遣了一个军事观察组,代号"迪克西使团",与中共取得了直接的接触,但是,美军观察组的派遣,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片面的扶蒋联共政策,开始对中共进行军事援助,而是试图以联合中共作为向蒋介石施加压力的手段,以促使蒋改革内政,成为控制中国的唯一政治力量,避免中国内战的爆发,从而达到控制中国及保持远东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世界,新闻记者拥有"无冕之王"的地位,而新闻界被称作是"无冕国度"。新闻报道往往能够使本国甚至世界上其他相隔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情在瞬间变得全球皆知。而新闻报道还有一重要作用就是对国家对外政策产生影响。新闻记者通过种种尖端的信息传播技术探求事实并公布于众,尤其当国家处于非常时刻,可以在政治传播领域扮演议程设置者的角色,从而对于塑造民意起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与理论相对的就是政治家的回应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