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征这一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在莱辛的许多作品中屡见不鲜,它通过对某一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能够让读者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内蕴。在小说《喷泉池中的宝物》中象征的创作手法同样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宝物"这一意象通常能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对人有益的事物,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挖掘"宝物"所隐含的象征意义,并探究其延伸开来的现实意义和带给人灵魂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论多丽斯·莱辛《金色笔记》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色笔记》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斯·莱辛的代表作,描绘了20世纪50年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当代女性的多重自我以令人惊异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展现。作品以其奇特的网状结构,传统与非传统叙事的结合,多维非线性的情节安排,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3.
多丽斯·莱辛的《饥饿》收录在她的《五部短篇小说》中,发表于1953年,是她后殖民主义小说中很具代表性的一部。此论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为什么《饥饿》是一部后殖民主义短篇小说;第二部分通过介绍后殖民主义的总的观点并具体介绍萨义德和巴巴的后殖民理论提出了此论文研究的理论基本原理;第三部分运用了后殖民理论分析文本,主要关注了莱辛的叙事策略和牙巴乌的身份探寻。  相似文献   

4.
在建构以《蜀山剑侠传》为文本核心的“蜀山”小说的艺术世界之际,还珠楼主应用到多种具有民间文化韵味的元素,天书奇谭即是其中之一。以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角度而论,“天书”属于神奇宝物的一种书写形式。在“蜀山”小说中,还珠楼主以天书奇谭为叙述重心,既建构出与之相关的命名、内容等小说叙事要素,也创造了因正邪两派的夺宝行为而引发的一系列“天书”故事。当天书奇谭被文学创作者转换成武林秘籍进行再创作之后,两者便同时附着于天书母题的文学书写链之上,从而显示出中国通俗文学古今之间的内在精神渊源。  相似文献   

5.
一名成功的演员,在塑造角色前必定要深入阅读剧本,再将自己的理解融化在对角色的塑造当中。语文课也一样,教师课前的文本细读就如同演员演戏前的读剧本,但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把自己的所知所感,体会到的文本价值和发展语言的价值和盘托出,而是要看教学对象的接受程度,再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最终实现读通读精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黄洁 《考试周刊》2011,(48):12-13
明代著名剧作家汪延讷的《狮吼记·跪池》一折长久以来以其独特的喜剧魅力征服了广大的读者和观众。本文从人物塑造、场面描写、细节刻画等方面来分析这折戏的喜剧特色及成因.以便更好地认识其在喜剧艺术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正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主题是"诗文精粹",入选了三篇课文:《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李清照的《如梦令》、张志和的《渔歌子》和《螳螂捕蝉》)。我们都知道,所谓"精粹",是指精美纯粹,可以说是精华、精髓,最好的意思。《三打白骨精》《词两首》的入选很好理解,《螳螂捕蝉》的故事很简单,体裁就是一则小寓言,为什么把它归入诗文中最好的,我想揭开这其中的奥妙。古典文学研究者指出,先秦的士阶层以辩说进身。一个无官无职的平头百姓凭借辩说"一言合意,立取卿相,一语不智,垂橐而归"。由此,战国诸子在向君王辩说时,可谓极尽所能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而对于小说阅读和教学而言,用情节、环境、人物来分析小说仿佛是约定俗成的,对于小说的其他层面似乎总有说不透的地方。所以对小说中“留白”的把握,是重新思考我们小说阅读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6,(6):59-64
村寨间秩序极大地反映了区域社会内部村落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某种程度上,村寨间的纠纷及其处理方式都是区域文化影响下人际关系的一种鲜活体现。而当信仰以另一种形式影响村落间纠纷解决并由此重构秩序时,观念行为便发挥其社会性,产生现实作用。文章以加池苗寨与其邻村争夺石板桥为典型案例,探讨了民间信仰对于区域社会村落秩序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夸父逐日的故事,褒贬各一。笔者以为,夸父是崇高的悲剧英雄人物,是“解救”世人于苦难中的中国古代的“普罗米修斯”。  相似文献   

11.
带有抒情色彩的游记文学作品,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开展游记文本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细致分析语义,使其收获细读言语的经验、情绪和感受,积累丰富的阅读学习经验。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低的问题,原因是教师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本之美。因此,在《壶口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品味游记文学之美,全方位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多角度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2.
小说文本细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文章往往寄寓作者某种思想感情而变得深刻,有时只有细细钻研写作背景才能有所了解,因此要从忽略处细读,读出文学常识;小说字字句句都很直白,但不意味着粗浅,只有在看似粗浅处深挖,才能深刻理解主旨;分析小说作品的深层含义,就要从天衣无缝的作品中找出差异,揭示矛盾,提出问题;品评精妙处是文本细读的重头戏,通过品评,我们可以更加深刻了解到作品的动人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课文《溪鳗》所在专题的名称《小说怎样“说”》入手,从“说”的角度指导学生从“叙述者”和“叙述的方式”两个方面品读文章。试图寻找能够将知识随文而教的方法。让学生在了解小说“谁在说”以及“说什么”的前提下,学习鉴赏小说的叙述方式并探究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15.
读小说,很大程度上就是读人。要想读懂一个人,就必须了解这个人乃至周围人的心理。而一篇优秀的小说,它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部分往往是不多的,这就需要我们能从大量的人物外在表现中,读出人物心理。基于此种思考,我们尝试阅读了《孔乙己》,发现了不少新鲜却又叫人心痛的东西,其中就包括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酒店门口的时间不同往常。  相似文献   

16.
库切的小说《耻》表现了南非在后种族隔离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殖民后文化冲突,特别是在白人特权消失后的社会里,黑人与白人的人性扭曲和道德伦理的严重错位。从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解读库切的小说,更能透视出作品的悲剧意识和对南非文化人生存窘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对杨绛《老王》一课的文本细读,应抓住关键词语"不幸"与"愧怍"进行品析,已无异议。然而以往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却常常感觉不到"不幸"与"愧怍"。难道是我们心如铁石,变得麻木了吗?难道是教材选入《老王》只是因为杨绛的名声吗?再次拜读文本通过对"不幸"的相关链接,对"愧怍"的原因透析,我终于明白了杨绛的"愧怍"——她是至情如茶,老王的"不幸"——他是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的小说教学中,若一味向学生讲述文学史上现有的结论还不足以让学生领略作品的实质内涵,在实践教学中,最好能从文学作品出发,在文本细读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方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切实提高学生对作品文本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9.
莱辛根据"拉奥孔"群雕而著的美学名著《拉奥孔》,被誉为"现实主义美学里程碑"和"启蒙运动思想武器"。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全面详尽地介绍了莱辛《拉奥孔》的基本观点,探讨了其历史现实的意义、作用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都非常清楚,无论是做事情或者看问题,都应当实事求是,绝不能想当然。这是极为普通的道理,也是很让人受用的道理,孩子们应当明了其中蕴含的意味,学会这样的处事之道。作者岑桑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着眼于一节美术课,通过画杨桃的事件向我们直观地展现出了这样的道理。这种表达方式是孩子们能够接受也乐于接受的。我想,《画杨桃》这篇老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