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我养我是大海 浙江省象山县的天下渔港石浦,孕育有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石浦渔港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渔家儿女,专门用手工制作千年古船模的杨雪峰就是其中的一位。十多年来,他和同事们精心制作出—万多艘古船模,成为石浦渔港海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
展华 《文化交流》2012,(4):64-66
清明,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扫陵墓的时节。但在闽南和台湾,有个类似清明节、但比之更特殊的节日——敬祖节。闽南和台湾有不少地方并不在清明上坟,而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这是因为明末清初以来,每逢这一天有敬祖旧俗,谓之三日节。诗云:“三月三日天气长,祖初祭罢共称觞。”旧籍记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1983—2019年关于壮族三月三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CiteSpace科学计量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广西壮族三月三研究的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近40年来壮族三月三研究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以后成为学者们持续关注的热点;陈学璞、任旭彬、蒋慧、张利群、周艳、劳国炜等是壮族三月三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对壮族三月三进行研究的主要机构包括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以及广西区委党校等;壮族三月三、歌圩、嘉年华、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刘三姐、歌圩文化、旅游开发、节庆活动等是壮族三月三研究的热点领域,"壮族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壮族三月三"文化品牌打造与节庆文化创新发展是该领域研究的前沿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壮族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型元素及漆画语言表现融合角度,通过凝练"壮族三月三"活动中的图案造型、服饰纹样、铜鼓符号,运用传统漆工艺营造画面效果,促进"壮族三月三"自身文化内涵和其他文化资源的融合,升华"壮族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审美和造型意蕴,传递出强烈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到海南旅游,有两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一个是三亚,一个就是通什。通什被称之为海南的另一个象征。被誉为“翡翠城”的通什市境内的五指山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和民族风情名满天下。通什是海南省每年黎族“三月三”节庆典的主要场所。现有的景区包括中华民族文化村、黎苗风情  相似文献   

6.
正是三月春风绿江南时节,西子湖畔的雷峰塔迎来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师:他银髯飘拂,儒雅绝俗,那“三干银丝”加一支竹杖,显得半儒半仙,风流倜傥,见过他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论他的气质、外表,都会令人想起2000多年前那位轩昂高吟的屈原  相似文献   

7.
之所以关注‘两会’是因为它展示了中国政治的前景,体现了中国未来一年的大计。无论是在代表或委员的驻地还是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无论是万人大礼堂灿若星空的穹顶下还是在大会堂的39级台阶上,“两会”期间,到处都能闻到新闻大战的硝烟。临近三月,中外记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参加2005年3月5日和3月3日分别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如何报道“两会”?“两会”报道中涌现出哪些新形式和新内容?怎样的“两会”报道能起到绝佳的宣传效果……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分别走访了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人民画报》、《青年记者》等多家媒体的近十位上过“两会”的资深记者和编辑,以期给即将上会的记者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2002,(1):36-36
早春三月,料峭的山风中已透出了些许暖意。山柳的枝头,那些深藏在苞芽里的“毛毛狗”们已在奋力地抗争了。  相似文献   

9.
每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两会”记招待会上,我们能听到不少外国记操着流利的中就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发问。  相似文献   

10.
正是三月春风绿江南时节,西子湖畔的雷峰塔迎来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师:他银髯飘拂,儒雅绝俗,那“三千银丝”加一支竹杖,显得半儒半仙,风流倜傥,见过他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论他的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