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野 《学习之友》2013,(9):40-42
2012年12月12日,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走上了领奖台。其中,一位洒脱可爱的靓妹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关注。她叫颜宁,系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一年,她只有34岁。颜宁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不过,在颜宁申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时候,因为错过招录机会差一点落选。原来,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普林斯顿教授施一公到清华大学招募硕士研究生。可是,恰恰那天颜宁因为感冒而错过了这次面试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11月22日,各大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被同一个名字刷屏——颜宁。这位不久前才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的著名结构生物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成为新当选院士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然而,颜宁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荣誉的背后是其无比坚韧的奋斗。2007年,不满30岁的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到清华大学任教,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2014年,她率领团队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  相似文献   

3.
正穿着随意、说话随心、做事率性、洒脱率真、活泼快乐的颜宁,很难让人把她与"清华大学教授""国际青年科学家"这些字眼联系到一起。2007年10月,不满30岁的她被聘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博导。2012年1月,她从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76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8位霍华德·休斯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得主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清华大学医学院颜宁教授(图1)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其工作机制以及癌症、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该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发表在2014年6月5日正式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论文通讯作者为颜宁,共同第  相似文献   

5.
《神州学人》2013,(3):16-17
颜宁,1977年生,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9月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2004年12月获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会评语:颜宁工作成绩突出,在结构生物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走上科学之路.对颜宁来说多少有点阴差阳错:上高中时文理兼好的她更喜欢文科,文理分班时她选了文科。但她的班主任关仪老师认为.成绩全年级第一的学生当然要学“数理化”,就把她拉到理科。  相似文献   

7.
<正>14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一个好的团队取决于有一个优秀的带头人,颜宁正是由于她本人的思想和作风铸就了一个能攻克世界科研难题的年轻团队。对待科研"最重要的还是专心、专注。"颜宁说,每天除了回家吃饭、睡觉,她差不多能有14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图6),到了研究的攻坚阶段,干脆不分昼夜,"泡"在实验楼里不出来。可以工作到凌晨五六点,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眯一会儿再  相似文献   

8.
吴正兵 《作文与考试》2023,(Z2):146-147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22年11月1日,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以“归去来兮”为题发表演讲。在此次演讲中,颜宁在概括描述完自己从清华到普林斯顿再到深圳的人生经历之后,总结道:第一阶段是吸纳,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第二阶段是证明,努力工作获得认可;第三阶段是输出,把自己的所学所感传递给更多人,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定意义上说,颜宁代表了一种中国的科学家过去可能没有的多样性,因为有她,这一群人就变得更丰富了,而不是说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清一色的。天真是一种生产力。极有个性而从未失去天真的颜宁,代表了一类科学家的气质。哎呀,反正这是颜宁嘛午后的国家图书馆里散落着低头看书的读者,一如往常的安静。2017年10月的这天,笑声从馆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年多以来,连续的“世界级”科学“巨响”在中国大地上引发: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量子通信、人源v一分泌酶复合物精细三维结构解析、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解忻……与之相联系的是一批海归科学家的名字:薛其坤、潘建伟、施一公、颜宁……“如果说当年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证明,中国人在国外可以做很好的‘科学’。那么我们现在证明了,中国人在国内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潘建伟说。  相似文献   

11.
马宇歌,一个被中英文媒体频频报道的名字,其事迹已被载入中小学课本。她的一生仿佛与3月6日结下了不解之缘。1998年3月6日,年仅10岁的马字歌被评选为首批“北京市百名优秀红十字青少年”,获得省部级荣誉,那天她的领奖演讲轰动了全扬。1999年3月6日,清华大学附中打电话找到小宇歌,邀请她到本校新兴的“一条龙试验班”来上中学。2005年3月6日,马宇歌在清华大学招收特长生的面试和笔试中,独占鳌头。马宇歌的能唱、能跳、能画、能讲、能跑是出了名的,学习成绩优异是出了名的,美丽动人是出了名的,乐善好施、胸怀大志、广交天下英才也是出了名的。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述的却是马宇歌独自行走“江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清华大学是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在台湾也是知名学府。一个人,从台湾的清华大学毕业,留美取得博士后两年,最终落户北京的清华大学。她说,这是她与清华解不开的缘份。 她就是现在清华大学的教授、“地震波勘探开发”联合研究所的所长杨慧珠女士。 在见到杨慧珠教授之前,我想,她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会不会象我采访过的专家学者那样,思维严  相似文献   

13.
她身高只有150厘米,被认为是不可造之材,数次被拒于省队、国家队大门外,所以,从5岁开始,她就必须打得比别人更快些,跑得比别人更多些。终于,她跑过了她同时代的所有对手。她用她更快的球速、更快的移动步伐和“我就是要打服你”的气势,赢得了她愿意赢得的所有比赛。她的球员生涯,通常被称作“邓亚萍时代”。1997年,24岁的邓亚萍退役。人们很难把后来求学于数个名牌学府、在各种重要场合用流畅英文著言立说的那个温文尔雅的她,和赛场上的她联系在一起。邓亚萍之于这个时代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她实践的另一段人生。退役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  相似文献   

14.
蒲颖 《神州学人》2003,(2):25-25
2002年12月22日,前中国乒乓球著名国手邓亚萍在沉寂了好长时间之后,再次引起举世关注。这一天,她如愿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大学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小学三年级的最高“学历”变为了研究生学历。也许,如今运动员特别是著名运动员在退役后选择到大学深造,早已为我们所司空见惯。但邓亚萍却走过了一条更为不平坦和与众不同之路。据说,邓亚萍当初按国家有关规定免试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英语时,她当时的英语基础是勉强能按顺序写出26个英文字母,但却分不清大小写。就是…  相似文献   

15.
国内     
正张首晟、赵忠贤、颜宁等获颁"影响世界华人"奖3月31日,"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华人物理学家张首晟、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张首晟是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在拓扑绝缘体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方面有开创性研究。赵忠贤是中国高温超导研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清华大学除了在“两课”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外,还在转变教学模式、创新考核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日,本刊记者就此专程采访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负责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美王旬教授,并请她介绍了清华大学“两课”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改革方面的情况。刘美王旬教授首先就“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迎接下个世纪挑战的需要。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要求我们培养…  相似文献   

17.
归来等花开     
<正>2022年11月初,颜宁归国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将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回国筹建深圳医学科学院。这一举动被视为一场科学家与祖国的双向奔赴。提及中国科学家毅然回归祖国参与建设这个话题,公众并不陌生。过去,有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他们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只为回到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日,除颜宁之外,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实施[本刊讯]清华大学“211工程”经历两年零三个月的规划与论证,已于1996年9月获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财政部批准。清华大学“211工程”建设总投资为4.6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3亿元,国家教委投资5000万元,...  相似文献   

19.
听到“破译密码”这四个字,很多人都觉得深不可测.在电视剧里,这个职业充满了神秘与刺激.而在现实中,我国有一位顶级密码的破译高手,她就是王小云. 王小云,现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教授兼研究员、中国著名密码学家、国际知名的青年数学家. 她比电视剧《暗算》里的“黄依依”还要厉害,曾在10年内破译了世界顶级的5部密码,包括美国政府使用的MD5密码……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以来,清华大学除了在“两课”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外,还在转变教学模式、创新考核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日,本刊记者就此专程采访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负责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刘美珣教授,并请她介绍了清华大学“两课”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改革方面的情况。刘美珣教授首先就“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